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典满嘴苦涩,说不出话来。琼海军打了胜仗没错,可是这和他又有什么关系,功劳也不会算在他头上。皇帝说的话是金口玉言,圣旨发出之后更不会轻易更改,估计这是把中都失陷、流寇连克州县却无人能制的怨气全都撒在自己头上了,只能自认倒霉。
安抚了一番朱大典后,又有一个太监找到了营地来传旨,明确指定刘烨接旨。
刘烨“咦”了一句,接连两道圣旨,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严光等人赶紧催促他接旨:“将军,这次应该是封赏的旨意了。”
刘烨接过一次圣旨了,知道流程,况且香案都是现成的,边摆出接旨的架势边竖起耳朵听。
圣旨的内容比上一道长多了,啰啰嗦嗦一大堆,刘烨的古文底子还行,听出了是称赞自己打了胜仗给朝廷争了光。当说到具体的封赏内容后,只听到“荫封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后就没下文了。
等太监念道“钦此。刘烨接旨。”时,刘烨确定这就是全部封赏了,当即跳了起来,大喝道:“朝廷的封赏就这么点?荫封一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好大的赏赐啊!你回去转告皇帝,我替我那没出生的儿子谢谢他老人家的赏赐!”
传旨的太监目瞪口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凡是接旨的臣子哪个不是毕恭毕敬,他传旨也不是第一次了,还从没见过这样彪悍的接旨态度,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举着圣旨递也不是,不递也不是。
严光等人赶紧拉住刘烨,劝道:“将军息怒,有事慢慢说。”然后替他接过圣旨,把太监打发走。
太监走后,刘烨仍然余怒未消,指着北方说道:“崇祯这么对待功臣,只会让臣子离心离德,这就是个亡国之君!”
严光道:“将军小心隔墙有耳,还是不要直呼圣上名字了吧?反正将军胸有丘壑、志向高远,不会在乎朝廷的这一点封赏。”
“直呼他名字又如何?”刘烨不以为然,“在不在乎封赏是一回事,他如何做又是一回事。既然崇祯这么抠门,接下来的仗,就让其他人去打吧,我琼海军绝不出一兵一卒。”
崇祯自然不知道他的圣旨惹毛了刘烨。就在圣旨到达南京后不久,剿寇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虽然高、张联军被击溃,高迎祥被生擒,张献忠也元气大伤,洪承畴到达安徽后数股流寇望风而逃,整个安徽境内的局面得以扭转,但是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分兵回到陕西后,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会合流民军各路人马近二十万攻打凤翔府,向汧阳、陇州挺进,静宁、泰安、清水、秦州一带全面告急,陕西的求援信雪片一般飞往京城。
高迎祥才俯首,李自成又蹦跶起来了,按下葫芦浮起瓢,接到告急后,兵部连发几道命令,崇祯也接连传旨,命洪承畴回陕西。洪承畴无奈,只好折返往陕西而去,并派曹文诏为先锋,带领六千兵马先行。
第478章 献俘()
高迎祥才俯首,尚未送到京城,献俘仪式还未开始,李自成又蹦跶起来了,按下葫芦浮起瓢,接到告急后,兵部连发几道命令,崇祯也接连传旨,命洪承畴回陕西。洪承畴无奈,只好折返往陕西而去,由于军中缺乏战马,主力以步兵为主,行军速度缓慢,于是派曹文诏为先锋,带领三千骑兵先行。
此时以李自成为首的各路流寇兵力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即使分兵攻打静宁、泰安、清水、秦州一带,每股势力的兵力都远远超过曹文诏这支先锋部队,双方的悬殊非常大。崇祯九年(1636年)六月,曹文诏领军在乱马川与流民军相遇,寡不敌众,遭遇了近几年来面对流民军的第一次正式失利,前锋中军刘弘烈被抓获,不久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又战死,曹文诏自己也负了伤。曹文诏无奈,只得暂时带领残部后撤,与洪承畴的大军会合,不敢再冒进。
