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人的甲午-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汉城事变的真相。

    此前,当朝鲜汉城事变发生的时候,科克里尔作为《纽约先驱报》驻汉城的特派员正在汉城,他利用自己西方人的身份,不仅从闵的好友,一些外国传教士那里了解到了朝鲜汉城事变的一些真相,还采访到了朝鲜王室卫队的军事教官美国人戴伊,事变发生的时候,戴伊正在景福宫内,亲眼目睹了整个事变的全过程。〕其后,科克里尔便与戴伊一起,在美国驻朝鲜公使富特的帮助下,乘坐英国商船抵达了津门。

    当然,这一切背后都有光绪的私人顾问怀特的暗中协助,对于朝鲜事变的这段历史,光绪心中当然很清楚,他并没有要求怀特做太多事情,他在汉城事变发生后告诉怀特,希望怀特能够利用自己闻者的身份,联络在汉城的西方人,查明汉城事变的真相,只要真相就足够了。

    怀特随后便利用美国驻朝鲜公使馆的关系,联络到了科克里尔与戴伊,考虑到汉城复杂的局面,怀特便通过美国驻朝鲜公使富特将二人送到了津门。

    整个过程当中,美国公使田贝虽然没有支持的举动,是也采取了一种默认的态度。后来怀特在自己的自传中曾经提到过这件事情,他坚信美国公使田贝这样做,也是希望能够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不过由于怀特是美国人,他这样表达是否出于维护美国利益的角度,人对此都存在怀疑。

    相反,《纽约先驱报》的著名记者科克里尔后来则认为,美国在这件事情中扮演的角色,恰恰是基于美国在华利益的需要,这个时候,美国的资本迫切需要在中国获得扩展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的取得,毫无疑问来自于大清的那位皇帝。

    汉城事变的真相一经揭露,整个世界舆论一片哗然。美**事教官戴伊的亲身经历,《纽约先驱报》记者科克里尔在汉城的采访实录,以及此前朝鲜国王李熙发表的指责日本政府的通电,整个西方舆论对于事件的真相几乎不再怀疑,一时之间,各国纷纷谴责日本在朝鲜的所为,尤其是残忍杀害朝鲜闵的事情,几乎让整个舆论一片倒的要求严惩凶手。

    原本前些天还四处联络奔走,出入各种外交聚会的日本使团随员,这个时候顿时变成了过街老鼠,几乎没有人愿意见他们,也没有人想在这个时候听取他们的任何解释。西方各国公使在提到日本的时候,都罕见的使用了,野蛮、凶残、落后这样的词汇。

    不仅如此,有些西方记者还翻出了此前日本在旅顺大屠杀的事情,指出日本这样的民族根本不配作为近代国家,其民族仍然停留在原始土著的状态。

    明治开化以来,日本政府竭力塑造的近代国家形象,在这个三月的下旬骤然降到了最低点。

    深处矛盾漩涡中心的伊藤博文,这两日是通宵未睡,他万万没有想到玄洋社的头山满他们,会把事情办此狼狈不堪,让西方人抓到这样的把柄。然而此时感叹错误已经为时已晚,这个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尽量去挽回日本帝国的形象。

    三月二十七日,伊藤博文代表日本政府宣布,将尽快组成调查团赶赴汉城,调查事变的真相,同时也竭力解释日本军队并未参与其中,不排除景福宫中的日本人,是朝鲜大院君联络的。这个时候,除了把脏水往朝鲜人身上扑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然而中日和谈,却在这个时候似乎因为这样的意外事件,而被无限期的搁置了下来。

    西方各国公使甚至开始怀疑,大清那位皇帝会不会趁机提出日本人撤出朝鲜的军队,再开始和谈,正此前要求日本从山东半岛撤军一样,而这一点日本政府是肯定不会答应的,中日和谈,似乎已经变成了泡影。

    就在西方各国公使纷纷黯然的向国内去电,表示对和谈前景悲观的态度时,大清和谈使团忽然对外界宣布,按照大清皇上的旨意,鉴于朝鲜汉城事变真相不清,有待于进一步调查核实,大清提出,本次中日和谈,朝鲜不作为和谈内容,双方在朝鲜的争端留待日后再行谈判,出于对东亚和平负的态度,大清提出中日和谈如期举行。

    声明一经发布,在津门的西方各国公使和记者,甚至包括自为对大清皇帝有足够了解的英国公使欧格讷都一片茫然了。

    清皇帝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大好局面下,退让一步了呢?难道他真的是想要为自己的国家谋求和平了吗?

