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史通俗演义-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锦有主仆之谊,如何忍心害主,把他首级来献?我原是悬赏购陈锦首,但你不应杀他,所以我特罪你。”复问进忠道:“这罪奴有妻子否?”进忠道:“有的,现亦随来。”成功道:“好好。他妻子到来,应照赏格发给,教他死亦瞑目。”(赏罚得当,确是英雄作为。)便命左右推出成栋斩讫,随将赏银付与进忠,令他转交成栋妻子。进忠领了赏银,不敢多说,就退出帐外去了。(保全性命,还算幸事。)

    忽厦门又来使人,报称:“鲁王以海,自舟山逃到厦门,应否接待?”成功道:“鲁唐叔侄,自相鱼肉,太属可恨。”(应该责备。)使人说:“鲁王已奉表永历,削去监国名号了。”成功道:“既如此,应照明宗室例优待便是。”

    看官!你道鲁王何故到厦门?他自窜身海外,随身只有张名振一人,(应十六回。)很是萧条,幸浙中遗臣张肯堂等,渡海奔赴,约得十余人,遂把南澳作了根据地。嗣后袭踞舟山,约故行人张煌言,共图恢复。不料清总督陈锦、都统金砺、提督田雄等,驾着大舰,来攻舟山。鲁王也遣张名振、张煌言等,率兵迎敌。开了几仗,倒也没甚胜负,怎奈天不容明!海面上陡起大雾,罩住舟山,清兵乘雾攻入,守兵措手不及,相率溃散。名振、煌言,亟奉鲁王出走;名振弟名扬,阖室自焚;张肯堂自缢死;鲁王的妃子张氏,及礼部尚书吴钟峦、兵部尚书李向中等,皆殉难。清兵复分追鲁王,鲁王穷蹙无归,不得已走依成功。成功遣使人回厦门,自督军围攻漳州,适清都统率兵至漳,与城中守兵夹攻成功。成功腹背受敌,只得退保海澄。金砺追至城下,被成功一阵击退,乃留兵守海澄,自回厦门见鲁王,复与张名振、张煌言晤谈。两下各述己志,二张是始终为鲁,成功是始终为唐,彼此不便节制,商定了一个分地驻扎,互相援应的计策;二张奉鲁王移驻金门;煌言复招集遗众,进窥南京。到了吴淞口,袭夺清舰数十艘,进破崇明,转趋丹阳,谒明太祖陵,激励军士,直指南京进发。忽闻鲁王逝世,只得折回吴淞;寻又闻名振病亟,驰回金门。到金门后,名振已死,仅留遗书一函,劝他勉图恢复。主丧友殁,日暮途穷,煌言至此,不禁涕泪交并;(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没奈何为主发丧,为友营葬,把出兵的念头,暂时搁置。

    这且慢表,且说郑成功驻节厦门,改称厦门为思明州,分所部为七十二镇,设立储贤馆、储才馆、察言司、宾客司、印局、军器局等,井井有条。厅间供永历帝位,有所封拜,必向座奏闻。部下感他忠义,无不敬服。当张煌言带兵入江,正拟出师策应,嗣闻鲁王、名振相继谢世。煌言退回金门,也自叹息一番,专使吊唁,暂休兵不动。一日,清廷派了两位钦差,赍敕来厦,封成功为海澄公。成功道:“我只知奉明帝敕,不知有清帝敕。”将来使遣回。隔了一月,成功弟渡,随了清使二人,又到厦门。成功与清使相见于报恩寺中,清使令成功跪受诏书,成功道:“成功系大明臣子,不受清诏。”(直截了当。)清使阿山道:“今日奉皇上圣旨,赐汝福、兴、泉、漳四府地,皇恩不可谓不重,汝宜受诏,剃发投诚。”成功正色道:“四府本是明地,何劳尔国赏赐?尔国旧封,只建州一区,目今据我中原,太属无理,成功愧不能为明恢复,还说要我剃发降敌么?海不枯,石不烂,成功不降清”。言毕,拱手自回。(光明磊落。)是晚,郑渡入见成功,出其父芝龙书,并略说:“兄若不降,父命难保。”成功阅父书毕,慨然道:“忠孝不能两全,为禀老父,乞谅愚忠。”郑渡再三相劝,成功只是不从,郑渡痛哭而出。次日,清使挈郑渡北去,成功忙写了复书,遣郑谠追上郑渡,将书交讫,郑谠自回。郑渡随清使归报芝龙,呈上复书。芝龙拆书瞧阅,上写道:

