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么一帮东西,要东要西的,日本政府就算想搞科技开发也没有钱啊!
第153章 技术路线()
军费是一个很纠结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一个时时刻刻要为八纮一宇而战的国家而言。一个国家,实际上可以视为有限人口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有一部分人负责农业,让其他人有饭吃有衣服穿,这些人被称为农民;另一部分人在有饭吃有衣服穿的基础上,操作机器制造工业品,这群人叫做工人;还有一部分人,在吃饱饭有衣服穿的基础上,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业品制造机器,然后让一部分农民操作机器去生产粮食,另一部分农民去当工人。这种人就叫做技术人员,他们操作的工业就叫做重工业,重工业越发达的社会,转化农民的能力就越强,越容易进化为工业国家。反过来,如果大部分工人都在生产衣服鞋子,看起来社会上产品很多很富足,实际上产业空心化,人家只要不卖给你机器,你的衣服鞋子就造不出来了。
二战前的日本恰是这方面的典型。
重工业是很烧钱的,苏联把整个乌克兰饿得半死,才凑出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银子。日本人就算把全国女人都送出去卖淫,他也凑不出这么多的钱,就算凑出来也没有用,庞大的联合舰队和陆军很快就会把这些银子全部瓜分掉。劳动党勒紧裤腰带,造出万吨级水压机的时候,日本人还在进口美国机床,一开始,劳动党这点制造能力没给日本人造成什么麻烦,但慢慢的,剧本开始不一样了。
万吨级水压机可以制造更好的合金,劳动党不到一年就造出了万吨级油锻机,专门用来生产机床零件。到了1933年初,日本兰机关通过公开渠道惊讶的发现,劳动党的机床产量稳步上升,技术日渐成熟,在冲压、锻压、压铸等粗放型机器的技术和规模上已经超过了日本。遍布四省的大量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把一群有一群的初中毕业生变成产业工人,虽然这些工人技术不如日本人,也没有那么细致的匠人精神,但胜在人多力量大,无论是农具还是农用拖拉机,亦或者是木炭卡车,一批一批的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
在日本人眼中,中国的武器简直是粗制滥造的典型,小米冲锋枪,机匣竟然是冲压加工后,焊接而成的,这种质量用不了一两年就要坏掉。而日本的自动武器大部分都是切削加工,即便用上几十年都不会有问题。
这是技术思路上的本质差距,毫无疑问,劳动党在用一种日本人无法模仿的方式,在日本的命门上狠狠的插上一刀!
32年的冬天很冷,即便新年将至也是如此。胡必成紧紧裹住自己的呢绒大衣,还是挡不住寒风从缝隙里钻进内衣里,冻得一个哆嗦,南方的冷是渗入骨髓的冷。孙璇带他一起来柳州,就是有重要任务交待。其实不说他也知道,陈子阳主动请缨要去东北,吴主席以不可绝人子嗣为由拒绝,从那以后,大家都在盯着孙璇的肚子,现在似乎一切有了答案,这也正是孙璇急着把工作交接给他的缘由。
劳动党的干部不配汽车,他们是乘坐卡车来工厂的,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如果不是涉及保密,这辆卡车前面还要加上木炭两个字——这是烧油的军用卡车。唯一让人抓狂的是,这辆卡车没有篷布,除了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孙璇以外,其他人都冻得鼻涕眼泪一起流。胡必成暗暗感谢马克思,如果不是孙璇怀着孩子不能颠簸,这个司机没准还能给你开得更快!
“这个厂子对外称为纸浆厂,对内称为405厂,又叫特殊材料厂,绝密。”孙璇给胡必成介绍这片规模不小的厂房。“你接手契卡以后,这里是重点保护设施。”
胡必成看着了望塔上的哨兵,点了点头,虽然知道有些不应该,但他还是挡不住好奇:“这里生产什么?”