让流民军闻风丧胆的曹文诏吃了败仗,这个消息大大刺激了各路流民军头领,一时间陕西、甘肃境内风起云涌,数个州县相继被攻陷,大有席卷整个西部各省的势头。洪承畴深感棘手,不知该先入陕西还是甘肃,兵力又不够,不敢分兵,加上曹文诏战败负伤,大军士气受挫,于是暂时停留在河南,派人向朝廷告急,请求拨付更多兵马。
告急的信使还在路上时,京城里正在举行盛大的献俘礼。
六月初二,林三押送高迎祥一进京城,立即就被等候多时的京营官兵接管,将高迎祥装入囚车带走,整个盛大的献俘仪式正式启动。
六月初六,宜破土,取鱼,祭祀,安葬。整个北京城万人空巷,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涌上街头,观看这场盛大的仪式。皇帝已经发了诏书,昭告天下,流寇首领闯王高迎祥被生擒,将送往太庙、太社作告礼后再处极刑。所有人都想看看说书人口中“眼大如铜铃、身高丈许、三头六臂、口能食人”的闯王是何模样,许多从没见过皇帝的也想瞻仰一下皇家的风采——尽管禁军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什么都看不到。
礼部主持的仪式很繁琐,皇帝要带领文武百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岳渎、山川、宫观及在京十里以内神祠,以酒脯行一献之礼,也就是说京城十里内的寺庙都要奏告,用酒和三牲九礼敬献。京城内外大大小小的寺庙数以百计,当然不可能一一拜祭,礼部只给崇祯挑选了一两个规模最大、名气最响的。饶是如此,这个环节还是耗费了很长的时间。
前奏过后是重头戏,“敌酋”高迎祥被用白绢捆得粽子一般被带往太庙,由崇祯作告礼。
站在肃穆庄严的太庙里,崇祯面对历代先祖的牌位,当看到熹宗朱由校的牌位时,想到从他手中接过帝位之后的坎坷历程,不由得感概万千。
幼年时,尚为信王的朱由检和兄长朱由校感情很好,当时还不懂事的朱由检曾经天真的问兄长:皇帝是个什么官儿?这个官我能做吗?
朱由校笑答: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
熹宗朱由校16岁仓促即位,年号天启,在位7年,23岁那年忽然溺水病重,弥留之前唤来朱由检,交代遗言:“吾弟当为尧舜。”把皇位传给这个弟弟,也算是兑现了当年的戏言。
崇祯叹了口气,直到现在他还记得,自己听到这句话时,惶恐不已,答曰:“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先帝驾崩后,当时权势熏天的大太监魏忠贤让他入宫即位,自己孤身一人进宫,连御膳房的食物都不敢吃,怕魏忠贤下毒,只敢偷偷地吃藏在袖中带入宫内的食物。入宫后整整一天,除了魏忠贤安排值守宫门的人,没有一个大臣能够见到这位即将登基的皇帝,崇祯当时的无助和凄凉没有人能知道。是否这种环境下的登基历程造就了他现在狭隘偏激的性格,崇祯自己也不知道。
当然,后来崇祯还是成功地杀掉了魏忠贤,掀翻了压在自己身上的这座大山,铲除阉党也就成了他的高光时刻,一度被群臣称颂为可以“中兴大明”的“圣主”。
“可是,朕数年来殚精竭虑,从未敢倦怠朝政,为什么这天下大势却一日不如一日呢?”崇祯不解地看着天启的牌位,“文臣平庸无能,武官贪生怕死,朕吩咐下去的事情,总是被这些人办得一塌糊涂。为什么朕手下就没有张太岳那样的能臣辅助,没有戚继光那样的名将分忧呢?”
提到戚继光,崇祯才醒悟过来,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祭告先祖,举行献俘礼的,而不是守着先帝熹宗的灵位诉苦。
“不过,朕也做了一件事,足以告慰先帝:朕即位之后,花费钱粮无数,动用兵马数十万,终于将流寇最大的头领闯贼高迎祥生擒,特来告知先帝和列祖”他理所当然地把擒获高迎祥的功劳算在了自己头上,却没有想过,琼海军并非他手中练出来,武器自产,就连粮草都是自筹,这次大捷,与他“殚精竭虑”地打理朝政并没有关系。
告礼结束之后,崇祯迈步出来,宗庙外,文武百官都在等候,高迎祥也被两个膀大腰圆的大汉将军夹着在百官之前站立。
崇祯在高迎祥十步之外站定,问道:“汝起兵造反,行大逆不道之举时,可曾想过有今日?”
高迎祥见了这献俘的架势,心知性命难保,也没有侥幸的心思,冷冷地回答:“你这狗皇帝在位八年,天下民不聊生,陕北一带更是赤地千里,不造反,等死吗?与其活活饿死,不如拿起刀子反抗。你与其质问我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