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寡人不但给楚国留了一口气,更要归还鄢郢之地与楚国,这不是企图以此安抚楚国,寡人断无此奢望,更不是安抚齐、秦,实乃为巩固三晋之盟也。”卫峥慧眼如炬,远视一方而自顾自地点头:“只要三晋一个鼻孔出气,这个铁拳始终紧握着,他秦国就得老老实实的龟缩在关内不敢动,他齐国就得老老实实的坐卧东海之滨不敢有非分之想。打狗也要看主人,他孟尝君想在这个时候打宋国,就得考虑是否会承受三晋与宋,乃至燕国五国反击的后果。”
末了,卫峥一笑,看向了居辛:“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原来如此,这一层面居辛还真没有想到,他只想到如果武安君灭了楚国,那卫国便会成为天下公敌,之前以为卫峥也是与他想的一样,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如今卫峥这一番说辞也让居辛豁然开朗,留楚最大的目的也是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三晋不被分离,始终保持同心同德的绝灭。
如果灭了楚国,三晋未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韩王也绝不会如同现在这般惟卫国马首,即便明面上是联合的,可心理上已经开始与卫国背道而驰,这样的联盟是脆弱的,轻而易举便会被敌国所破,张仪与公孙衍之间的你争我斗便是前车之鉴,犀首一辈子都在为合纵三晋而奔走东西,为何会被张仪的连横之策轻易破之?
道理再明朗不过。
显然,非但不灭楚国反而要把已经是囊中之物的鄢郢之地归还楚国,这是做给三晋看的,是要告诉三晋并且传递这样的信息:卫国可信,卫王对待敌人都如此“仁慈”,作为三晋的大哥那就更不可能动小弟的心思。
任何言辞与承诺,都没有实际行动来的可靠,实实在在的利益才是维持联盟牢不可破的根本。
卫峥回到了王座之上座下,身边的侍女很识趣的倒上了一樽酒水,旋即持爵便是一饮而尽,便说道:“如今的战国局势,楚国已经出局,对天下大势难以再搅动风云了,没个十年二十年连成年男丁都不足十万,翻不出多大浪花。”
说着,卫峥那双平静的眼眸透着深邃之色,犹洞若观火,“今之局势,同气连枝的三晋制霸中原的局面已成大势,秦、齐两国抱团媾和是无需质疑,便是两国互盟尚且不能对中原同心同德的三晋构成威胁,何况一国乎?”
“臣斗胆一问,依王上之见,这天下局势今后会如何进行下去?”居辛好奇的问道。
“短时间内是难以再生刀兵。”卫峥很自信的大胆下判断,接着补充:“当然,这天下局势瞬息万变,也不完全排除。至于接下来的博弈,无非便是合纵与连横之间的较量。”
……
齐国。
一斥候军报飞马入城:宋国灭了邾国继续北上发难,又夺鲁国二城,再夺齐国五城,宋军继续向北推进,已经兵临莒城之下。
宋攻莒城的意图已昭然若揭……欲取琅琊。
卫楚大战结束后,宋康王分到了淮泗之地三百里,宋国疆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五千乘劲宋已经自诩万乘之国。而宋康王戴堰仍旧不满足,齐国的姑息慰抚却让戴堰以为齐国是惧怕于宋国,于是变本加厉,全然不知宋国在卫楚大战之际消耗巨大,戴堰不选择民休养反而继续穷兵黩武,宋国百姓已经苦不堪负。
戴堰的自大与宋廷群臣的阿谀奉承造就了宋国如今之局面,他却浑然不知。
可齐湣王却不好受,此时消息传入王宫,年轻气盛的齐湣王震怒不已:“真是岂有此理,区区宋国屡屡犯境,是可忍孰不可忍,寡人决议举国伐宋。”
“王上不可!”殿下的孟尝君田文缓慢出口,此话一出让齐湣王心中不喜,但却并未把内心的情绪表露在脸上。
实话实说,田地感觉做这个齐王真不是滋味,因为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孟尝君田文,而今的齐国与此说是齐王的不如说是权臣田文的。
他这么一说,齐王顿时收敛的怒意,竟也是奇快无比的平复了内心:“哦?孟尝君有何高见?”
田文便拱手礼道:“我王之怒臣理解。不说我王,田文和齐国上下群臣皆恨不得即刻发兵。”说着,田文话锋一转:“可是王上想过没有?一个小小的宋国为何敢对我齐国如此嚣张跋涉?其中难道没有蹊跷?”
