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首领,有兴趣吗?”周可成笑道:“你别看这包工头要担的事情多,可是从主人家拿来的钱,去掉材料人工剩下的就都是他的了,钱都是要从他手上过的,你说谁会赚的最多?”
听到这里,叶麻的眼睛渐渐发亮起来,盖房挖井他先前是做惯了的,只是过去他只是一名工匠,至多因为手艺好,干活勤快临走前主人家多给个几十一百文酒钱,哪里能像周可成说的包工头那样实惠。
周可成看叶麻神情有些恍惚,问道:“叶首领,你怎么了?”
“没什么!”叶麻叹了口气:“我只是有些感叹,若是大明也有这包工头,我又怎么会被逼的去做贼?”
“呵呵!大明没有不要紧,我这里有就成!这么说来叶首领你同意了?”
“我是很想同意,但眼下我一没有人,二没有工具,盖房子所需要的材料什么的也都缺,怎么办?”
“人,外面集市里逃难的人多得是,力工和小工都有的是,只是有木工、大工就得你自己想办法了。工具我这里也有,你可以先拿去用,房子盖好了,我从工钱里面扣掉就是了;至于材料,木材我下一班船就会运一些来,石头可以去海边采集,石灰可以用贝壳烧!”
“这个——”叶麻犹豫了起来,周可成站起身来,走到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万事开头难,只要第一次做成了,接下来就简单了。这样吧,我先送你十石大米、四十斤咸鱼,供你招人用。第一期项目我也不招标了,直接给你干,工钱就三十两银子,如何?”
将叶麻与龚宇送出门外,周可成长出了一口气,在椅子上坐下,叹道:“这年头好人不能做呀!老子又是贴米又是贴银子的,这两个家伙还觉得好像是老子设了圈套要坑害他们一样,也不想想老子想要对付他们用得着这么麻烦吗?把刀往脖子上一架,让他们向东他们敢向西?”
“师傅!”刚才一直沉默不语的小七终于开口了:“我也不太明白您为何要这么做,搭几间屋子而已,还要搞什么包工头?集市里那么多逃难的百姓,搞个粥铺子,以工代赈,比这便宜多了!”
“你这么想也难怪!”周可成点了点头:“来,你坐下,为师今天要把有些事情给你说清楚!”
“是,师傅!”小七恭谨的向周可成欠了欠身子,方才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我问你,什么是财富?”周可成突然问道。
“什么是财富?”小七被周可成突然而来的问题给问住了,他犹豫了一会小心的答道:“金子、银子是财富!”
“还有呢?”
“布匹、粮食、盐也是。”
“嗯!”周可成点了点头:“还有吗?”
小七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薄薄的汗珠:“鱼、鹿皮、生丝、木材、铁、还有一些,再多我就不知道了!”
“你说的对,但不全对!”周可成笑道:“不错,这些都是财富,但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是。比如鱼,如果我们将鱼打捞上来,然后送到集市里,那就是财富,有人会拿钱来买它。但若鱼还在水里,你说会有人出钱买他吗?”
“当然不会!”
“我们初来东番的时候,靠海边的平埔土著还知道用金沙、鹿皮和我们交换货物,但是深山之中的有些高山族就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值钱的,什么是不值钱的,在他们眼里珍贵的宝石还不如一把铁斧值钱,你说在他们那里,宝石是财富吗?”
“这个——”小七为难的皱起了眉头:“徒儿不知,不过这和让那叶麻当包工头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周可成笑道:“我们是商人,一切行为都是想方设法让财富增值为目的的,如果我们连财富是什么都搞不清楚,那又怎么能成功呢?”
“那您觉得什么是财富?”
“劳动!”
“劳动?”小七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词汇:“劳动是什么?”
