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史通俗演义-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遗族来降,太宗问明情由,方知林丹汗逃奔青海,一病身亡,其子额哲,势孤力竭,只得率领家属,向满洲乞降。当下开城纳入,行受降礼。额哲叩见毕,献上一颗无价的宝物。

    看官!你道是什么宝贝?乃是元朝历代皇帝的传国玺。

    太宗得玺后,焚香告天,非常得意,于是大开朝贺。诸贝勒联名上表,请进尊号。边外诸国,亦都遣使奉书,愿为臣属。蒙古各部,且挑选几个有姿色的女子,献入满洲,充作太宗的妾媵。(吹牛拍马,一至于此。)太宗遂创设三院:一名内国史院,一名内秘书院,一名内弘文院。国史院是编制实录,记注起居;秘书院是草拟敕书,收发章奏;弘文院是讨论古今政事得失。命范文程作为总监,汇集三院文员,恭定称尊典礼。复营建天庙天坛,添造宫室殿陛,不到数月,大礼已定,建筑告成。遂尊太宗为宽温仁圣皇帝,易国号为大清,改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这是清室初造,所以叙述独详。)择了吉日,祭告天地。当命在天坛东首,另筑一坛,排齐全副仪仗,簇拥御驾,登坛即真。适值天气晴和,晓风和煦,满洲文武百官,都随太宗至天坛,司礼各官,已鹄候两旁,焚起香烛。

    太宗下了御驾,龙行虎步的走近香案,对天行礼。拜跪毕,由司礼官读过祝文,于是诸贝勒拥着太宗,从中阶升上即真的坛上,到中间绣金团龙的大座椅前,徐徐坐下。但觉得万人屏息,八面威风。(今而知皇帝之贵。)诸贝勒大臣,及外藩各使,都恭恭敬敬的向上行三跪九叩礼。孔有德、耿仲明等降将,格外谨肃,遵礼趋跄,不敢稍错分毫。(可愧可耻。)宣诏大臣,捧了满、汉、蒙三体表文,站立坛东,布告大众,坛下军民人等,黑压压的跪了一地。等到宣诏官读完谕旨,一齐高呼万岁万岁的声音,远驰百里。(确是威阔,怪不得人人想做皇帝。)礼毕,太宗慢慢下坛,由众贝勒大臣扈跸还宫。

    次日,上列代帝祖尊号,谥努尔哈赤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庙号太祖,追封功臣,配享太庙。名宫殿正门为大清门,东为东翊门,西为西翊门,大殿正殿,仍遵太祖时所定名目,惟后殿改名中宫,皇后居之。中宫两旁,添置四宫,东为关睢宫,西为麟趾宫,次东为衍庆宫,次西为永福宫,罗列妃嫔,作为藏娇的金屋。册封大贝勒代善为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郑亲王,多尔衮为睿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岳托为成亲王,阿济格为武英郡王。此外文武百官,都有封赏。拜范文程为大学士,作为宰相。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将,亦因劝进有功,得了什么恭顺王、怀顺王、智顺王的称号。(看似铺叙,实则奚落。)盈廷大喜,独太宗尚未尽惬意。

    看官!你道为何?当日称尊登极,外藩各使,统行跪拜礼,只有一国使臣,不肯照行,因此逆了太宗的意思,又想出一条以力服人的计策来了。正是:

    南面称尊,居然天子;西略东封,雄心莫止。

    欲知何国得罪太宗,请向下回再阅。

    满军攻明,起初是专攻辽西。迨得了向导,始由蒙古入塞,多一间道,从此左驶右突,飘忽无常。明兵则处处设防,以劳待逸,胜负之势,已可预决。至察哈尔折入满洲,长城以北,皆为满洲所有,明已防不胜防。虽无李闯之肇乱,而明亦不可为矣。若夫满洲太宗之获玺,论者谓天意攸归,故假手额哲以赍献之。夫玺之得不得,亦何关兴替?孙坚、袁术,尝得汉家之传国玺矣,试问其果终为帝耶?然则满洲太宗之改号称尊,实为图明得志,借获玺之幸,而作成之耳。虽曰天命,宁非人事?惟清室二百数十年之国祚,由太宗之获玺称尊始。故书中特详述之,所以志始也。

第10章 朝鲜主称臣乞降卢督师忠君殉节() 
却说清太宗登极之日,(称清太宗自此始。)有不愿跪拜的外使,并非别国,乃是天聪元年征服的朝鲜。朝鲜国王李宗,本与满洲约为兄弟,此次遣使来贺,因不肯行跪拜礼,即由太宗当日遣还,另命差官贻书诘责。

