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眷顾爱护的不是你李中堂,朕眷顾爱护的是北洋。满朝文武大臣,有对北洋眼红的,有暗地里使绊子的,也有不服气而欲取而代之的,可朕不糊涂,朕心里明白只有北洋,在支撑着大清的江山社稷,北洋不能乱,也不敢乱啊!
然则北洋也确实需要整顿了,国家经制之间师居然还闹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这不仅是在丢你李中堂的脸,更是在丢我大清的脸面。但是整顿北洋不能让别人去做,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去做,只能由你李中堂关起门来做,朕的这份意思你须认真体会,要让你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都睁开眼睛醒醒,日本人就快来了……”
说着,光绪挥了挥手,让小太监把自己刚才写的那幅字拿给李鸿章,“起来说话吧,你这次进京,朕没有别的赏你,就把这副字赏给你吧。”
一直心神不宁跪在地上,被光绪的一番话揉搓的竟有些恍惚的李鸿章,这才悠悠的站起身来,打开那幅字一看,却又是直直的怔在了原地。
那幅字上面赫然只有两个字:甲午。
……
“甭琢磨了,甲午指的就是四年以后的甲午,”光绪看了一眼李鸿章的神情,唇角浮起一丝苦笑。“朕不要你把这副字挂在墙上,而是要放在心里,要让北洋的全体将士都牢牢的放在心里。四年以后,最多四年,日本人就会完成战争准备,朕敢断言,四年后的甲午,就是日本人对我大清猝然发难的时候。朕不愿看到,那一天到来时,李中堂和你的北洋都还没有做好准备啊……”
室内的空气如同死了一般的沉寂,李鸿章的表情由惊讶慢慢变为凝重,“臣谨记皇上教诲,必当时刻以甲午为警惕,整军修武,发愤图强。”
光绪无声的笑了笑,眼神中有些许不可捉摸的神情闪过。
今日对李鸿章的这番话是他早就拿捏好了的,一则是要让李鸿章明白,也让他身后的太后老佛爷明白,自己这样做并没有拉拢权臣的意思。
他心里明镜似的,李鸿章何许人也,太后的心腹重臣。当年同治皇帝驾崩,正是慈禧密令李鸿章带领淮军星夜进京,控制了京城和宫里的防务,才把光绪顺利的推上了皇位。这是何等紧密的关系,岂是自己这样一个空架子皇帝拉拢的过来的。今天把这层话挑明了,也免得大家心里猜忌,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再则今日的一番话,不管有没有效果,都会在李鸿章心中,在汇聚了晚清中国大部分精英的北洋,埋下一粒种子。等到将来的那一天,等到日本人图穷匕见,张开血盆大口狠狠的咬下去,等到李鸿章和他的北洋捂着伤口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将会忽然看到这粒种子结出的果实,一个英明神武、深谋远虑的皇上,像神一样在为他们指引着方向。
当然,要让这粒种子顺利的发芽开花结果,肯定是少不了浇浇水什么的。这水,自然就是money。
把混凝土基础浇筑好后,光绪把话题转回到了今天的正题上面,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李中堂,今天在朝会上朕把话说的满了点,要在半年的时间里面找到筹钱的法子,朕心里其实也没有数。召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法子替朝廷分忧……”
坐在凳子上面的李鸿章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那一幕中缓过气来,脸色有些发青的微闭着眼睛,沉吟了片刻后说道,“臣倒是有两个法子,只是臣心里委实也没有多大把握,只怕会引起朝野的物议。”
“自古兴一利必生一弊,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法子啊。李中堂但言无妨。”光绪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说道。
“其一就是举借外债,向洋人的银行借款,只是洋人的银行都要抵押,恐怕翁师傅管着的户部那边首先就过不了。”李鸿章犹豫了一下,断然说道。
对李鸿章和翁同?之间的罅隙,光绪自然是心知肚明,此刻却并不想点破,只是有些奇怪于李鸿章的法子和自己想的居然是一样的。“举借外债并非不可行,只是目前朝廷的财政制度还有些混乱,关税不能自主,地方财政又是尾大不掉的局面,不到万不得已,朕不想走这一步……”
光绪说着忽然笑了,眼睛明亮的一闪,“李中堂的第二个法子朕也知道了,大约就是和洋人合办银行吧?”
