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大国崛起-第5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一直都希望自家的武器越来越好,但朱聿键清楚茅元仪的做法也是实情,尤其是在这个各处大战爆发,军费节节攀升的时候,实在不适合给士兵大规模换装新式武器。或者要等到敌人武器足够先进,至少也是此次大战结束之后,再说更新武器的问题吧,朱聿键这么想着。

    唐军正在紧张备战,大有扫清欧洲诸强,为华夏开疆拓土的架势,而在北京的崇祯却在为日渐凋零的国势与屡剿不绝的流贼发愁。本来这几个月的形势有了极大好转,随着满蒙联军退出长城一线,流贼大首领高迎祥被唐军押送京城,被刑部判了个凌迟处死,似乎大明帝国的中兴已经指日可待。

    可是就在今天早上,崇祯又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李自成趁着洪承畴率领主力军入卫京畿的机会,竟然冒着大雪偷袭玉门关,从甘肃再次返回了陕西,而这次回来他的势力却是更加强大了。

    原来在进入甘肃之后,李自成的流贼迅速壮大,打得甘肃一众官军毫无还手之力。这个时候正好赶上洪承畴将山陕兵力抽调一空,根本没有机动部队进入甘肃增援。结果李自成在甘肃如鱼得水,他与漠西蒙古开展互市贸易,又趁机收编了一部分准噶尔部落被唐军打败的散兵游勇,兵力很快达到了七万多人。

    李自成有鉴于当初裹夹百姓作战,人多消耗粮食,作战却无多大作用的弊端,将军中老弱全部裁汰,并精选两万精锐与五千多收编来的蒙古骑兵,组成了一支骑兵劲旅以配合五万步兵主力作战。

第七百八十五章崇祯困局() 
由于就近与蒙古人贸易,这七万大军无论步骑兵全都配齐了马匹,如今见到陕西空虚,李自成就用计打通了关隘的封锁,再次回到了陕西境内。这次李自成回来战斗力大增,而且因为全数骑马作战,机动速度得到了很大改善。

    这一次农民军再也不怕官军的围剿,他们直接突入陕西南部平原地带,将西安附近的几个府搅得鸡犬不宁。看到机会的罗汝才也行动了起来,他在汉中休养了这么长时间,仗着当地丰厚的粮食产出,人员已经发展到了二十万之众,可谓实力大增。

    这两支队伍合作之后,给陕西官军带来了很大压力。他们一个战力强横,一个人多粮多,双方优势互补,几乎将西安城也拿了下来。多亏留守的总兵艾万年拼死抵抗,这才保住城池不失,但官军遭受巨大损失,已经无力反攻了。

    尽管经过田见秀几年的疏导和移民,陕西还有近五百万的人口,这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青壮。李自成和罗汝才的活跃带动起了陕西整体的不稳,加之几年陕西的绝收,让饥民到处遍布,更加重了危机。

    在李自成声势大振的同时,收拢了高迎祥残兵的张献忠也是实力大涨,他从中都溃退之后,一头扎进了山东地界,并在西三府大肆劫掠财物粮食,让原本富庶的山东西三府变得残破不已。在高迎祥于北京凌迟之后,农民军的声势非但没有被打压下去,反而更加壮大起来,而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个崇祯命中的克星,也逐渐崭露头角了。

    北方局势的糜烂,让崇祯的脾气越来越大,现在他越来越感觉到,当年朱聿键将皇位让给他,简直是在给他挖坑了。只不过崇祯从来都没有想过,如果当初朱聿键听从了魏忠贤的安排,抢夺了他的皇位,他会有多么大的怨念。

    崇祯不会想那些,他只是想当个明君,尤其是挽狂澜于既倒,中兴大明的明君。可是如今的现实无情的嘲弄了他,登基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大明的局势非常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向着崩溃的方向加速行驶。

    满清两次入关劫掠,农民军从星星之火变成了心腹大患,每一次的战事消息似乎都是在打崇祯的脸。看着朱聿键在海外的扩张越来越大,张名振、李侔、李伦、刘芳亮都战绩辉煌,他们不但收回了夷州岛,还打败了尼德兰海军,甚至将殖民地扩展到了美洲大陆,这样开疆拓土的功绩在大明历史上前所未有。

    如今的大明帝国之中,朱聿键的事迹被民间艺人口耳相传,被报纸大肆报道,他已经被很多人看成了比崇祯还要贤明的明君,是本该登上皇位的好皇帝。而崇祯自己却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尽管大明日报一直在为崇祯吹嘘,但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其中没有多少实事。

