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游开始之后,公子意有些不自在的坐在赵佗旁边,赵佗神态自若,看着公子意有些窘迫的样子,赵佗笑了笑说:“公子,巡游事关重大,必须展现皇室之威。如今复国在即,公子应当多钻研一下君王威仪。”
公子意点了点头,略带讥讽的说:“君主空有威仪是不够的,御国者,非是权势取之。”
而这时,夹道两边的百姓见到赵佗的车马,纷纷激动的高呼“赵将军万岁”!
赵佗笑了笑,站起来向夹道两岸的百姓打着招呼,并高呼一句:“百姓万岁!子民万岁!”
公子意带着羡慕和恨意看着赵佗,内心却是无比佩服赵佗,公子意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当权者能如此替贱民谋利。
赵佗缓缓坐下,笑意不减,“公子,今日我教你一句治国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就是水,若是想要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把百姓放在心上。”
公子意点了点头,“将军的教诲没齿难忘!”
巡游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时辰,这种仪式代表着一种象征权力的更替一般,旨在让百姓看到自己的实力,从而安心的处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一路上看到的情形,也让赵佗十分的满意,上党之地已经完全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上党之地作为三战之地,也是各地商品的汇聚地,所有构成了不同于农业的经济结构。并且由于有新政的支持,更加刺激了商人的积极性,虽然战乱未真正平息,但商人却从来停止逐利。
……
巡游结束之后,已经是傍晚时分。赵佗同月儿一齐走回内城,同行的还有雅玉,说是今晚要同月儿一起睡。
“看来你们两个很是谈得来啊,一路上就看见你们有说有笑的。”
月儿笑了笑说:“大哥,你不知道,你想知道我们谈论的是什么吗?”
“什么啊?”
月儿刚要说出来,却被雅玉一把抓住,直接快步离开。
赵佗看着这二人的背影,感叹道:“女人心,海底针啊!”
第141章 天子守国门()
战时大本营的成立,意味着所有兵权都同皇权彻底分割,赵佗自此之后不必再有任何顾虑。而复国也确实能够得来一个名正言顺,更是能够让秦地百姓民心所归。
而复国所牵扯面十分广,在兵权问题解决之后,面临的就是都城应该定在哪里。如果按照根基深厚和富庶来看,临湘城无疑是最佳选择,北又有大江作为天险,然而不足之处就是临湘城远离中原地区。
对于都城的选择,赵佗挑选了三个地方,一个是上党城,一个是丹阳城,另一个则是临湘城。这三个地方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其弊端,若是实力足够,其实赵佗是愿意打下长安之后再建国,长安才是作为都城的最佳选择。
赵佗画好三地的地图,以及三地的直道分布,和三地的战略环境。通过详细的分析,赵佗始终是不能比对出到底何地最具有优势。
……
而定都也成为了众人所争论的问题,赵佗希望的是定都在上党城,日后若是取得长安,那么立刻迁都。俞涉和公子意却认为临湘城是最安全和富庶之地,应该定都在临湘城。王布则认为可以两者之间取个中,定都丹阳城。而嬴华和芈炎也同样偏向于定都临湘城,因为在他们看来,都城一定是要以安全为先,边陲之地则是将领保家卫国。
赵佗知道众人的说法都有其道理,毕竟都城事关重大,都城告破乃是一个国家的奇耻大辱,而且还容易动摇国本。但是定都临湘城和丹阳城,实在是对未来的发展不利。
一连两天,众人都在就这个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更有俞涉请来术士,认定临湘城有帝王之气。赵佗知道临湘城远离前线,俞涉此举的用心就在于替公子意支开自己。
争论的第三天,赵佗知会所有文武,同在内殿最终确认定都之事。
当众人都到场之后,赵佗却迟迟没有出现,公子意虽然居上位,但是在这样的问题上也不敢越界,于是便同众人一起等待着赵佗的前来。而底下人也没闲着,许多人都在窃窃私语着。
“依照我说,这定都临湘城乃是最好的选择,北有大江天险,易守难攻。而且背靠百越之地,物产丰富,足够支持。”
“没错,俞涉先生所言甚是!临湘城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俞涉先生高见,我赞同!”
