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祖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是毋庸置疑的,他不杀老蒋的理由很充分。简单点说:第一,老蒋是当时全国名义上的领袖,红军实力偏弱,无法取而代之,**各派系军阀就会武装割据,中国会彻底陷入分裂,日本可以趁虚而入,各个击破;第二,有了蒋在前台吸引日军的主力,红军就可以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为后来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这么说的话,你能理解我今天的决定吗?”

    梁小明恍然大悟:“我懂了。琼海军现在只是地方军阀,没有大义名分,兵力又有限,管不了全国的地盘,就算干掉崇祯也不能取而代之,反而是士绅和百姓眼中的反贼,天下只会大乱,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和皇太极还会趁火打劫。暂时留着崇祯,可以让他做两边势力的靶子,咱们趁机壮大实力,然后等李自成杀入北京城后再打着给崇祯复仇的旗号收拾残局?”

    刘烨点点头,“所以我曾经和你说过,要暗地里支持李自成,恶人由他做,好人我来当,人心和大义名分都有了,实力也发展起来了,一切就水到渠成,又何必急于一时?”

第671章 死穴() 
梁小明问:“既然如此,那当初老老实实呆在琼州府猥琐发育不更好,为什么要跑到京城来和崇祯、杨嗣昌死磕?”

    “其实在京城闹这么一出,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和我的目标是一致的。”刘烨解释道,“龟缩在琼州发展固然风险最小,可是见效慢。没有权限、没有官方名义,无论是招纳流民,还是吸引人才,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通过参与山东平叛、击败高迎祥,弄一批流民算一批,都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可持续性,等当地局势一稳定下来,我们就失去了移民的来源,这样下去,我的十万大军何时才能练成;另外,我一个地方武将,别说读书人或胥吏主动投效了,就算放下身段拉拢也很难拉到人,现有的一些人都是连哄带吓、走投无路才拿下的。我需要大量的移民,也需要管理人才,否则只能在一省之地做土霸王,怎么和皇太极等人争天下。”

    “难道现在这么做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了?”

    刘烨用脚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圈,再画了一个:“你看,假如大圈是大陆,小圈是琼州府,中间隔着大海固然是安全的屏障,同时也是一种隔阂,让我们游离于大陆主流圈子之外,很多事情做起来事倍功半。”他又用脚在大圈边缘画出一条线,像是一根刺扎进了圈中,“如果我让山东半独立,处于我的控制之下,就等同于在大明的躯体上插了一根放血的管子,我就有了吸收移民的稳定渠道,只要在流寇身上想点办法,中原的流民就能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琼州。”

    刘烨点了点头:“难怪你念念不忘要拿下山东,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吧?既能接触流寇的势力范围,又保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还有出海口从海洋通往琼州,的确没有第二个地方同时符合这几点要求了。”

    “从理论上来说,南直隶也勉强符合上述几点要求,不过这里的士绅豪族势力太大,盘根错节,远不如山东容易控制。再说,山东可以作为钳制流寇和鞑子的一个重要据点,这一条作用是南直隶无法取代的。”刘烨解释道,“另外,如果崇祯答应了我的条件,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插手山东和两广的地方事务,虽然无法取代官府,但是可以以此为理由招纳不得志的读书人,储备管理人才。”

    梁小明皱眉道:“我不是太懂,就算你能插手地方赋税、采矿等事,毕竟不是官府,也给不了人家编制,人家凭什么跟你混?”

    刘烨嘿嘿笑道:“你是搞技术的,但也是在国企混的,难道不懂国人的心思?在后世,小学生选个班干部都要拉票,做个村主任都要贿选,街道大妈戴个红袖章之后都威风八面,这些人难道有编制,难道是正式的官职?国人对权力和官位的向往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可身居高位的毕竟只是少数人,更多的人就只能依附权力,打杂跑腿,即便这样还是让很多人趋之若鹜——还记得我们在琼州代缴赋税时碰到过的那些帮闲吗?他们没有任何官方身份,只是户房书吏以及衙役的爪牙,却过的非常滋润,在乡间称王称霸——到时我只要给那些考取功名无望的落魄文人提供一条出路,哪怕没有官方的编制,保管有很多人挤破了头要混进来。”