“何解?”齐王狐疑,确实不解。
田文一撩胡须,便道:“依我之见,宋王有如此胆量,那是卫国在背后为他撑腰,卫国为他撑腰便是三晋在为宋国撑腰啊。我王若是发兵讨伐宋国,宋国不敌而向卫国求援,齐国不是等于与卫国交恶?”
……
第020章:齐王问计()
田文忧心忡忡的补充道:“一个卫国便对我齐国已然形成巨大威胁,如今三晋媾和,放眼天下,我齐国已然被困于东海之滨,北有世仇寒燕,南有宋国作乱,西有卫国近在咫尺,西北有赵国河间、观津之争。我王难道没有发现齐国已经被三晋赵、卫与燕、宋四国所包围了吗?”
此话一出,齐湣王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了天下列国犬牙交错的疆界,正如孟尝君所言,齐国被孤立在东海之滨,这时田文又道:“臣之所以不赞同出兵,实乃看不透当此局势啊。”
“看不透?”齐王反问。
田文点了点头,叹息的说道:“时也命也运也……齐卫两国互为近邻,本为齐强而卫弱倒也无妨,可如今乃是双强比邻而立,必互为芥蒂。卫国对齐国有威胁,齐国对卫国何尝不是如此?要知道,当年苏秦可是从卫王手中不费一兵一卒便取了卫之刚平、观泽献于先王,卫王难道无动于衷?当年或许无奈,可今天却不同往日而语。臣在想,如今楚国已经大势所去,国运已灭,七百载强楚竟成苟延残喘之国,齐国可否成了卫国的下一个目标?卫王此人,其用心之险恶,一向诡计多端令人防不胜防,如今宋国屡屡犯境,是不是卫王在暗中推波助澜呢?”
齐王连忙问:“那薛公以为呢?”
田文一时间不言,齐湣王也只好等候,良久之际,一个年轻人忽然出列面王拱手:“我王容禀,臣以为这便是孟尝君所看不透之处。”
说话的不是他人,正是魏无忌,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也。当年卫国攻占梁国之际,梁王托孤将少年魏无忌送到了齐国托付于孟尝君,不论是交情还是名望,田文自然不能不管,于是魏无忌便追随孟尝君至今,并拜其为师。
年纪轻轻的魏无忌便才华斐然,田文对这个学生也是最为满意,越发的喜爱。魏无忌一出,田文便问道:“无忌公子看来有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老师言重了,唤学生无忌便好。”魏无忌连忙拱手。田文满意的点点头,笑道:“既欲言,便说与王上听来。”
“诺!”年轻的魏无忌再面王拱手。这时,齐廷之上惟闻其声:“依臣下之愚见,如若不是卫王借助宋国给我齐国下套而引诱我王入局倒也不是大事,如若是了可就大不一样,说明卫王已经盯上我齐国了,试图借助宋国激怒我王出兵伐宋,宋国不敌而向卫国求援,卫王如若应允便是齐卫交恶,卫国入局便是三晋入局,燕国始终贼心不死定然会再次南下进犯,如此一来,齐国伐宋在倒转之际便化为五国伐齐,我齐国或有步楚国后尘之危局也……”
孟尝君大为赞许的点点头,可见他的想法与魏无忌是不约而同,田文虽是齐国权臣不假,可到底是战国四公子,历史上的孟尝君可是合纵列国历史三年鏖战,最终攻破了函谷关之人,秦昭襄王急谋献城割地自救,孟尝君听信韩庆之言而与秦议和,放弃了灭亡秦国的良机,致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关(Ps:有人可能会说破函谷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关不是苏秦吗?这里不多赘述,只能说历史有误,破秦的是匡章为统帅大军,田文主导,有兴趣可以查阅)。
如今要不是卫峥的出现而使得历史改变,垂沙之战大败楚国的便是孟尝君率领三晋韩魏之兵了,只是卫峥的出现非但没有改变楚国败局的历史,更是一战灭了楚之国运。
足以见得孟尝君之才。
至于信陵君魏无忌,那也是不遑多让,乃至比田文犹有过之,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和身配六国相印力合诸国抗击秦国的事迹为后世人所称道,历史上的信陵君可是让往年的秦昭襄王和发起统一大战的秦始皇吃尽了苦头,嬴政最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