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皇太极的贴身侍卫长,杨古利的声音几乎等同于皇太极的喉舌,他如果支持进攻大明,很可能表示皇太极也是支持的。一时间帐篷里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这个时候做那个容易遭人攻击的角色。
坐在旁边的阿敏忍不住了,当初进攻朝鲜他是主帅,对朝鲜他有着相当的把握。想到能够再次劫掠朝鲜,他就相当兴奋。更何况他对汉人始终看不上,认为那些人都是骗子,对于魏忠贤的到来他始终很反感。如今魏忠贤提出进攻大明内地的计划,他自然是全力反对的。
见到众人都不出声,阿敏站起身来说道:“大汗,我认为还是以安全为上。父汗经营数十年,才有了八旗现在的实力。我们不能将宝贵的兵力,用在那个很可能是陷阱的方向,一旦出了问题不光是大军要受损失,我们全族都有灭亡的可能。”
“大汗,此事不可不查,汉人狡诈无比不能信任。”褚英长子杜度也是个反感汉人的后金将领,所以表示支持阿敏。不过他忘记了范文程等汉人都在座,作为正主的魏忠贤反而不在,他这句话打击的范围有点太大了。
听到对方的话,范文程的脸上变了变,却没有说话。这是贝子贝勒们争论的时候,他插嘴很容易遭人呵斥。更何况如今的形势很难判断,他也没有把握确定魏忠贤所说情况是真是假。
努尔哈赤儿子之一的汤古代贝勒站了出来:“大汗,我认为杨古利说得没错,朝鲜贫弱,根本难以支撑我们的所需。我看还是应该前往大明,才能让冬天过得舒服些。”
“万一遭遇明军埋伏,我们岂不是要全军覆没。”阿济格摊摊手道:“更何况我们打大明,更容易挑拨袁崇焕来攻沈阳,这对我们的威胁更大。”
双方挣得面红耳赤,彼此之间都有自己的理由,谁也不肯让谁。看到大家挣得面红耳赤,尤其是阿济格和岳托几乎动手,杨古利高声喊道:“肃静,大汗面前成何体统。”
杨古利高声断喝,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闭了嘴,齐齐看着皇太极,等待着他的决断。
面对着众多贝子贝勒的眼神,皇太极却转向了始终不说话的代善:“大贝勒怎么说?”
作为威望最高的大贝勒,代善在众多贝勒之中威望最高。当初努尔哈赤遗命是让多尔衮继位的,代善却力排众议,扶植皇太极登上了汗位。代善没有野心,也没有足够的雄才大略,他对人却看得极准。当初他违反父汗的遗命,也有人反对过他,但后来事实证明代善的选择绝对正确,皇太极雄才大略,的确比聪明伶俐的多尔衮更胜一筹。
如今皇太极的威势日盛,众人也都比较服气他了,除了阿敏和莽古尔泰这两大贝勒,其他人还是愿意听从皇太极的。但是皇太极知道,自己如今的汗位并不稳固,阿敏和莽古尔泰时时想着将他赶走,他走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代善的声望更高,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自己的计划就容易通过了。代善也知道皇太极的想法,但他也不希望将阿敏和莽古尔泰得罪的太狠。在他看来要保住父汗的基业,最大的依仗就是团结,只有团结所有人,才能让后金拧成一股绳,才能对抗强大的明王朝。
第二百八十五章草原形势()
见到阿敏力主进攻朝鲜,皇太极则显然属意打明朝,他打算和稀泥,让双方能够各取所需。思虑片刻之后,代善说话了:“我感觉两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为了保险起见不如同时进行。”
“同时进行?”皇太极皱了皱眉:“进攻明军非同小可,必须集结尽量庞大的力量。”
“大汗不必忧心,我只需要五千精骑就能打下朝鲜。”阿敏排着胸脯保证着,他知道朝鲜军队的底细,对于五千八旗铁骑击破朝鲜有着绝对把握。
皇太极要得就是他这句话,听到阿敏只请兵五千,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好,我就给二贝勒五千铁骑,还请二贝勒与五贝勒一起进攻朝鲜。岳托你领汉军一万人守卫沈阳,我亲帅大军进攻大明朝。”
皇太极的脸上闪过一抹因为激动而出现的晕红:“实际上我们进攻明朝还有个很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召集蒙古人一同出兵。”
“大汗英明。”众人纷纷躬身施礼。会议有了决定,整个后金都忙碌了起来,所有战士都准备行李,按照事先规划进行集结。后金的频繁动作,让袁崇焕吓了一跳,他认为对方可能是要对在正式入冬之前,对蓟辽地区进行一次劫掠。
在接到斥候的报告以后,袁崇焕立刻命令各城戒备,所有大炮都被推上城头,守城器械全部就绪,士兵们轮边守卫,夜以继日的监视着后金的方向,就连每天进出城门的检查也严格了许多,防止奸细进入。