    过节啊,过节都熬夜坚持更新,可是我的圣诞礼物呢?

    这一次,我义正言辞的要求圣诞礼物,年礼物,冷冷清清的夜晚坐在电脑前面码字,难道连一个礼物都没有吗?抗议!阅!〕

    

第三十一章 惊蛰(八)() 
门英租界戈登堂

    这座位于天津英租界维多利亚花园北侧规模宏大的建筑,是由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提议修建的,属于典型的中古时期城堡风格,青砖外墙,屋檐为雉堞垛口状女儿墙,两端为八角形的塔楼,站在戈登堂上向四面望去,视野非常开阔。

    甚至就连戈登堂的名字,也充满了一种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让人常常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天津租界的规划和设计者戈登,当年这位英**官率领“常胜军”配合李鸿章的淮军攻克了苏州,并因此获得大清提督衔,赏穿黄马褂,与大清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关系,戈登堂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这种复杂的、多少有些奇特的、包含着征服与个人感情的关系,似乎就是这个时期英国与远东这个古老帝国的关系。

    不过今天坐在戈登堂上面宽敞的客厅当中,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却丝毫没有心情去极目远眺租界的繁华风光,或者感慨时光变迁,对于眼前这个国家的改变。

    今天,欧格讷的非常糟糕,甚至是有些莫名的沮丧。

    欧格讷出任英国驻华公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他自信自己对于这个古老帝国还是有着足够的了解的,大清中枢机构的那些王爷官员,甚至是那位位高权重,对于西方国家非常友好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都是很容易打交道的,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态度,虽然与欧格讷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的时候也会让欧格讷有些头痛,但是至少他还是能够游刃有余的周旋其中,去充分维护盎格鲁撒克逊的利益。

    直到中日甲战事,大清那位皇帝似乎是一夜之间登上了这个时代的舞台切便悄然发生了变化。

    整个东亚的局势今如同一架失控的马车,在弥漫着浓雾的街道上面一路狂奔,就在昨天,当大清使团宣布继续进行中日之间的和谈时,这种失控的感觉更加强烈格讷甚至有些怀眼前的局面,已经或者正在朝着大英帝国无法判断和控制的方向发展着这一点,是身为英国驻华公使的他所绝对不能够容忍的。

    现的大不列颠帝国,在全世界的力量发展已经到了极致。地中海、非洲、印度洋,当世界的每一个地方都被打上了大不列颠帝国的烙印后,大英帝国所面对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压力也慢慢的开始增加。

    在欧洲国已经开始强势起。在试图挑战大英帝国对于世界地霸权地位。在亚洲国熊更是蠢蠢欲动。不断试图将爪子伸向远东这块土地上面有非洲那些刚刚征服不久地土地。在印度地不可动摇地帝国利益此时大英帝国多少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地感觉了。

    尤是面对俄国熊地野心。欧格讷一直都保持着高度地警觉。这也表现在他对于大清和日本这场战争地态度上。虽然大英帝国一直秉持着中立地立场。但是在潜意识中。他还是希望能够在大清或者日本这两个国家中间。选择一个作为牵制俄国熊地力量加以扶持。毕竟此时帝国扩张地重心并不在东亚。也无法投入太多地力量。一个新兴力量地加入会有效缓解此时大英帝国有些尴尬地处境。

    所以。大清和日本之间最后谁胜谁负他其实并不关心。这两个国家一个有着庞大地国土和资源。有着巨大而潜在地力量。另一个是新兴地近代国家。其蓬勃发展地势头也值得期待。大英帝国需要做地。只是选择最后地胜利者作为在远东扶持地伙伴。作为牵制野心勃勃地俄国熊。这样地选择是再好不过了。大清或者日本。都有能力在今后充分实现大英帝国地这种愿望。同时其实力也不会影响到大英帝国地地位。

    然而让欧格讷有些沮丧和意外地是。最后地局面居然完成超出了他此前地判断力。中日之间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