    儿以孤身僻居海隅,尝欲效秀夫之节,修包胥之忠,藉报故国,聊达素志。不意清廷海澄公之命,突然而至,儿不得已按兵以示信;继而四府之命又至,儿又不得已按兵以示信;谈席未终,敕使乃哓哓以剃发为请。嗟嗟!今中国土地数万里,亦已沦陷,人民数万万,亦已效顺,官吏亦已受命,衣冠礼乐、制度文物,亦已更易,所仅留为残明故迹者,儿头上数根发耳。今而去之,一旦形绝身死,其何以见先帝于地下哉?且自古英雄豪杰,未有可以威力胁者,今乃啧啧以剃发为词,天下岂有未称臣而轻自去发者乎?天下岂有彼不以实许,而我遂以实应者乎?天下岂有不相示以信,而遽请剃发者乎?天下岂有事体未明,而遂欲糊涂了事者乎?父试思之!儿一剃发,将使诸将尽剃发耶?又将使数十万兵士,皆剃发耶?中国衣冠,相传数千年,此方人性质,又皆不乐与满夷居。一旦尽变其形,势且激变,尔时横流所激,不可抑遏,儿又窃窃为满夷危也。昔吾父见贝勒时,甘言厚币,父今日岂尽忘之?父之尚有今日,天之赐也,非满夷之所赐也。儿志已决,不可挽矣!倘有不讳,儿只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之局。儿成功百拜。

    芝龙阅毕,蹙着眉道:“我的老命,看来要断送在他手中了。”随将原书呈奏顺治帝。顺治帝本封芝龙为同安侯,至是将他削职圈禁,一面命沿海督抚,固守泛界;一面饬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师防闽。济度出京,闻成功已连扰闽、浙海滨,进据舟山,遂兼程南下;到闽后,与成功连战数次,一些儿没有便宜,反失了战舰几艘,丧了战将几员。成功连获胜仗,遂大治兵马,锐意规复。从征甲士,选定十五万:五万习水战、五万习骑射、五万习步击;另外挑选万人,来往策应。适自滇中来使,封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金门张煌言亦率兵来会,成功大喜,遂竖起“奉旨招讨”的大旗,命中军提督甘辉为先锋,总兵马信、万礼为第二队,亲统大军为合后,请张煌言前导,扬旗鼓棹,陆续前进。行到羊山,忽遇着数阵飓风,撞沉巨舰数十艘、漂没士卒数千名,(不祥之兆。)于是只好停泊舟山,修理舟楫。

    忽接到数处警报,海澄守将黄梧,及旧部将施琅,俱背郑降清,清兵三路攻滇。成功不觉大愤,忙将舟楫修竣,扬帆再出。张煌言统领前部,由崇明入江,至金、焦二山,但见江中横截铁索,舟不能行。煌言令人泅水,暗把铁索斫断,遂乘着风潮,联墙而过。到了瓜洲,与清提督管效忠相遇。两下酣斗,郑军奋勇齐上,效忠寡不敌众,凫水而逃,被郑军水师统领罗蕴章,入水追擒,推出斩首。当下扫清瓜洲敌舰,直逼镇江,炮声隆隆,震惊天地。城外北固山上,驻有清兵,下山来救,由郑军一阵乱斫,杀得马仰人翻,濠平尸积。败兵逃入城中,门未及闭,郑军一拥而入,城遂陷。镇江属邑,望风迎降。成功命直捣南京,帐下一人大叫道:“不可不可!”正是:

    斗力不如斗智,用兵先在用谋。

    未知此人是谁,待下回再行交代。

    有孙可望之跋扈,适形李定国之忠;有郑芝龙之卑鄙,益见郑成功之义。一则扈跸滇中,一则兴师海外,虽其后赍志以终,卒鲜成效,然忠义固有足多者。成功心迹光明,尤加定国一等,故叙述亦格外生色。张煌言、张名振二人夹写在内,即为明捐躯诸遗老,亦并叙姓名,作者风世之心,可概见矣。文字之不苟作如此。

第21章 日暮途穷寄身异域水流花谢撒手尘寰() 
却说郑成功欲进攻南京,帐内有部将谏阻。这部将便是中军提督甘辉,当下献计道:“我军深入南京,清廷必发兵来救,前有守兵,后有援兵,我军孤处其间,岂非陷入重围?现不如将我军分作两路,一路取扬州,堵住山东来军;一路据京口,截断两浙漕运,严扼咽喉,号召各郡,南畿不战自困,那时可以唾手而得了。”(甘辉之说,未始非策,然必须云、贵未破,方用得着,否则能保清军不自江而下耶?)成功道:“此计未免太迂。据我看来,南京清兵,多已调往云、贵,现在不乘胜攻取,更待何时?况清提督马进宝,已自松江遣人通款,南京城虚援绝,还有多大本领,敢与我对敌?自然是马到成功了。”遂不听甘辉之言,命水军溯江而上,直至南京;先向孝陵前率军祭奠,随后作了一篇檄文,传布远近;令张煌言别率所部,由芜湖进取徽、宁各路;自率兵攻南京。

    两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