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远古帝王谱-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密十三年(己巳,前2152),治水工作会议在帝都原阳召开。会上,六任帝姜密宣布:共工氏治水无功,有负于国家和百姓,免去他的治水总指挥的职务,另外推选贤能者领导治水。大臣们一致推选崇伯鲧。姜密向来与崇伯鲧不和,不打算让他去领导治水,便对大臣们说:“鲧毁败族人,狂傲自大,不可以让他担当这样的重任。”但是大臣们却认为,崇伯鲧为了治水曾多次奔波于各地,见多识广,有着丰富的治水经验,领导大规模的治水,他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以让他试一试。姜密见大臣们众口一词,都举荐崇伯鲧,也不好再固执己见,只好任命鲧来领导治水。

    崇伯鲧受命治水后,率领修己氏、龟熙氏、鸱╟hi。xiao)氏、应龙氏、句龙氏、鹳兜氏等族众,先从黄河壶口治起,开始了艰难的治水工程。崇伯鲧总结了共工氏治水失败的教训,创造出了自己的治水方案。他认为:治理洪水的关键是引导众水归海,引众水归海的关键则是清理出众水下游的河道,而清理下游河道必须得截断上游的水道才能进行。于是,崇伯鲧率领着治水大军先用积石截断黄河上游,让黄河水暂时流往人烟稀少的地方,然后在下游开工梳理河道。他采用分段包干的办法,把治水大军分成了数十个分队,按照统一的标准同时开挖。经过了数月的奋战,终于挖出了一条上百里的河道,再有数月工夫河道就可直通大海。然而天不作美,雨季来临,上游水位猛涨,冲毁了堤坝,无情的洪水像一头猛兽,带着大量的泥沙咆哮着冲向下游,把人们辛苦数月清理出来的河道再次淤平,继而便横冲直撞,到处撒野。

    面对失败,许多人都垂头丧气,愁眉苦脸,对治水失去了信心。崇伯鲧却没有灰心,继续率领治水大军与洪水进行顽强的搏斗,堤坝冲毁了就再修筑,然后继续清理下游河道。可是第二年雨季来临,河堤再次被毁,河道又被淤平。就这样毁了修,修了毁,一连持续九年,累死的人成千上万,治水却没有丝毫成就。

    崇伯鲧心急如焚,为了制服这滔滔的洪水,他以身犯险,下令搬运圣山上的“息石”和“息壤”来修筑堤坝。据说息石和息壤具有超强的神性,有着不可抗拒的神力。果然,凡是用了圣山的息石和息壤的堤坝,洪水袭来时都安然无恙。崇伯鲧大喜,便下令在每一段堤坝上都用息石和息壤护理,以对抗凶顽的洪水。这一招果然灵验,洪水绕开河堤流往别处,治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如果抛弃了神性的话,所谓“息石”“息壤”,很可能就是尧帝的私有财产,是天子观光游览的圣山。圣山在当时是不可侵犯的,动用圣山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要向天子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按规定动用。崇伯鲧私自动用圣山的砂石,就等于是藐视天子,因此引起四任帝姜密的极大不满。

第201章 六任帝姜密(2)() 
尧帝姜密共有十个儿子,他的元妃名叫女皇,是散宜氏的女子。帝裘二年(丁酉,前2184)女皇为尧帝生了第一个儿子,取名姜朱。

    帝密十八年(甲戌,前2147),有人向天子告发,说尧帝的长子姜朱为了谋求天子之位,结党营私,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姜密很生气,他虽然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但有人举报,他又不能不无动于衷,只好狠了狠心,把他封在了丹水(今河北冀东滦河),限他三日内即刻动身,不得滞留朝中。当时的丹水远离帝都,是一处很偏僻的地方,把姜朱一家封到那里,实际上就是把他们全家流放到了边远地区。

    关于丹水的地理位置,历来说法不一,山海经,南山经载:“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根据这一线索,我们判断当时的丹水很可能就是流经今河北冀东的滦河。滦河源出于河北承德市丰宁县境内的巴延图尔古山麓,其地有山名窟窿山,窟窿山亦称穴山。其水北流进入内蒙,与发源于赤峰市红山的吐里根河汇合,然后南流。红山又称丹山,丹山之水与穴山之水汇合,古人称之为丹水(非今之丹水),今称滦河,其水南流,经今丰宁、滦平、承德、宽城、兴隆、迁安、迁西、卢龙、滦县、滦南等市县,于昌黎、乐亭两县交界处注入渤海。