李鸿章顿时愣住了,脸上的表情像被抽空了一样,一动也不动的望着光绪,惊愕的说不出话来。
历史上,面对日益窘迫的财政,李鸿章曾经向慈禧建议,极力主张和美国人合办银行,只是后来事机不密,被翁同?做了文章捅了出去,引起了朝野物议和各国的干预,最后被迫放弃。光绪是知道这件事情的,所以对李鸿章的心思自然是非常明白,其实这也是他这些日子来觉得最为可行的办法。
他颇有几分满意的看着李鸿章的表情,这种感觉就对了嘛!天威难测,哪能随便让人知道皇帝心里想些什么呢?像今天在朝廷之上,一眼就被那些个老家伙看穿了自己除了发火,能奈他们几何?那种感觉就很糟糕,非常糟糕。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光绪仔细的询问了关于开设银行的具体要求后,把自己心中几点想法也告诉了李鸿章,让他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第一,必须要找一个精通洋务,特别是精通银行业的人来出面管理。第二,要选择一个合作对象,美国人是可以考虑的,日本人就滚一边去,死啦死啦的。第三,谁来出钱。朝廷的钱就算了,撑死也拿不出几两银子,还是北洋来想想办法,最好是能够把山西的票号或者江南的钱庄拉进来入股。
末了,鉴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惨痛教训,光绪再三叮嘱李鸿章要注意保密,并且暗示李鸿章,太后那边自己会去做工作,但是在事情没有准备好之前还是暂时不要透露,免得节外生枝。
李鸿章当然明白其中的厉害,但还是有些吃不准,今儿的皇上是一时心血来潮,还是真的下定了决心,便试探着问了一句,何时开始着手实施。
“当然是越快越好了,乘着你李中堂在京的这些日子,最后是能够把具体的章程敲定下来,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光绪毫不迟疑的向空中挥了挥手。
现在正缺钱用,自然是越快越好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开始的情节要展开通常都是比较慢的,后面通常就会像农夫山泉一样,有点甜。不急,先养着吧,空闲来浇浇水,投投票
拉票,再拉………
——
第九章 秀宁格格()
宁寿宫中,披着羊皮的光绪小意的搀着慈禧的手臂,在后花园的树荫中散着步。
一边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把今日朝会上的情形和召见李鸿章谈的事情大略的说给慈禧听,只是略去了办银行那一节。表面上,是要聆听老佛爷的教诲,心里却是十二万分的牢记着一点,对领导一定要多请示,多汇报。
湖面平缓如镜,倒映着树影如画,几许轻风拂过,一两片树叶悄然飘落下来,荡起一丝涟漪静静的散开。远处,几个宫女和太监正小心的捧着水果,那是前些天光绪让内务府特意买来孝敬慈禧的洋人的水果。
“皇上何至于发那么大的火啊。”慈禧不动声色的听完,淡淡的说道,“那个文廷式过些日子还是让他回来吧,读书人,难免耿直了些。”
“儿臣也是苦恼的很,这些读书人空谈朝政比谁都厉害,说到真正做点事情,却是半点用处没有。”光绪扶着慈禧坐下来,又招了招手,从旁边宫女手中拿过一个美国的新奇士橙,恭敬的剥开送到慈禧手上。“文廷式还是让他回家读书吧,儿臣懒得和他讲道理。”
“那个文廷式可是珍妃的老师……”慈禧忽然转过头,眼神中闪过些许意味深长的味道。
“翁师傅也是儿臣的师傅,也算是儿臣身边亲近的人。可是儿臣总觉得他们学问是有的,但做事的能力却有些欠缺,特别是那个文廷式,学问和忠心都还是有的,却总是没有用对地方。仅凭着些书生意气,不从朝廷的大局上考虑,空谈是要误国的。”光绪很有些感慨的按了按额头。
“眼下朝廷用度拮据,户部都快成了一个空架子了,再不想想办法,这朝廷可真要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儿臣让李鸿章回去好好拿出个筹款的章程出来,到时候还要请亲爸爸把把脉,看可行不可行。”光绪叹了口气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