    是皇帝太过昏庸吗?不,崇祯从来都不会将责任推在自己身上,他更多看到的是军队的无能。自登基以来的七年中,已经换过了九个兵部尚书,这些人除了开头那两个是魏忠贤的人之外,其他的都是自己御笔钦点。可是兵部尚书换得犹如走马灯,却没有一个善于用兵的,而且大有越来越不中用的趋势。

    看着眼前跪倒阶下的兵部尚书熊明遇,崇祯就是一阵的心烦。这些朝中的大官,除了吹牛拍马就是吟诗作对,真正有用的没几个,就说这个熊明遇吧,他本来是兵部给事中出身,还当过两年的南京刑部尚书,可是被提拔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却毫无作为,连个举荐人的折子都拿不出来,更别提如何破贼了。

    想到这里崇祯忍不住看了两眼熊明遇身后跪着的的两个人,他们是兵部的两个侍郎陈奇瑜和杨嗣昌,这两个人还是有不错才干的,只要出去历练一番就能担当大任。

    当然熊明遇就算要免职,也必须找个由头才行,如果用这次满蒙入侵的理由,恐怕多半问题都是洪承畴过多抽调九边兵力所致,他责任还要更大一些。如果是以农民军壮大为理由,也一样是因为洪承畴大量抽调兵力入京勤王的原因。

    洪承畴这个人打仗是一把好手,崇祯还不想为了弄倒熊明遇将他连累进去,所以这个兵部尚书暂时还要让他当上一两天了。崇祯心中暗暗盘算的人事安排询问道:“兵部尚书。”

    “臣在。”熊明遇听到喊他,连忙施礼答应着。

    “朕来问你,如今流贼势大,张贼更是已经进入山东西三府,距离京城不远了,你可有退敌之策?”崇祯询问道。

    熊明遇连忙回答道:“回禀皇上,臣已经令各地官员死守城池,同时命令洪承畴返回陕西,卢象升率军进入山东,限期剿灭流贼。”

    “糊涂,毫无用处的东西,如果只是限期剿贼,我要兵部尚书何用?”熊明遇的话让崇祯感到一阵厌恶,朝堂上的这些大臣每天只会互相攻讦,如果遇到事情了却都束手无策,只会那些虚话套话来敷衍他。想到这里,崇祯禁不住羡慕起朱聿键来,他是如何弄到那么多将才的,就算是以前并不出名的吴之番和顾宁,这两个在唐军中算不上第一流的统军大将,也是如此的能征惯战。

    崇祯感觉如果自己能有一两个这样的将才,他也不用这么为了剿贼的事情而头疼了。现在的崇祯反而有些后悔杀死袁崇焕了,当初他虽然也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更多的还是与王兄较劲,结果白白损失了一个帅才。如果现在袁崇焕还在,崇祯完全有把握让他在辽东布置一番,对满蒙形成压力,避免其再入关劫掠。另一边他就可以腾出手来,以洪承畴对付流贼了。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满蒙已成心腹大患,辽东的祖大寿却是听调不听宣,连勤王都不派一兵一卒来,简直没把皇帝放在眼里。要想重新掌控辽东,必须找一个有手腕有声望的大臣过去,洪承畴就是最好的人选。

第七百八十六章回革五营() 
洪承畴走了之后,主持陕西剿贼同样要有个得力的人,这方面崇祯决定让陈奇瑜去试试。虽然崇祯更中意杨嗣昌,但是他资历不足,其父亲杨鹤又有剿匪不力的污点,贸然提拔他担任数省总督,恐怕会有人不服。至于张献忠他可以先放一放,暂时让卢象升与他周旋,如果能将其消灭最好,不能就等陈奇瑜腾出手来,再消灭他也行。

    心中有了定论,崇祯皇帝当即下达了圣旨,洪承畴被调任蓟辽总督,全权指挥对满蒙作战,这一下子崇祯将辽东军和九边军队都交给了洪承畴指挥,让他们有足够的兵力对付皇太极。

    陈奇瑜升任甘、山、陕、川、豫五省总督,专门负责对付李自成,让陈奇瑜去担当这个任务,崇祯还有一点私心。他知道陈奇瑜和八贤王朱聿键的关系极好,而最近他得知那个打得皇太极绕路撤退的顾宁所部,竟然是八贤王朱聿键在河南保护地方产业的护卫队。如果陈奇瑜总督五省军务对付李自成,或许能够借助八贤王的实力,这样更有把握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