    帝密二十年(丙子,前,2145),尧帝姜密年老,召集大臣们推选天子的继承人。许多大臣都建议传位于尧帝的长子姜朱,姜密却摇头说:“朱虽然是我的儿子,但他品行不端,传位于他对天下百姓不利,我不能为了使他一人得利而让天下人受害。”大臣们很受感动,便向他推荐了冀州贤者舜,说舜以孝闻名天下,品德高尚,万民敬仰,有天子德义。

    尧帝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先详细调查了舜的身世,得知舜乃一千五百年前颛顼高阳氏的后代,世代为贵族。颛顼有个儿子名叫穷蝉,穷蝉传十世名敬康,敬康传十世名勾芒,勾芒传十世名桥牛,桥牛传十世名瞽叟,瞽叟就是舜的父亲。舜的母亲早亡,父亲又续娶了一位后妻,成为他的继母。继母后来怀孕生下一子,取名象。父母偏疼小儿子,对舜进行歧视和虐待,但舜胸怀大度,始终对他们进行忍让,赢得了乡邻们的好评。尧帝便让舜入朝为官,把他封在了虞邑(今山西永济市),号有虞氏。此后舜始称虞舜。

    尧帝姜密执政时期,除了大洪水造成的天灾之外,一些势力强大的贵族和功臣也开始居功自傲为所欲为,人为的动乱也时有发生。天灾人祸的不断发生使帝尧陶唐氏政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尧帝姜密虽然有十个儿子,但都智力平平,难以担当治国重任,他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有治国能力的人来挽救行将衰亡的唐尧政权。尧帝姜密见到了舜以后,从他的举止言行和他在百姓中的口碑里了解到,舜确实是个人才。姜密思忖:我的十个儿子都平庸无能,看来是指望不上了,这个舜倒是具备天子之德,如今我的两个小女儿尚在闺中,如果召他入赘,让他成为我的女婿,然后传位与他,即可保我唐尧政权的延续,自己也可给后人留下让贤的美名,我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没过多久,尧帝姜密便把自己的两个小女儿同时嫁给了舜,并且让九个儿子与他交往,从而形成牢固的血缘家族势力。

    紧接着,尧帝姜密又任命舜为百官之长,让他代替天子去巡视天下。

    帝密二十一年(丁丑,前2144),崇伯鲧治水初见成效,很是高兴,心想:我如果治水成功,尧帝一定会重用我,最起码也得提拔我为辅政大臣。他正欲使人往帝都报喜,忽帝都派信使送来消息,说天子已经选定舜为帝位继承人,位列三公之首。

    崇伯鲧大怒,气呼呼地对信使说:“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之首,此帝之不公也!。”便使人随同信使入朝质问,以示抗议!

    尧帝姜密问计于虞舜。

    虞舜说:如今天下有“四凶”为害,崇伯鲧(有崇氏)就是其中之一,要想使天下宁静,必须要除掉四凶,以安民心。

    尧帝姜密觉得舜的主意很对,便授权给他,让他设计逮捕四凶族的大酋长,然后迫使其族远迁于边远蛮荒之地。

    于是,舜接连设计,先后逮捕了共工氏、鹳兜氏、三苗氏、有崇氏的大酋长,将共工氏族流放到幽州(今北京市密云县一带),将鹳兜氏族流放到崇山(今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将三苗氏族流放到三危(今甘肃敦煌市南),将有崇氏族流放到羽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西南)。

    帝密二十二年(戊寅,前2143),虞舜以崇伯鲧盗用帝之“息石”“息壤”的罪名,将他逮捕治罪,并强行以武力迫使其族人迁往羽山。这时有崇氏族中一位自称为禹的少年挺身而出,指责虞舜说:“如今洪水肆虐,万民受害,治水排险,刻不容缓,怎么能因家父有罪就停止治水呢?希望天子能容许家父戴罪立功,善始善终完成治水大业。”虞舜沉吟良久方说:“你父治水无功,而且犯有重罪,天子不可能再用他领导治水,我看你身强体壮精明强干,不如让我来奏明天子,保举你来领导治水。”就这样,舜把禹带回帝都,向尧帝姜密推荐他代父治水。

    帝密二十三年(己卯,前2142),尧帝姜密任命禹为司空,代替他的父亲鲧领导治水。他认真地研究了父亲的治水经验,觉得父亲“开挖河道,疏通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