……
赵佗在屏风后,悄悄看着众臣的反应,然后将支持俞涉、向其拍马屁者的名字一一写在随身携带的一块布帛上。这次迟到是赵佗故意而为之,一方面为了看看这些大臣对此事的意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威压。就如同会晤中,迟到挨骂的永远都只会是属下,而不会是主子。
记录好这些之后,赵佗大步走进内殿,背后跟着四个士卒,抬着一个巨大的沙盘。
赵佗先向公子意拱手行礼,然后向众官员回礼。
“诸位,今日商议定都之事,事关重大。所以本将军连夜制作了沙盘和地图,各位请看!”
一行人在赵佗的指引下,开始围着沙盘和架起的地图。
赵佗指着地图上的三个点说:“现在定都最合适的地方有三个,也就是上党城、丹阳城、临湘城。此三地各有定都的优势和弊端,所以我们今天就是在这三地中选出一个来,诸位尽可以畅所欲言。”
俞涉笑了笑,拱手道:“临湘城最佳,即有天险为屏障,又有交通之便利。西南物产何其丰富也,悉数可得。实在是不二之选呐!”
“俞涉先生说的对,我等赞同!”俞涉话音一落,就立刻有不少人附议。
王布摸了摸胡子,略带一丝遗憾的说:“临湘城确实是定都绝佳之地,只可惜离中原太远,若是日后需要入主中原,临湘城必然是不足以为都城的。所以丹阳城比临湘城更合适,虽然无天险之利,但有交通之便,正是用武之地。”
话音一落,附议者同样不在少数。
赵佗笑了笑,“诸位为何认为这上党城就不能作为都城呢?”说罢赵佗请众人看向沙盘。
“上党城处于中原之中心,易守难攻之坚固,诸位有目共睹。且上党之地乃是真正的三战之地,从这一方面看,上党城是最佳的都城之选。因为我们的未来,势必是要入主中原的!”
霍亥有些不解,“上党城乃是边陲之地,周围强敌遍布,定都实在不妥。”
赵佗没有否认,只是指着沙盘说:“若是上党之地落入敌手,那么丹阳城不保,我们也只能退守到临湘城。那时临湘城是不是也就成为边陲了?”
“这个……”
“所以定都临湘城,实在不如定都上党城,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必定能够使得上党城更加坚不可摧。而且上党城有一楚地供给,有百越之地作为大后方,绝对可以守住三四年。”
众臣一阵错愕,但是细想之下,不少人都是觉得十分有道理,假如上党城都丢了,那么临湘城也就成为边陲了。既然如此倒不如定都上党城,那样所有将领官员都在边关,无论如何都能多守住一段时间。而有了一个富庶的大后方的上党之地,绝对是进可攻、退可守。
嬴华有些激动,赵佗一句“天子守国门”让他想起了秦人的热血,“大将军所言极是,嬴华赞同!”
芈炎见状,同样拱手附议。
王布想了一想,点了点头说:“天子守国门,确实是一大创举,但是确实是有利于日后入主中原。定都上党城,利远大于弊,臣附议。”
渐渐的大部分大臣都选择了附议,公子意也只得点了点头,赵佗一句天子守国门,同样让他心里热血沸腾。“赵将军所言极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天子守国门,大秦永世万安!”
赵佗拱手行了一个大礼,定都之事也终究定夺了下来,如今定都上党城,于国于自己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
整整一天的谈论之后,终于将定都各项事宜确立,按照众人商议,定都之后将扩建上党城,再次建立一座宫殿供皇室使用,加上宗庙,司法府,内阁议事殿等等。
赵佗站了一天,回到自己府邸的时候已经入夜,一进门却发现月儿正坐睡在饭桌上。准备的饭菜也已经凉了,赵佗笑了笑,有个妹妹的感觉还是挺好的,想到一段时间之后,月儿就要出嫁了,赵佗心中也多了一分不舍。
第142章 封侯()
上党城被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