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拍马屁的人,永远都不会少,只是有的人拍得高明些,有的人确拍得露骨些而已。
像现在这位,这马屁拍的,确是有些露骨了。
李显仔细地把这位给打量了一番后,以记住这位叫不出名字的大臣的长像,然后方才对着这位仁兄点头示意,表示自己已经知道后,才把头转向工部。
“罗爱卿,如今已经是春尽而夏初,天下万物正是一片翻新,天下万农以待春耕夏种之时,确不知罗爱卿对于我大秦之夏种有何章程建解?”
原司空罗际,转封为工部尚书一把手,坐管天下水利,屯田事项,而如今这大秦国经得上代武昭王李思及上上代大秦国开国皇帝李密的连年征战,这大秦国的民事上,早已是烂得一塌糊涂。
可是,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是经济,打的就是后勤,没钱没粮的,谁给你去打仗。
可是,钱粮这都需要农民去从地里种出来,如今天下大乱,唯从李显上位后,这大秦国才逐渐有点安定下来的样子。天下万民思安,自然是想着能刨刨地,种点粮食出来过过小农日子的。
伦着李显这,自然是需要好生问过工部才行。
见得李显问起,这位工部的一把手,罗际罗尚书施施然出列道:“回大王,此等琐事,老臣以为,自可按原路走就可以,无需更改,徒增麻烦。”
那啥,他罗际原本可是当朝一品的司空大人,如今被际为个正三品的尚书,虽然权力上仍然跟以前一样,上头也就一个皇帝管着,可这年头,谁知道啥时候这位武穆王心情好了,把那个什么尚书省,中书省,还有个什么门下省给开张了呢。
那样一来,头上一下子就压着三位顶头上司了。
换着任是谁来也会如罗际这般不高兴的。
再说了,他当上这司空,原本在李思手上,也没着什么事情可做的,几乎也就是摆个样子而忆。
当初那武昭王李思一门心思就是想着征兵,炼兵,打仗,扩充国土面积,没钱没粮了就去抢别人的。哪会去管国内民政如何?
而设这么位司空,纯粹也只是位了摆个样子,对于武昭王李思来说,完全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只是,李显显然并不知道这些,当初他也是想着这位能当上司空,总管天下水利,屯田之事,对于民事这一方面,总归是有些强项的,所以才会把这位给顶上工部尚书的位置。
这会儿倒好,这位老儿,竟然跟他说这等民生大事都是一堆琐事,完全可以一切照旧,无需更改的。
这。这个,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这都什么人啊!!知道的还说会说声公道话,说是李显碍着前代秦王他哥武昭王的面子,不好在他哥刚死不久就急着换一朝臣,不知道,还以为他李显是个睁眼瞎呢,连这种货色也能顶上个大司空的位置,如今更好,还把他安在工部一把手上。
他娘的,老子要是不把你们这种废物全给送进养老院,咱李显就倒过来叫你爹。
此时的李显,那一双虎目里,瞪着这一号子老不死的,几乎是都快要喷出火来。
~~~~~~~~
呼呼 !!!第三更总算抢在12点之前完成。。。睡觉去喽!!!!行位晚安哈!
