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这架飞机出现在绘图板上的时候,诺斯罗普自己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这些新技术当时在各个机型上都有过采用,比如下单翼他在美国的时候就设计过,洛克希德公司的“猎户座”邮政机就是下单翼可收放起落架设计;他自己设计的“阿尔法”采用多窝状结构,半硬壳机身和应力蒙皮结构。
但这些新技术在同一架飞机上采用,在世界范围内确实属于首次,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高技术的结合体,出事的几率非常高。
这还不是全部,为了用700马力的发动机实现4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把新技术全部加上之后,还必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减阻设计。因为当诺斯罗普将小比例模型放到风洞中测试之后,发现阻力还是偏大,不大可能实现450公里的速度。
诺斯罗普为此大伤脑筋,要实现高速就只剩下一个办法——减小飞机的横截面积,这就意味着,飞机必须拉长,机翼要缩短,采用窄机身。他下不了这个决心,人民军的飞行员很珍贵,飞机设计对座舱装甲的要求是很高的。s…5在推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飞行员后背加上了8mm防弹钢板,整个机舱都有装甲保护。采用窄机身就意味着必须削减侧面装甲,只保留后装甲,油箱必须后置,再增加一层油箱防护。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要增加很多难题,飞机长度拉长以后,操控力要求更高,起飞降落的时候飞行员视野更差,起落架要做的更长,甚至要加粗。
犹豫不决的诺斯罗普在绘图板前咬着铅笔头,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那个叫杨伟的年轻人在干什么呢?
601所和611所都是设计局,但本身没有什么竞争关系,所以诺斯罗普随时可以过去交流,反正两家设计局都搬到了柳州附近,倒是省了跑路吹风洞的麻烦。
杨伟自然也在做着和诺斯罗普一样的事情——画图。
诺斯罗普来的时候,杨伟刚好去吹风洞了,不在办公室。诺斯罗普点了一杯咖啡,独自欣赏起来,简陋的办公室里连办公桌都没有,只有一个小茶几,铺在地上的报纸被一堆资料压着,一个简陋的画板架上稳稳当当的竖着一张画板。
诺斯罗普坐到凳子上,饶有兴趣的欣赏这款作品。双引擎,应该是一款轰炸机,从修长的机身看来,这款飞机的速度应该不会太慢。当时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快速轰炸机的设计,杨伟想要设计一款快速轰炸机并不奇怪。不过诺斯罗普看了看就觉得有点挠头,因为这款轰炸机是单座的,飞行员既要保持飞行状态,又要瞄准投弹,还要使用语音无线电,这些事情一个人做实在是太累了。不过他也知道人民军吃苦耐劳,飞行员们肯定不会说什么,这要放到美国估计能发生哗变。而且没有后机枪手就意味着这款轰炸机必须用速度摆脱对手,但轰炸又需要低速来保证命中精度,真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协调这对矛盾。
不过,总体来看,这架飞机的速度应该不会慢,为了平衡长长的机身,杨伟甚至把发动机从机翼中间移到前面;为了减小截面积,两台发动机挨得很近,为此机身不得不向后移,如此一来,飞行员和发动机之间挨得很近,座舱两侧都塞满了隔音材料,这些地方本来是装防弹装甲的,而向前的火力在两个螺旋桨之间的空隙穿过。
诺斯罗普看到这个火力射击,瞬间咋舌,这个杨伟简直丧心病狂,这架快速轰炸机的细长机鼻里塞进了两门使用60发弹鼓的厄利孔20mm高炮,炮口长长的伸出上侧机鼻,在弹鼓与下机身的空隙里,杨伟塞进了三挺“大提扣”,美制12。7mm机枪。一二八事变和南疆战役的空战结果已经说明,12。7mm穿甲燃烧弹对木质飞机具有毁灭性的威力,而20mm厄利孔ffs高炮更是丧心病狂的存在,不管是什么飞机,只要命中一两发,铁定散架。也只有这种重型飞机才能承受的住ffs高炮那110mm药柱的狂野后坐力,要是用来对地支援,那简直就是扫地神器啊!不仅可以扫步兵,连坦克都不在话下。如果不是出于工程师的骄傲,他甚至想抄一份图纸拿回美国去,竞争美军陆航的强击机订单。
“成大器先生!”杨伟进门就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洋人,有些意外。
“你的设计真不错。”诺斯罗普称赞道,“我相信这款飞机可以跑赢任何一款现役战斗机,像闪电一样!”
