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针对于大清目前的实施的吏治制度进入大面积的整肃。咸丰八年始,将撤消大清总督这一职位。全国江南江北,直隶东北等地将进入军政法分家的时代。各大总督治下的新军一律将编入“国防军”序列,不再有地方称号。
全国设九大战区,分别为沈阳军区。由武卫军第一军,新编武卫军第二军改编而成的国防军第一二军驻防东北。军区司令员聂士成,副司令员阿赤赫。各军区设军区参谋部一个,便于各军队首长于大战之时招集各大军官商论作战策略。
此外其作各战区一如沈阳军区建制。这八大军区分别为“广州军区,军区令司员鲍起。由楚军第一师扩编而来的国防军第三第四军驻防两广;南京军区,军区司令员暂由湘军悍将彭玉麟担当。由湘军改编而来国防军第五第六军驻防长江沿岸;另有上海军区,由闵浙新军改编成国防军第七第八军驻防闵浙,以及上海沿海地区,另有台湾淮军改编成国防军独立第一军驻防台湾,军区司令员刘铭传;苏州军区,由两江新军改编成国防军第九第十军驻防江苏淮北等地。
而冯子才则率新组建川军第一师组成国防军第九军驻防成都;由陈玉成率独立师第二师扩编成国防军第十军驻防天津,是为天津军区;李秀成率独立三师扩编成国防军第十一军,第十二军驻防北京,是为北京军区。至此大清九大军区划分完毕。各部国防军将于咸丰八年开始,陆续改编扩弃开始。接防各自防区。
此外另设兰州军区,由原两广总督左宗棠迁任陕甘总督。成为大清至此之后的唯一一名大清总督。享有辖制陕甘宁三省的军政大权。组建国防军第十三第十四军。咸丰之所以令左宗棠赴任陕甘总督,并给予如此大的权力,一切都为了日后新疆可能出现的判乱。
而左宗棠曾受林则徐的遗命,令其如有朝一日能成为朝廷封疆,如若新疆有事,必要亲往平复。并给予他一张他花费无数心血所制的新疆疆域图。因此才有了后世历史之上的左宗棠抬棺出征平判新疆的壮举。
军事分配安毕,大清内阁会议,将对于新一年的内阁进行重组。渐老迈的大清内阁问理大臣祁隽藻,宣布告老还乡。而内阁众大臣商议,下一任内阁总理大臣则全票选举副总理大臣王韬继任。
而在与英法俄三国大战之中的将士作出的嘉奖也是光荣至极。不少因功而授予了从伯爵到男爵不等的爵位奖赏。阵亡将士依照四年时的惯例,阵亡将骨灰将放入国家英烈祠。而阵亡将士的家属将受到朝廷的一系优待政策。
为提高国防军战斗力,形成统一有序的作战指挥体系。大会投票过,在北京设立全国国防军参谋司令部。天津阻击战中指挥出色的石达开被选为全国陆军总长。内阁大选,大清副总理大臣由原两江总督李鸿章继任,另李鸿将兼任大清外交部部长之职。全国文教大臣将由原湖广总督曾国潘上任。负责全国教育事业。
而曾经的东北将军僧格林沁将不再历任军职,而转而回到故地科尔沁,受咸丰的将令,密秘组建科尔沁新军,监视蒙古各部的举动。
至此以往。大清国各地不再如前一般军政大权掌于大臣之手,而是分由军政法三方共同执掌。军不管政,政不管法。各省州县的政务层层上接,各省政务直接归属朝廷统调度。而国国防军军区不再插手政务,只管国家防务。各地方治安问题全总交由各地方治安局与守备部队管理。
而军政机构同样不能插手地方律法的执行。法律独于军政之外,自成一家。任何人不得插手其内。
如此之外,大清内阁会议还对现下的大清工业商业,各种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以正式的法律条文制定相关的工商管理条例,进一步稳定国内市场。新兴的工商业一如继往地实行低税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大清百姓加入到兴办工商的队伍之中来。以此加大国内工商业市场的竟争力度,使大清的工商业产品优质化。这样一来,国内工商业产品便可以在国外产品的冲击下,获得生存,在竟争之中获得进步。
