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1746(乙卯)三年

    前1745(丙辰)四年

    前1744(丁巳)五年

    前1743(戊午)六年

    前1742(己未)七年

    前1741(庚申)八年

    前1740(辛酉)九年

    前1739(壬戌)十年

    前1738(癸亥)十一年

    前1737(甲子)十二年

    前1736(乙丑)十三年

    前1735(丙寅)十四年

    前1734(丁卯)十五年

    前1733(戊辰)十六年

    前1732(己巳)十七年

    前1731(庚午)十八年

    前1730(辛未)十九年

    前1729(壬申)二十年

    前1728(癸酉)二十一年

第229章 夏王姒廑() 
在位起讫:公元前1728前1708年。

    生卒年:公元前1778前1708年。

    出生地:老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县北)。

    立都: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

    年号:帝廑元年(甲戌,前1727)。

    夏王姒廑,姓姒,名廑(jin),又名顼,亦名胤甲。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五任王。

    姒廑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二任王姒泄,父亲是十四王姒扃,十三任王姒不降是他的伯父。

    姒廑是夏王姒廑的老儿子,约生于夏王朝不降四十年(癸未,前1778),出生在国都老邱。父亲姒扃执政时他正当壮年时期,当时朝中出了一位与姒廑竞争王位继承权的对手,他便是十三任夏王姒不降的小儿子姒孔甲。父亲有意培植他在朝中的势力,便让他管理国家的一些重要政务。

    姒孔甲是谁呢?他就是姒不降最小的儿子,生于帝不降五十五年(前1763),机智多谋,能文善武,很有政治才干。他的十几位兄长都不成器,所以他父亲便于帝不降五十九年(前1746)把帝位禅让给了弟弟姒扃。当时姒孔甲才只有五岁,还什么都不懂,可是后来逐渐长大,逐渐认识到王位的重要,就埋怨父亲不该这样做。父亲安慰他说:“只要你将来真正有治国的才能,你的叔父会把王位传给你的。”姒孔甲很希望叔父将来能把王位还给他,但是他的希望象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叔父执政时期逐渐把国家的军政大权转移给自己的儿子姒廑。而他只是在朝中当一名普通官员,没有任何军政实权。

    姒廑对父亲的安排心领神会,便利用职务之便结交朝中有势力的大臣和贵族,网罗亲信,结党营私,为将来继承王位做准备。

    公元前1728年,夏王朝第十四任王姒扃去世。

    夏王姒扃生前并没有明确王位的继承人,他死后,就王位继承的问题朝中大臣发生了争执。有人提出姒孔甲有治国才能,又是先王直系正统,应该由他继承王位。但多数大臣表示反对,认为先王已将王位禅让给弟弟,弟弟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也顺理成章。姒孔甲是个极聪明的人,他知道凭自己现在的力量是斗不过族兄的,索性主动地把王位让给了族兄。他这样做一是使族兄姒廑对他不再有戒心,他在朝中可以得重用,二是可以在群臣中标榜自己的高尚和贤德。果然不出他所料,他此举不仅赢得了群臣的赞扬,族兄姒廑也非常高兴。

    于是,姒廑便顺利地坐上王位,以甲戌年(前1727)为帝廑元年。

    姒廑即位后,立刻任命他的族弟姒孔甲为国相,参与朝中军政大事的决断。

    帝廑元年,夏王姒廑向大臣们提出了迁都的建议,在朝中引起了激烈的反响。

    夏王朝自公元前1910年九任帝姒杼迁都于老邱,历一百八十余年未曾徙都,臣民百姓都已经习惯了这块风水宝地,对国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姒廑即位后,认为老邱的都城时间太久了,城郭狭小,宫室陈旧,已经不再适宜做国都。他看中了洛水以西的一处小村落,不顾群臣的反对,下令在那里建造新的都城。姒廑从全国各地调集了上万人的工匠和奴隶,向各诸侯国征集钱粮和建造宫殿的物资,历时三年才竣工。

    帝廑三年(丙子,前1725),姒谨下令迁都于西河(今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因境内有一条小河位于洛水之西,故称西河)。