数天之后,皇太极的大军首先起行了,他们需要先前往科尔沁草原汇合那里的蒙古军队,再按照魏忠贤所提供的路线,突破长城发动进攻。
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魏忠贤也随营前往,而看守他的工作就被交给了最细心的济尔哈朗。三万八旗兵赶到科尔沁草原,与在那里已经集结的三万多蒙古骑兵汇合,这样的大动作很快就惊动了林丹汗。
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子孙,他名叫林丹巴图尔,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林丹汗非常有抱负,他从13岁起继承汗位统辖察哈尔部,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再现成吉思汗时期的辉煌。但是蒙古汗权不振已久,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皆各自为政,同时东方的建州女真正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逐渐强盛起来,因此他早年的处境非常艰难。
汗位稳固以后,林丹汗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开始逐年侵略大明以获取财物和人口。包括内喀尔喀部在内的许多蒙古部落开始归心,接受他的掌控。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林丹汗却在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的劝说下,由格鲁派的黄教改宗萨迦派的红教,这让蒙古诸部的离心力突然大了起来。
然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林丹汗的厄运就没有停歇过。努尔哈赤通过和亲的方式,先后与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落联姻。随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骑兵,并在第二年于萨尔浒大败明军,提升了自己的威望。努尔哈赤的威信大增,让蒙古诸部更加倾向于建州女真,这让林丹汗的计划更加渺茫了。
为了对付努尔哈赤,林丹汗在数年后与明朝和谈,同意由明朝每年赏银四千两,让林丹汗协助守卫广宁城。从这个时候开始,部分蒙古部落骑兵开始加入到明军序列,明朝对蒙古的互市也逐渐繁荣起来。
随后察哈尔部联合明军,与建州女真多次大战,却是败多胜少,很快就丢失了广宁城。随后努尔哈赤的部队进入了一段休整期,蒙古内部矛盾却开始凸显。那些与建州女真联姻的部落,开始摆脱察哈尔部的控制,林丹汗一统草原的想法,也让那些蒙古王公感到了威胁,察哈尔部变得越来越孤立。
趁着建州女真对辽东用兵的时机,林丹汗两次突袭内喀尔喀部和科尔沁部,虽然让内喀尔喀部受到了巨大损失,但林丹汗在蒙古人内部的威望却急剧下降。皇太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开始向察哈尔部渗透。
天聪二年初,也就是崇祯元年,皇太极派遣贝勒阿济格于老哈河上游与林丹汗统治下的喀喇沁部会盟共击林丹汗。那个时候的崇祯正忙于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并没有理会北方与明军无关的战事。
9月皇太极亲帅大军前往绰洛郭尔,宴会察哈尔部控制下的敖汉、奈曼、喀尔喀、札鲁特和喀喇沁等部首领。林丹汗苦心聚集的力量被彻底瓦解了,随着科尔沁部等几个大部落挑明投靠建州女真,也就是当今后金政权的事实,感到威胁的林丹汗不得不选择了西迁,主动率残部至归化城固守。
察哈尔部的势力遭到了严重削弱,皇太极的力量却越来越大,这让林丹汗愈发的恐惧,他时刻防备着皇太极联合蒙古大军来进攻他。这次皇太极突然集结了三万大军到了科尔沁部,各部蒙古大军也集结了三万多人前来会师,这让林丹汗感到极为惊恐,他立刻命令察哈尔部戒备,以防止被对方突袭。
此时皇太极却在科尔沁草原上大会蒙古诸部,作为地主的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王爷布和命人烹牛宰马款待远道而来的后金大军。布和与皇太极也不是外人,他的女儿哲哲正是皇太极如今的皇后,他们也算是翁婿关系了。
各部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