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放出游骑,查出小王子的位置和去向!”
唐龙也心有所忧,点头同意,立刻下去安排了。
一会儿,有伙夫送来吃食,陆炳昏迷三日,确实饥饿难忍,吃了两碗粥,一碟小菜,还想吃,却因久饥不能吃太饱,不敢再多食,放下了筷子。
放下碗筷后,李瑾来回话儿,说安排妥当了,陆炳让朱六掀开帐门,把桌案放在帐门外,由朱六和杨森等心腹一一发放兵饷,让每个领兵饷的士兵,都可以看到陆炳,以此表示奉旨行事,每一钱银子,都要由陆炳发到士兵手中。
连连发了数日,方才发完,而陆炳也能下地走动了。
陆炳能行走后,第一件事,就是召见了那个受伤的青衣男子。
朱六将那个青衣男子带入陆炳的营帐,青衣男子虽然被刺了一刀,但还好伤口不深,此时已无性命之忧。
“你叫什么名字?”陆炳明知顾问。
“小人方达。”青衣男子方达,已经尝过朱六的手段,此时并无隐瞒的念头,老老实实的回答。
“既然你不隐瞒,想必是认命了,本官也就开门见山的说。”陆炳道:“本官已经知道你是方大人的人,今天叫你来,是希望你派人给方大人传个话,告诉他此时此地的情况,同时问问他,作何打算。”
方达不敢造次,恭敬的做了个揖。
陆炳那日打斗,失血过多,此时虽然好点了,但还是觉得身子乏的很,不愿再多说,挥手让方达出去了。
方达走后,陆炳叫过朱六:“这次从马市收获的财物,恐怕只是九牛一毛,那个册子你拿好,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再割几块肉下来!”
朱六嘿嘿笑道:“放心吧大哥,兄弟心里有数了。”
“恩”陆炳点点头:“那你下去安排吧!”
朱六点点头,走了出去。
朱六刚走没多久,唐龙和李瑾就急匆匆的跑了过来,陆炳心中一沉。
唐龙焦急的道:“果然不出陆大人所料,蒙古大军出现在大同了!已经攻入大明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陆炳掀开被子,跳下床,来回走了几圈,问道:“蒙古人有多少兵马?带兵的是谁?”
唐龙愣了一下,道:“这个……还不清楚。”
陆炳一皱眉,唐龙心中一悸,李瑾忙道:“下官已经派人再探,应该很快会有结果了。”
陆炳踱步,心中盘算,良久,对唐龙道:“唐大人,你今次来北地,本应在陕西救灾,小王子突然来扰边,才不得不来宣府御敌。如今既然小王子已经从宣府退兵,马市也被灭,而且收获颇丰,你不如带着银钱,速速回陕西救灾吧?我担心蒙古人此时在大同,下一站会去陕西,唐大人还是早去准备。”
唐龙听了,觉得有理,点头称是。
第84章 扬眉吐气()
陆炳又回首对李瑾道:“如今宣府事情已经到了收尾的阶段,我会留下朱六和部分锦衣卫在此。李大人可愿意随本官驰援大同?”
李瑾大喜,道:“多谢大人提携!”
