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秦之我是胡亥-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把他换成其他人,恐怕也没有人会放心,也就是这个人的特点,天生便能让人安心。

第400章 开荒令() 
进了南阳郡之后,韩信也感到有些意外,一路走来,他经过的郡县不可谓少了,但是除了咸阳城之外,他没在其他的郡县,看到像南阳郡中这种热闹的情况。

    当然了,这里和咸阳暂时还无法相比,但是和其他的郡县也确实拉开了一个档次。

    韩信稍加打听之下,就知道和李玄霸脱不了干系,李玄霸在南阳郡,可谓是超然的存在。

    固然南阳郡守,才是南阳郡的行政最高长官,但是南阳郡包括他在内的各大官员,却都要听李玄霸的命令。

    还好,李玄霸本身不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平常的精力更多集中在练兵上,但是李玄霸这个人偏偏又十分关心民生。

    所以南阳郡的百姓们如果遇到困难,不会去郡府或者县衙求助,反而会来李玄霸军中的办事处。

    李玄霸在自己的军中单独的设了一个让百姓们可以反映自己想法的部门,谁家被谁欺压了,谁抢了谁的地,哪个县的县令收了谁的贿赂,判了一场冤案。

    李玄霸手下专门有一个只对他负责的团队,负责核实各种事情,一经查实,无论是谁犯了事儿,对于李玄霸来说都无所谓,南阳郡中还没有他不敢管的事儿,没有他不敢杀的人。

    所以久而久之之下,南阳郡还真的没有太多人敢欺压百姓,一旦下手不够利索,只要有一个人能跑到李玄霸军中告状,那无论你是什么官,李玄霸都能打上你家去。

    要不是南阳郡守一直很识时务,或者说他不得不很识时务,可能第一个干掉郡守的大秦将军就不是蒙智了,不过纵使是南阳郡的大小官员,心里对李玄霸恨透了,恨不得天上突然掉下个大石头,把他给砸死。

    但是南阳郡的百姓对李玄霸倒是颇为感激,还给他立了个生祠。

    李玄霸虽然嘴上说没有必要,但是同他有事没事的时候经常去百姓们给他立的生祠那里溜达,就可以看得出来,他还是很重视的。

    要知道,武将当中能被人立生祠的,纵观历史又有几人呢?

    甚至古往今来那些圣人,恐怕也没有几个能够在活着的时候,看到百姓们为自己立生祠,也不过是在死之后,后世建祠堂。

    当然了,李玄霸并不知道在后世当中像是严嵩,严世蕃那样的人,在自己的家乡,也有人给他们立生祠。

    是百姓们不辨忠奸吗,当然不是,严嵩严世蕃可能对于大明朝堂上来说是奸臣,但是对于自己的家乡来说,这两个人就是圣人。

    家乡受灾,两个人可以自掏腰包赈灾,这两个人对天下别处怎么样,他家乡的百姓自然不会去理会,但对自己家乡的百姓,确实是没的说。

    韩信也感觉到了南阳郡的治安确实是不错,一路上穿行那么多地方,想要偷走他身上钱袋的小偷,每个地方都得有个十几波。

    可是进入南阳郡之后,竟然没有人来偷他的东西,反倒让他觉得有些惊讶。

    他不知道的是之前有人偷东西,偷到了军中的人身上,让李玄霸很是愤怒,直接派人捣毁了南阳郡十几个小偷团伙的老巢,把所有匪首倒吊在城门上三天三夜,所有小偷都斩去了一只手。

    之后南阳郡的百姓看到一只手的人,心中就会警惕,他们自然也就偷不到东西,看到之前老大的下场那么惨,也没几个人敢继续做这个行当。

    所以说南阳郡其他的方面不敢说,在小偷方面确实是很少,偷到了东西,如果比较贵重,一旦被报到李玄霸那里,躲在南阳郡中,不可能躲得住,李玄霸挖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

    而想要逃跑的话,你两条腿跑得过人家四条腿吗,军中擅长辨别足迹的斥候可以把你追击到死。

    小偷们可没有反跟踪的技术,所以干脆收手,在如今的南阳郡郡里肯出力气,也不至于饿死。

    凡是小偷妓女之类的一本万利的勾当,从事这个行当的人,大多其实并不是因为不得已才要去做,更多的还是觉得,干别的事情辛辛苦苦挣到的钱,却不如自己简简单单得到的收获,对比之下,心理落差太大,所以说了从此收手,以后却又从操旧业的人特别多。