“额可他就是战斗机啊,难道不是应该的嘛”
诺斯罗普大吃一惊,这才注意到这架飞机的机体里真的没有给炸弹留下任何空间。双发重型战斗机不是没有人想到过,相反在30年代这种设计可谓是过江之鲫,主要空军强国都有类似的东西,可那是为了给远程轰炸机护航,还可以挂炸弹做多用途战斗机用。而人民军没有远程轰炸机,那发动机产量连单发飞机的制造都满足不了,别提双发了。加上这款飞机没给对地攻击留下任何余地,诺斯罗普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杨伟说道,“人民空军的主要任务是拦截敌机,防止强大的日本空军威胁我方地面目标,所以截击是第一任务,空战是其次的。但是用现有的发动机,要达到如此高的速度,减阻设计非常困难,而且还要减小翼展,这样反过来对起降的要求更加苛刻,就成了水多加面的局面,很难收拾。与其这样,不如增加一台发动机,这样就不怕增加翼展,而且两倍的推力推动同样重量的机身,速度也可以得到提升。”
诺斯罗普点点头:“如此一来,还可以顺带航程的问题,可以搭载完整的无线电,装备重型火力,按照你设计的载油量,这架飞机可以飞1600公里左右,保护更大范围的地面部队。不过杨天才,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设计中可以将尾轮也收纳起来,发动机可以略微外移,减小震动,机身的设计也可以收拢一些,加上沉头铆钉,这样或许可以超过450公里时速的要求。”
“我的天!”杨伟惊道,“把这么多新技术集合到一架飞机上,技术风险太大了。”
诺斯罗普摇摇头:“你们的上级把这么高的技术标准写到标书上,那才是大风险!”
杨伟跟诺斯罗普聊了一晚上,第二天他就更改了设计。
翼展12。72米,机长9。88米,空重33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200公斤。这个数据比原来的还要大一些,主要是增加尾轮回收,主起落架改到发动机短仓下,以缩短长度,增加滑油散热器面积。将原本突出的座舱改为背后有一条背脊,这部分空间可以加装设备,也可以加装防弹钢板,不过诺斯罗普的意思是,杨伟的设计头重脚轻,空战回来油烧光了,难免重心前移,加一条脊背是为了防止飞机倒扣的时候砸断飞行员的脖子。
相较之下,诺斯罗普的设计尺寸为翼展11。41米,机长8。98米,空重16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400公斤。毫无疑问,诺斯罗普虽然意识到了杨伟设计减阻方式是有效的,但深受传统设计思想和飞翼设计思路影响的他无论如何也不敢采用大翼载的方案。
两种设计思路在风洞中就已经可见端倪,诺斯罗普的设计在高速性能上很可能不如新锐的双发重型战斗机。
不过,只要没有试飞,一切就都还没有定论,真正的较量在1933年底展开,两个型号都完成了验证机制造,准备进行试飞。
空中狗斗的时代已经过去,空中钢铁骑士横冲直撞的时代即将来到,在这个时代的轰鸣声降临之前,旧时代还要继续他的戏份。
作为一名合格的运输大队长,蒋介石在获释回南京之后,食言扣押张学良,瓦解东北军,同时大肆购入外国军火,扩充德国军事顾问团,把名声不响的魏采尔换成了名将塞克特。托蒋介石的福,人民军缴获了不少国外先进的原型武器,其中一种就是在南疆战役中大放异彩的厄利孔20mm高炮,事情就出在这门高炮上。
厄利孔20mm炮,实际上有三种型号,包括ff,ffl,ffs,人民军山寨的是从国民党军舰上缴获的ffs型,这种型号70倍径,弹道平直,初速高,后坐力大,是典型的地面防空炮,用来打飞机是相当的给力,缺乏直射火炮的劳动党大量山寨装备。这货不仅用来打飞机,而且用来打坦克,一线部队还发现这款火炮对步兵也有奇效,于是又用来补充重机枪的不足,再后来一线部队还发现这款炮用来压制对方重机枪效果也不错,于是又用来对付日军机枪组,一时间奇货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