如此,陆炳立刻定下了接下来的步骤。
董海则带着在马市缉获的货物,回北京处理,并给皇帝送上密折,汇报此间事情的进度,以及陆炳下一步的打算。黄莲儿和孙权夫妇暗中保护,跟随董海先回京,顺便看看母亲,以安黄杜贤的心。
而黄杜贤、石头、杨森、薛洋,则带着二十名已经痊愈的锦衣卫,随陆炳前往大同。
陆炳留朱六在宣府扫尾,继续调查马市的事情,将利益最大化。受伤还没有恢复的锦衣卫,连同重伤未愈刘彪,留下养伤,也是给朱六当个帮手。
那些军官还关押着,要经过朱六审查,然后由陆炳来定夺最后的处理方式。
安排停当后,李瑾下去整军,带往大同的,还是李瑾本部的那五千人马。
这五千人马,见过陆炳的能力,又见过陆炳发饷,忠诚度比较高,陆炳用起来更放心。
而唐龙则带着在马市缉获的现银,立刻启程前往陕西边镇榆林,救灾济民,整顿军备,以防小王子的突然袭击。
在离开宣府大营前,陆炳又去求见毕云,但是被孟忠拦住了,说毕云身体不适,不想见客。
陆炳无奈,只好和孟忠谈了谈接下来的合作,然后就告辞了。
孟忠会带着御马监的人留在宣府大营,协助朱六镇压宣府大营,直到朱六接到陆炳的消息回京,孟忠可和朱六一起回京,一同分这份功劳,来换取毕云的上位。
第二天一早,陆炳和李瑾便带着五千精兵出发了。
留在宣府的朱六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他加大的审讯力度,根据小本里现有的蛛丝马迹,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将大营内的将官筛选了一遍,确定和马市关系不大的,背景比较清白的,先放了出来,回到原队伍,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而有牵连的,或者牵连较深的,则和马市抓来的人关在一起,严加看管,不得和任何人接触。
处理完这些,带着货物回京的董海也赶了回来,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百名皇帝钦点的锦衣卫高手,以及皇帝的手谕!而大批中下层军官,也迅速被调配过来,补充进宣府大营。
如此以来,朱六对宣府的大营的掌控力完全没有问题了。
而这时,朱六开始发难了。
他拿着皇帝的手谕,派出数队人马,每队五名锦衣卫,然后由一队宣府的精兵辅助。在大同搜查,逮捕任何有证据和线索显示,和马市有关的人,无论是豪门望族,还是绿林白莲,有敢反抗者,杀无赦。
如此,大同很快笼罩在血雨腥风中。
一个个嫌疑犯被抓进来,一条条新的线索冒出来,然后再抓新人。
慢慢的抓捕范围,不再局限于宣府,很快蔓延到山西,陕西等地。
大明的土地上,多年不曾听见,锦衣卫缇骑的马蹄声,又回响在大明北方的广阔天地中。
一个个穿着或玄色,或金黄飞鱼袍的锦衣骑士,脚踏着描金云靴,腰挂鎏金镶珠绣春刀,骑着进贡的西域高头大马,背后插着红底金字的三角旗,旗子上写着洪武大帝手书的“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几个大字,锦旗烈烈,意气风发,威武飞扬,带着大队大明军人,纵横穿梭在或乡间,或城市,或荒野,或草原……
自从有东厂以后,这是多年来锦衣卫,最像锦衣卫的一次。
百姓们看着那一队队的骑士,强硬的打开当地的豪强世族的大宅门,揪出一个又一个平时高高在上的老爷,看着那些老爷们唯唯诺诺的蜷缩在绣春刀下,也看到一个个血淋淋的首级上,再也没有蛮横桀骜的表情。
而全大明的锦衣卫们,也都激动的,记住了一个名字——陆炳。
是这个叫陆炳的锦衣卫千户官,给了锦衣卫拾起往昔荣耀的机会,大明的每一个锦衣卫,都齐齐共荣!齐齐挺起了胸膛!
尤其是那些执行任务的锦衣卫们,他们第一次感觉,头上的阴影好像消失了,他们又荣耀在阳光下!他们意气风发!他们骄傲自信!他们手中各式各样,打造于大明朝不同时期的绣春刀,不再是传家的摆设!
一队队锦衣卫缇骑,带着宣府大营的精兵,前往大明北地的各个角落,揪出一个又一个硕鼠。
而大明北地的豪族大户,甚至大明的官员,甚至是绿林好汉们,也都流传着“活阎罗”朱六的大名!
想活着的人,没有人会在朱六面前玩花样儿,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朱六朱六爷对真相其实不感兴趣,因为你不说,自然有人会说,朱六爷只对砍脑袋有兴趣。
有宣府的数万精兵,和皇帝做后盾,朱六放开手脚,大肆抓捕,敢有反抗者,皆死于绣春刀下!
只短短数天,这股风暴就震动了整个大明,抓捕行动在陆炳的暗示下,并没有进京,但是那些京中的大佬还是坐立不安了起来。
只是看到皇帝没有任何表示,而且此事牵连甚广,所以各方势力都不敢乱动,免得成为出头鸟。
嘉靖皇帝好像不知道这事一样,只是在得知蒙古人杀入大同时,发了一通脾气后,然后下旨让正在前往大同的陆炳,仍然作为钦差去处理玩忽职守者。此外,就没有再提半点关于北地的事情。
如此一来,京城内各大势力纷纷压制手下的派系,偃旗息鼓。平静如水,但私下又暗流涌动,好像龙卷风的风眼,外面越是惊涛骇浪,里面越是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