    梁小明叹道:“性格决定命运。你做事总是不讲规矩,游走于灰色地带,可偏偏效果很好,而我只知道循规蹈矩、埋头苦干。所以你无论前世今生都是老大,而我始终只是个做技术的”

    “呵呵,不要把我说的这么不堪,这叫开拓创新、不拘一格”

    金銮殿上。

    听完温体仁转述完刘烨的要求,所有人都沉默了。任谁都知道这条件过于苛刻,完全是要打造一个大明版本的藩镇,以今上的性子,是不可能答应的。而刘烨又不是省油的灯,恼羞成怒之下,大军屠城似乎不可避免,这大殿上的文武百官都要卷入一场浩劫了。

    绝望的情绪在群臣之间弥漫,大殿之中死一般的寂静。

    崇祯脸色很难看,望着这些如丧考妣的臣子,厉声问:“你们都是朕的左膀右臂,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现在局势危急,有谁能替朕解决这个困局?”

    大多数人都低下头,避开了他的目光。现在的局势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手握重兵的军阀逼宫,君王不愿服软,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走,这种情况下,就算苏秦再世、张仪复生也无能为力。

    一直沉默的杨嗣昌开口了。他一脸义愤地说:“陛下,刘贼如此猖狂,绝不能如他所愿,否则,君将不君、臣将不臣,朝纲大乱”

    温体仁不客气地打断了他,问道:“敢问杨侍郎,道理谁都懂,有何良策退兵?”

    杨嗣昌略一思索,说道:“陛下,贼人只围住了南、东、西三面,臣愿请缨从北面玄武门出宫,收拢京营残部,召班军(注1)入京,与腾骧四卫里应外合,驱逐贼人。”

    文武百官听了这话,心里都想骂娘。特么的你杨文弱自己溜出去了,却把我们留在这里,等你把人召齐要到猴年马月去了,到时我们估计也死翘翘了。再说就算召齐人马,未必也打得过琼海军,人家可是能打得鞑子郡王、贝勒狼狈逃窜的牛人,而且还有山西、宣府两大边镇助阵,你那些老爷兵只怕不够塞牙缝的。

    温体仁反驳道:“远水难解近渴,刘烨声称午时就要动手,按你的法子,无论如何都来不及了,你可曾想过陛下的安危?”

    杨嗣昌语塞,无言以对。

    温体仁看了看杨嗣昌,又看了看犹疑不定的崇祯,决心抛出刘烨的杀手锏,破解现在的僵局。

    “陛下,刘烨还说,他要带潘达和王洪二人上殿,将某人通虏叛国、自毁长城、暗中资敌的行径公布天下”

    杨嗣昌脸色大变,险些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对他而言,这就是他的死穴,千军万马兵临城下都不如通虏资敌的罪名有杀伤力。

    崇祯也心下惴惴。刘烨如果死抓着这一点不放,不光是杨嗣昌,搞不好把他牵扯进来,他这圣明之君的口碑和名声也要毁于一旦。这该如何是好?

    ————————————————————

    注1:京营军士除来自京师卫军外,调中都留守司及山东、河南、大宁三都司卫所马步官军轮番到京师宿卫和操练,称为班军。

第672章 大将军() 
温体仁一看这君臣二人的脸色,就知道点中了其死穴,再也硬不起来了。

    所谓通虏叛国、暗中资敌当然只是刘烨的构陷而已,杨嗣昌不过是打算议和,暗中对刘烨动了些手脚,绝无通敌的可能。问题是,有了焚毁粮仓、放过阿巴泰的人证,加上杨嗣昌一而再再而三无缘无故对付立下大功的刘烨,从常理上说不过去,所有人的想法就很容易被引导往这方面想,而杨嗣昌又不方便把议和的计划说出来,此消彼长,这个通敌的罪名就扣上去了。

    杨嗣昌思来想去,除非告诉所有人,自己要与鞑子议和,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顾全大局,否则这盆脏水还真没法躲开。一个兵部侍郎背负了私通鞑子、暗中资敌的罪名,最好的下场也是政治生命宣告终结,黯然隐退。当然,如果皇帝愿意给他的行为背书,揽下责任,则另当别论,问题是,这可能吗?他悄悄观察了一下崇祯的神情,暗中摇头,打消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