skbshge
第十四回 翰林院暂等于养老院()
工部尚书罗际的老神大在在,在李显看来,这完全就是一种对自己本职工作的不负责任,对这大秦国王权的一种蔑视,对李显他这位大秦国的武穆王的一种侮辱。
但更让李显感到憋屈与可恨的是,他竟然还不能直接怒吼着把这位无才无能只能混吃等死的废材给直接从那尚书的位置上给撸下来。
这就是政治,一个完全讲究笑里藏刀,绵里藏针的地方。
见这位老头儿,仍然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李显也就失去了再恼火的心思,心里头已经把这位老头完全的绝对的打入冷宫,只是面上,却仍然是满面温和的笑道:“罗爱卿此言大善,就依罗爱卿之言。”
“孤数月前着令于户部核查天下万民户口,以登记造册,确不知道袁爱卿做得如何了?”放过了那位罗老头,李显又把目标盯上了这位原司徒现转封户部尚书的袁愧。
没办法,经得罗老头这事儿一整,李显对于这满朝公卿都有些不放心起来,要都是像罗老头这般个滥竽充数的家伙站在这朝堂之上,而手握一国之民政大权,若是一个不好,整出个劳什子妖蛾子出来,李显到时候是连哭都来不及。
所以,为了防患于未来,李显只得在这朝堂之上,自己去慢慢考究这满朝公卿里到底有几个是有真材实料的。
若是发现一个如那罗老头那般的人物,不管他是处在什么职业,李显就送他一个字,滚。
全他妈滚进养老院去。
好在,这位袁愧兄是位有真材实学,也是位兢兢业业能干些实事的主,毕竟怎么说他也是那位曾经大司空袁烨的儿子,袁烨是位有着真材实料的主儿,他的儿子,虽然比之老子是要差上许多,但对于做事上,也算是兢兢业业的,能低下头去认真做上几件实事的。
当下这位袁老头,迈步出列,朗声道:“回大王,因时间仓促,如今户部只枋查出汉州,雍州,金州三州之地,其它凉,肃,安三州尚在核算当中。其中,汉州有户十八万三千七百二十八家,青壮男丁九万三千六百二十五人,青壮女丁十八万三千八百九十六人,老人六万五千二百五十八人,婴幼儿四万八千三百五十九人。”
“雍州有户二十三万七千四百六十一家,青壮男丁二十二万八千六百一十六人,青壮女丁二十七万五千五百二十七人,老人十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九人。婴幼儿十三万二千六百八十九人。”
“金州有户九万三千八百七十七家,青壮男丁五万八千二百七十二人,青壮女丁九万九千一百八十七人,老人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二人,婴幼儿二万一千三百四十八人。”
“袁爱卿此事办得很妥当,且等户部核查完全后,记得要归入户部档案,另再备一份送于孤王处。”对于袁愧这位吏部尚书,李显还是相当的满意的。
不说其它,就光说这区区的一件小事,按李显的想法,调查人口,自然是调查出个大概的数字就是了,毕竟这年代不比现在,这年头还是有很多人窝居于深山老林当中,连路都没有的地方。
可是,看这位袁愧的样子,怕是连那种人也一并而给登记造册了。
而至于,为何每州里都是男丁比之女丁要少得对半左右,则是因着这大秦国连年的征战,能保持着一州之地有个万余户,而每户人家里有能平均分摊上半个男丁,这已经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剩下的兵部尚书审贸,虽然看不出这老家伙能有多大的材,但李显连着数次征战于外,都是这审老儿在调整钱粮武库,虽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也算是中规中矩的,李显倒也不至于要换掉这种人。
毕竟来说,像兵部尚书和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的人,还是需要这种中规中矩一点的人好。太激进或者是太落后的人,都是要不得的。
而剩下的这满朝公卿里,李显总不能一个个全都细致地考察过去,所以暂时的来说,也只有罗际这一位工部尚书,是李显想着要急需调拔走的人。
毕竟工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比之钱袋子的户部还要来得更重要。留着这么一号人物如一具千年老尸一般坐那完全无所作为的,李显又怎能容忍得下去。
细细一思虑,李显便有了主意,当下,就在这太宣殿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李显朗声道:“如今我大秦百废待新,当昌文教显德于四海,开武禁示威以为隆昌。孤以为,当在承德殿外,另设一学院,名翰林院,主修国史,著书立说等事务,并整理四方文库,设翰林院士一名,位正三品要员,此暂时由工部尚书罗爱卿代理翰林院士一职,罗爱卿以为如何?”
“谢大王,老臣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一直站于一旁,神游天外的罗际,听得李显竟然还让他再兼个大官当当,罗际顿时是大喜过望,忙不致拜谢不已。
“嗯,如此,这翰林院,孤可就全权交给罗爱卿你了,至于要网罗多少天下文豪巨匠以充实翰林院,那可就要全看罗爱卿你的本事了。”完事了,李显不不忘再阴这老儿一句。
毕竟来说,这翰林院和国子监还有文渊阁,这一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