“打个比方,鱼在水里一文钱也不止,但是渔民把它捞上岸,它就值钱了;渔民捕鱼就是劳动;金沙在河底不值钱,淘金工将金沙从河沙中淘洗出来,金沙就值钱了,这淘洗就是劳动;树木在深山之中不值钱,伐木工将其砍倒送出山来,木排到了山下就值钱了,伐木工所做的事情就是劳动。财富的来源是劳动,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尽可能的让越来越多的人为我们劳动!因为那才是财富的来源!”
“可是我先前说的以工代赈也可以让他们替我们干活,不劳动呀!”小七反驳道。
“你说的不错,确实那样也可以!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人替别人干活的时候总不如替自己干活的时候卖力气!”
“人替别人干活的时候总不如替自己干活的时候卖力气?”小七皱起了眉头,思忖起来。
“小七,我问你,假如你家里有一百亩地,是请田客来种,还是自己养两头大牲畜自己种,到了收谷子的季节再去请两个短工?”
“当然是自己种!”小七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确实田客做事情不会卖力气,结果就是人哄地,地哄肚皮。不过我还可以把地交给佃户种就是了,约定年底收几成租子就是了,打的粮食少了,他只会自己饿肚子,由不得他不卖力气!”
第一百二十二章财富2()
“你说的不错,如果我不是商人,而是个大地主,倒是可以这么做!”
“地主和商人有什么区别吗?”小七好奇的问道。
“这区别可就大了!”周可成笑道:“一亩地什么年景能打多少谷子,这个都是一清二白的,再好的田把式能收的谷子比寻常农夫也多不了多少。地主也不用花多少心思,收成的时候在周围转一转,便能知晓可以收多少租子。而我们这行当就不同了,就拿盖屋子来说,懂行的和不懂行的、卖力气的和不卖力气的天差地别,找个不懂行的盖出来的房子过几天塌下来了砸死人了怎么办?找个不卖力气的拖拖拉拉的干七八个月怎么办?”
“师傅,您的意思是?”小七还是有些稀里糊涂的。
“很简单,若是依照你的办法,摆一个粥铺,以工代赈,干活的人也只是为了填饱肚皮,替我们干完了这一次拉倒,待到年景好了自然各自回乡去了。我们那时候要想再找人替我们盖房子,就得从头开始,招来的也是些生手。但若是用我这次的法子,那些工匠能在我这里挣到钱,他们为了不被别人把饭碗抢走,自然会琢磨着把事情做好,而且随着越做越多,自然也会更加熟练,干的更好。即便倭寇退了,只要我这里还有事情做,他们就还会留下来替我做事情。我现在虽然花了一点钱,但是却留下了一批技术熟练的工匠,你说哪一个划得来呢?”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小七笑道:“还是您的法子好,不过我怎么觉得还是做地主轻松,只要有地,就不怕佃户不交租子,哪里还用像您这样花那么多心思?”
“万事开头难嘛!”周可成笑道:“再说了,那些地主也没有我赚得多呀!你想想一百亩地十个农夫,就算是那些农夫一粒粮食都不吃,一年风调雨顺他也就能收两三百石米吧?若是把这十个农夫变成机户,一天出一匹绢,一个月就是三十匹绢,刨掉生丝、人工,卖到倭国去就能换三四百石大米了,种田之利无论如何都是比不过经商做工的,两边较量起来,用不了几年功夫我就能把他们都甩到后面去了!”
“师傅说的是!”小七连连点头,虽然还不是太明白周可成话语中的逻辑,但是对师傅的信任和尊重还是让他连声称是。其实周可成方才说的不过是初中政治课本里面的常识——劳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是凝集在其中的无差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看出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的巨大优势——农业是一个季节性非常强的行业,所以除去农忙季节,在其他大部分时间里农民实际上是处于半失业状态的,自然其从事者的有效劳动时间要远远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单位劳动力的产出自然也要远远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成员。
而明代东南地区的农业人口过剩和土地不均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由于劳动力过剩和土地占有不均,土地占有者在和佃农的博弈中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他们轻而易举的占据了土地出产中的绝大部分,而佃农得到的甚至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还要在农闲时节出外打零工才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