    但是,老邱的大多数贵族和平民都不愿搬迁,有道是故土难离,他们几代人都居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如今既无天灾又无人祸,为什么一定要搬迁呢?人们都持观望的态度,谁也不肯领头搬迁。姒廑见大臣和百姓们都迟迟不肯行动,便下令凡带头搬迁者,大臣加官进爵,贵族和平民减免赋税。凡迟迟不搬者,大臣免职罢官,贵族降为平民,平民降为奴隶,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圣命难违,胳膊毕竟拧不过大腿,人们在姒廑高压政策的逼迫下,只好忍痛搬迁,许多老年人和妇女因为留恋故土,哭声一片。

    人们都暗中咒骂这位新王。还有人预言,说无故迁都这是亡国的信号,夏王朝恐怕从此将会多灾多难了。

    也许是迁都惹恼了天神,亦或是百姓的咒骂起了作用。姒廑迁都以后,各种自然灾害频频降临。古本竹书纪年载:“帝廑即位,居西河。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这里的“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完全是古人的一种假想传说唐尧时天有十日并出,尧命射官羿射落了其中的九个,只留一个在天上给人们输送光明和温暖,从此每天日升日落,天象恢复了正常。但是,那射落的九个太阳并没有死掉,它们都躲藏在地下观察人间,如果发现哪个帝王无道,它们就轮番跑出来作乱,肆虐人间。姒廑迁都以后,遇上了历史上少见的大旱,许多禾苗都被晒死,一些河道里的水都干枯了,每天烈日当头,人们就怀疑有十个太阳轮流出来烘烤大地,是天降夭孽来危害人间。

    由此可见,“十日并出”完全是一种神话传说。总之,它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十日并出”象征着帝王无道,而无道的帝王又怎么能长久呢?天灾人祸必将酿成可怕的动乱,夏王朝已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

    帝廑十八年(辛卯,前1710),诸侯昆吾氏迁往许地。昆吾氏一族是颛顼的后代,己姓,颛顼的后人陆终生有六子,长子名叫己樊,封于昆吾(今河南濮阳市),故称昆吾氏。昆吾氏是夏王朝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是夏后氏的重要同盟军。这一年,昆吾氏一族不知因为什么从黄河以北的故地,迁移到黄河以南的许地(今河南许昌市)。

    帝廑二十年(癸巳,前1708),姒廑在国人的咒骂声中死去,遗命传帝位给他的儿子姒覃。

    姒廑五十一岁即位,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一年(帝王世纪),死于帝廑二十年,卒年七十一岁。死后葬地不详,尊号夏王廑、夏后廑,谥号帝廑。

    姒廑在位年表

    前1727(甲戌)元年

    前1726(乙亥)二年

    前1725(丙子)三年

    前1724(丁丑)四年

    前1723(戊寅)五年

    前1722(己卯)六年

    前1721(庚辰)七年

    前1720(辛巳)八年

    前1719(壬午)九年

    前1718(癸未)十年

    前1717(甲申)十一年

    前1716(乙酉)十二年

    前1715(丙戌)十三年

    前1714(丁亥)十四年

    前1713(戊子)十五年

    前1712(己丑)十六年

    前1711(庚寅)十七年

    前1710(辛卯)十八年

    前1709(壬辰)十九年

    前1708(癸巳)二十年

第230章 夏王姒孔甲(1)() 
在位起讫:公元前1708前1677年。

    生卒年:公元前1763前1677年。

    出生地:老邱(今河南开封市陈留县北)。

    立都:西河(今河南洛阳市西渑池县境内)。

    年号:孔甲元年(甲午,前1707)。

    夏王姒孔甲,姓姒,名孔甲。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六任王。

    姒孔甲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二任王姒泄,父亲是十三任王姒不降,十四任王姒扃是他的叔叔,十五任王姒廑是他的族兄。

    姒孔甲是姒不降的少妃所生,是姒不降最小的儿子。他生于帝不降五十五年(前1763),出生在王都老邱王宫。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姒不降已经年近八十岁,按常理推算,如此高龄还能生育,这似乎不太可信。但是,世间的事什么奇迹都可能存在,也许姒不降就是一位身体发育超出常人的特殊人物,年老时体内精子依然活跃,有旺盛的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