孙璇笑笑:“原本你不应该知道,不过这个东西既不是武器也不是高技术的东西,只是一种乳液而已,据说是侯德榜耗了几年心血弄出来的,名谦也插了一脚,配方和生产工艺列为绝密,连张路都不知道。”
胡必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然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强的保卫。
他很快就知道了,当天在厂子里除了车间工人,侯德榜也在场。很显然孙璇并不知道这个东西的价值。
从侯德榜那里,胡必成知道,这种液体是劳动党铸造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关键。
失蜡法是一种很古老的铸造方法,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发明并用于铸造高精度的青铜件,据说秦始皇的那辆青铜马车就是用这种方法做的,车篷处最薄处仅两毫米。这种方法先把蜡用模具压成想要的样子,然后在上面覆盖砂土,夯实后加热融掉蜡模,再浇筑金属液体,得到的成品非常精美。
不过这种方法弊端也很明显,难以工业化操作。工业上常用的铸造方法是铁模铸造,虽然精度稍低,但效率非常高。劳动党的迫击炮弹尾翼就是这样直接压铸成的。铁模铸造有个弊端,就是无法铸造复杂零件,比如你要铸造一个花瓶,那里面的模具你怎么拿出来?
405厂的产品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思路就是给花瓶里面的模具加个壳。硅基乳胶本身是液体,涂到模具表面上以后,迅速风干就成了固体,只要用铁模一套,马上就可以铸造出大批迫击炮弹。正是因为这种生产工艺的出现,人民军的迫击炮弹是无限量供应的,火力密度仅与运输能力有关,相反倒是需要冲压拉伸加工的各种身管火炮炮弹常常供不应求,尽管这些火炮的数量还不如迫击炮多。
随后,侯德榜发现,既然这种液体可以用来铸造炮弹,那肯定也可以做各种其他的器件,比如发动机气缸。
那个时候,主要工业国的工业加工方式都是切削加工,除了德国这种被逼疯了的资源贫缺国,很少有走冲压路线的。高精度铣削机床在国际市场上很难买,而且价钱非常贵,如果不是世界经济危机,劳动党根本不可能弄到手上这批机器,而就是这样,数量上也赶不上日本人。沈霍伊被逼得没办法,向侯德榜求救,看能不能想办法铸造发动机。
这可是一个高难度问题,铸造迫击炮弹的乳液直接刷在蜡模上就可以了,乳液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确实会影响精度,但炮弹这种消耗品,一点小瑕疵无关紧要。到了零件铸造上就不行了,工人们刷的厚薄不一,铸造出来的东西都有误差,粗旷一些的机器还能凑合着用,精密仪器就不得不用机床去铣。
所以,用铸造的办法去做发动机气缸,后期的加工量非常可观。
工艺过不去,发动机产量就上不来,研发也要受到限制,侯德榜急的吃不下睡不着,加上连日阴雨,重感冒卧床不起。
直到那一天,冒着蒙蒙细雨的学生和工人代表来看望他,看着那些在雾气中一头水珠的人们,侯德榜突然感觉自己被什么重重的锤了一下!
他立即掀掉被子,连鞋子都没穿就往实验室跑。
笨啊!侯德榜自责道。刷是肯定刷不均匀的,而只要溶液像雾霾一样沾到蜡模上就可以了。就像晨露打在头发上一样。为了不让沾上去的液体继续流动,侯德榜在喷上溶液之后,又喷上一层石英砂,这个过程反复数次,就得到了一个几毫米厚,几乎没有任何瑕疵的模型。
侯德榜将模型放入氯化铵中浸泡,就得到了一个固化的花瓶模型。等到车间工人将铝合金溶液倒入模具的时候,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
等铸件出来,侯德榜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
在1932年底的隆隆炮声中,405厂终于将第一批试生产的钢制螺旋桨铸件送下了生产线,把这个生产难度最大的铣削件一下子变成了最容易生产的铸造件。从那个时候起,只要不是像起落架那样受力极其苛刻的东西,设计师的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儿能不能铸造?
一直被加工精度困扰着发动机制造的沈霍伊终于捞到了这根救命稻草,在新设计的发动机上大量采用这种高精度铸造件。
发动机一直是航空工业之花,只要想玩机械化,首先解决发动机。名谦把翻车龙派去美国,又在德国大撒银票建立组织,唯一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搞到技术和人才,这其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发动机技术。
然而几年过去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而自行研发发动机还是没有着落。面对日本战斗机不断提高的发动机功率,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