    但是在南阳郡,这里又不同,尤其是对于小偷来说,你要再敢犯事儿,等待你的就是死了,与死比起来,付出辛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再说大秦的开荒令已下,以前没有人愿意去开荒,虽然有一般的荒地土壤质量不好,种出粮食产量不高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自己开垦出荒地,却往往给他人做了嫁衣。

    说是一个百姓开垦出一片荒地,种出了粮食,必然会有县中或者郡里的大户会跟他说,那片地是自己的,自己早就买下来了。

    对于那些大户来说,只要往县里或者郡里送点贿赂,拿到买下一片荒地的文件,并不是什么难事。

    到时候开荒的人,反而成了为地主打工的佃农,这样一来,还有谁愿意去开垦荒地,宁可那里长满了杂草,也没人愿意去种上粮食。

    而开荒令一下,所有百姓开荒之前去跟县里报备看中的荒地,一经记录之后,只要在他成功开荒之后,和自己报备的范围基本一致,这片土地就可以归属于他。

    当然准确的说是这片土地的耕种权和收获权,但是百姓们并不知道所有权的概念,既然自己可以种,又可以收,那自然就是自己的土地了。

    在严令之下,虽然有一些大户之前得到消息,先行购买了一批荒地,但是开荒令中的一条,购买荒地三年内未成功开垦者,不但收回荒地所有权,并且没收其全家土地,举族流放。

    这就让那些本来想要囤积居奇的大户,自己辛苦买下的荒地,反而成为了累赘,他们手中的土地可比这些荒地好的也多了去了,若是自己付出努力开垦荒地,收成和付出根本不成正比。

    但如果是自己不去做这件事,等到三年之后,又是举族流放的下场,这就很悲剧了。

    还好开荒令当中没有禁止他们转卖荒地,但偏偏他们囤积的都是大片的荒地,一般人还真买不起。

    最后只能降价去卖,赔钱总比抄家流放强,即使如此,也往往是几户百姓合在一起,才能买下他们的一块荒地。

第401章 丐帮() 
这些大户们心里已经骂死了,制定开荒令的这个人,这是一举绝断了他们的后路。

    有些大户本来不打算卖出土地,想要低价雇佣农户们来开垦,但是没有人傻,有了自己的土地,谁还愿意为其他人去干活。

    在这个土地的概念大过天的环境之下,民以食为天,食物哪里来,不就是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吗?

    中国人的小农思想,哪怕在几千年后,都没有断绝,只不过把自己的土地更多的由耕地转向了房地产。

    几千年前的农民,为了拥有自己的土地,愿意付出一辈子的时间,而几千年后的人民和公民则为了自己的一套房,愿意付出一辈子的时间。

    也不知道一个人的一辈子,真的可以这么廉价的被定义吗,如果让袁轩(新书主角)知道了,他可能不会苟同。

    已经走了那么多的地方,韩信自然生出来一套自己打探消息的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有些事确实是你做的多了,就能够成为专家。

    卖油翁不就是如此吗,神迹何为,唯手熟尔。

    从最开始的生疏,到了现在已经十分成熟的可以进入城中就找到最容易打听到消息的地方,找到消息最灵通的人,这就是成长。

    进城之后,韩信并没有第一时间凭借自己的手令和圣旨去调遣本地的衙役为自己所用,有了之前的经验之后,他决定,若是没有把握,就不要去找人帮忙,那样会平添麻烦。

    而且他心中也有想法,如果刘邦真的如同他所料,就在这南阳郡当中,在南阳郡中抓人,调集当地衙役,一套流程过去,可能刘邦已经跑了。

    他从来都不怀疑曾经自己效力的这位主公对危险的敏感程度,就从上一次大军全军覆没,他却能够逃出生天,就可见一斑。

    之前至少有过三五次,他察觉到危险,提前转移,可以说上一次,若不是,他没有预料到有人能够未卜先知,以他的敏感度,李玄霸想要那么轻松解决他和手下的大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即使发现了刘邦,如果真的想把他捉拿住,也必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