    过了一月,差官回国,报称:朝鲜国王接书不阅,仍命奴才带回。太宗即开军事会议,睿亲王多尔衮与豫亲王多铎,请速发兵出征。太宗道:朝鲜贫弱,谅非我敌,他敢如此无礼,必近日复勾结明廷,乞了护符。我国欲东征朝鲜,应先出兵攻明,挫他锐气,免得出来阻挠。(仍是声东击西之计。)多尔衮道:“主人所虑甚是!奴才等即请旨攻明。”太宗道:“汝二人当为东征的统帅,现在攻明,但教扰他一番,便可回来,只令阿济格等前去便了。”

    即召阿济格入殿,封为征明先锋,带兵二万,驰入明畿,并授他方略,教他得手便回。阿济格即领命而去。不到一月,阿济格遣人奏捷,报称:入喜峰口,由间道趋昌平州,大小数十战,统得胜仗,连克明畿十六城,获人畜十八万等语。太宗即复令阿济格班师,阿济格奏凯而回。此次清兵入明,不过威吓了事,明督师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闻得清兵入边,把魂灵儿都吓得不知去向,(一个不如一个,大明休矣!)日服大黄药求死,听清兵自入自出。瘟官当道,百姓遭殃,实是说不尽的枉屈!

    话分两头,且说清廷自阿济格班师后,即发大兵往讨朝鲜。时已隆冬,太宗祭告天地太庙,冒寒亲征,留郑亲王济尔哈朗居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屯兵牛庄,防备明师。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率领精骑作了冲锋的前队;太宗亲率礼亲王代善等,及蒙旗、汉军,作为后应。这次东征,是改号清国后第一次出师,比前时又添了无数精彩。

    清太宗穿着绣金龙团开气袍,外罩黄缎绣龙马褂,戴着红宝石顶的纬帽,披著黄缎斗篷,腰悬利剑,手执金鞭,脚下跨一匹千里嘶风马。左右随侍的,都是黄马褂宝石顶双眼翎亲王、贝子;前后拥护的,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满、蒙、汉军。画角一声,六军齐发,马队、步队、长枪队、短刀队、强弩队、藤牌队、炮队、辎重队,依次进行,差不多有十万雄师,长驱东指。(描写军容,如火如荼。)

    到了沙河堡,太宗命多尔衮及豪格,分统左翼满、蒙各兵,从宽甸入长山口;命多铎及岳托,统先锋军千五百名,径捣朝鲜国都城。这朝鲜国兵,向来是宽袍大袖,不经战阵,一闻清兵杀来,早已望风股栗,逃的逃、降的降。义州、定州、安州等地,都是朝鲜要塞,清兵逐路攻入,势如破竹,直杀到朝鲜都城。朝鲜国王李宗,急遣使迎劳清兵,奉书请罪,暗中恰把妻子徙往江华岛。那时朝鲜使臣,迎谒太宗,呈上国书。太宗怒责一番,把来书掷还,喝左右逐出来使。(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李宗闻了这个信息,魂不附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亟率亲兵出城,渡过汉江,保守南汉山。清兵拥入朝鲜国都,都内居民,还未曾逃尽,只得迎降马前,献上子女、玉帛,供清兵使用。(覆巢之下,宁有完卵?)幸亏太宗有心怀远,谕禁奸淫掳掠。(假仁假义。)入城三日,已是残腊,太宗就在朝鲜国都,大开筵宴,祝贺新年。(好快活!)

    又过数天,复率大兵渡过汉江,拟攻南汉山。适朝鲜国内的全罗、忠清二道,各发援兵,到南汉城,太宗遂命军士停驻江东,负水立寨。先锋多铎,率兵迎击朝鲜援兵,约数合,朝鲜兵全不耐战,阵势已乱;多铎舞着大刀,左右扫荡,好像落叶迎风,飕飕几阵,对面的营敌,成了一片白地。(造语新颖。)李宗闻援兵又溃,再令阁臣洪某,到满营乞和。太宗命英俄尔岱、马福塔二人,赍敕往谕,令李宗出城亲觐,并缚献倡议败盟的罪魁。李宗答书称臣,乞免出城觐见、缚献罪魁两事。太宗不允,令大兵进围汉城。

    是时,多尔衮、豪格二人,领左翼军趋朝鲜,由长山口克昌州,败安黄、宁远等援兵,来会太宗。太宗命多尔衮督造小舟,往袭江华岛;一面令杜度回运红衣大炮,整备攻城。多尔衮即派兵伐木,督工制船,昼夜不停,约数日,造成数十号,率兵分渡。岛口虽有朝鲜兵船三十艘,闻得清兵到来,勉强出来拦阻,怎禁得清兵一股锐气、踊跃登舟?不多时,朝鲜兵船内,已遍悬大清旗帜,舟中原有的兵役,统不知去向。(大约多赴龙王宫内当差。)

    清兵夺了朝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