将各方面的事情一一理顺之后,咸丰与内阁商意将于咸丰八年的开春在北京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将招集原武卫军,中央警卫军,淮军,楚军,湘军,两江,闵浙,直隶新军集结北京,进行大演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展示朝廷的威性,压服地方,使即将要进行的军队国家化,做一个前提铺垫。而更重要是为了向即将到来的三国谈判代表展示大清的武力,威慑四夷。
第230章 四国和谈1()
1857年由英法俄三国悍然对大清发动的,被欧洲称为第二次鸦片战的侵略战争,以三国的惨败而告终。为了尽快平复国内因三国战败而带来的局势动荡,三国新上任的国会首脑经过议会投票表决,以大部分票数通过向大清和谈的议项。当年年底,英法两国和谈代表在新加坡取齐,一路由海路向大清而来。
而当年十一月分,当大清东北大军停止向俄国纵深突入的时候。俄国沙皇与国内的大臣们之间一起决议,由俄国派出代表向大清政府取得和平停止战争的议项。只是俄国与大清交界,距离很近,无比英法两国的和谈代表快了数月。
咸丰八年悄然来临。大清大地之中一片生机勃勃,因此战争而延误的大清三条铁路大动脉也在新的一年到来之时开始重新动工。德国铁路工程公司,由于中德的友好交往,很便宜的取得了第一条京汉铁路大动脉的工程承包权力。可谓在这之中大捞了一油水。
新年刚刚过去不久,大清内阁会议所议定的所有事项都一一有条不紊的进行起来。各寺方新军,进展最快。以咸丰今时今日在新军之中的威望,命令只需一下,新军将士便如令如山来一般各自行动起来。
左宗棠迅速与鲍起交接了新军掌握权力,第一时间赶赴北京术职,之后便要赶赴陕甘宁地区,组建国防军第十三第十四军。这是左宗棠一生的愿望,也是他的老师林则徐老大人临终之愿。当听到咸丰有意将其调往陕甘宁地区的时候,他并没有因为被调往这些苦寒之地而感到不愤,而是欣喜若狂,几天都抱着一张帛制的地图手舞足蹈。
接着武卫军,直隶新军,两江新军,闵浙新军,四川新军都开始一一接照命令行事。只是唯一处湖广新军,却似乎要与其他地方交接地慢一些。但这一些都没有令内阁以咸丰感到意外。各地新军之中,唯有湘军军势浩大,达到了十数万之从。如此大军想要轻意迁动,并不一时半会儿可行做到的。
与此同时,派往各地的督察大臣也在新年尹始,纷纷开赴各地,考察各地民情吏治。总之在大清这一片热火朝天的改革大浪潮刚刚掀起的时候,英法俄三国和谈代表团终于传来了消息。
咸丰八年三月初。最先到达的俄国和谈代表彼得洛夫从中俄边境线上,得到在尼布楚布防的武卫军的允许,得以从大清的东北直接赶赴到了北京城。只是彼得洛夫虽然率先到达,却未曾最先见到大清的皇帝陛下。而是被知,大清要等到英法两国代表同时到达之后,大清与三国的和谈才会真正开始。
而咸丰八年四月,英法两国和谈代表也经过漫漫海路漂泊终于到达大清的第一站,广州并于当月沿海路北上到达了大清的北京。等到了英法两国公使的彼得洛夫立马汇齐英法两国代表向大清内阁衙门再一次递交了四国和谈的请求。
他们太急迫了。如今三国被大清俘虏的士兵多达十万余人。而这其中还包括了英国前加拿大总督额尔金,以及三国的前驻华大使巴夏礼,葛罗以及俄国的普提雅婷三人。如果放下这三个大使先生先不管的话。就凭陷在大清的十万余万大军,他们也不得不想办法尽快与大清达成和谈事项,将这十万余英法俄士兵弄回国去。
因为这些士兵们的父母已经很多次快将三国的行政大门给堵起来了。无数的被俘士兵的家属高喊着“让孩子们回家”的口号,打着尽打平息战争的标语,隔三差五地便在大街上向政府游行示威。
而国会也因是否再次向大清用兵还是和谈这两个提议吵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终以投票表决的方式才决定与在清和谈的。英国女皇要安抚她的百姓,法国拿破仑三世要平息法国一波又一波对他的不利影响,俄国沙皇换回那被俘的几万大军回国去镇压资产阶级的一次次爆动,当然如果能够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