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斤;明朝亩产333公斤;清朝亩产278公斤。
从春秋战国的亩产几十公斤,到唐朝的亩产上百公斤,再到宋明清的亩产几百公斤,直到有一天的超级杂交稻亩产上千公斤。
稻子原本是野生的,正是有了人类长达一万多年的不断驯化,它才从不适合栽种的野生稻演变成适合栽种的人工稻,再从产量很低的普通稻演变成产量很高的杂交稻。
鉴于粮食产量极低,扬州牧秦宜已经责令组建相关人员实验新的种植方法,从培育种子、改播种为插秧,土地改良以及试种一年两季种植,那样的话,产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屯田兵规模非常庞大,尤其是淮南地区,由于袁术祸害太狠,灾民数量占比非常庞大,在扬州牧秦宜进入淮南之后,不符合战斗人员条件的男人基本被吸收到屯田兵队伍中。
这一日,屯田兵在田野里忙绿,有一位骑马的白袍武将路过,他一边走一边好奇地四处观看,被江淮地区纵横规整的水渠所吸引。
此人好奇并不奇怪,毕竟这个时代没有人花费这么大精力修建如此规模水利工程。
一路走来,这位武将发现并非一处而是所有的田野都是一般模样,让他不得不为之震惊。
尤其走到淮河边,看到巨大的水车在水流冲击下不停地旋转,把河水提起来输入到水利设施,并通过纵横交错水渠输送到远方。
此情此景不得不令人感叹,这里与他处果然不一样啊。
好奇心驱使,令他急于想找人打探一下,看到前方有几人在劳作,便走过去。
“这位大哥,我是外地人,游历天下路过此处,感觉这里与别处不太一样,这是谁家的田地,竟然修建如此多水利工程,实在令人惊叹。”
田边几个人笑了,其中一位说:“这位壮士有所不知,这些田地,这些水利设施均不是个人所有,属于屯田兵所有。壮士不会没有听闻扬州牧大名吧?这几年天灾人祸,人吃人都发生过,如果扬州牧没有来,我等恐怕活不到今日,淮南千万人能活下来,以及你所看到的,都是扬州牧所赐,他是我们的救星。”
扬州牧秦宜竟然有如此声誉,令来人始料不及,他是武将哎,与农事有关吗?
“这位大哥,你说的包括这些水渠,水车吗?据我所知,秦州牧只是武将,不会懂农桑之事。”
此人一番话,令在场几位连连发笑,其中一位说:“这位壮士,实话告诉你吧,州牧大人虽不懂农桑,却也是大智慧之人,包括水车,水渠,确实出自州牧大人之口,州牧大人只需说个大概,自有人完善。”
“为什么要让屯田兵种地,不是有农民吗?”
看着这些屯田兵,来人想到了一个问题。
“呵呵,这位壮士有所不知,淮南连年灾害,为了找吃的农人都成了流民,不组建屯田兵谁来种地?重要的是,扬州牧说军队不能过多增加百姓负担,要尽量自给自足,所以才组建屯田兵。”
听到这些话,来人心中暗思,传言多集中在军事才能,看来实际情况要比传言更甚,扬州牧果然是个英明的主。如今自己无处可出,投刘备的话,万一他真是欺世盗名之人,自己可就误入歧途。
再说了,当年自己也不过听其言感觉刘备仁义,就算他真是那样,也不过是虚的,不及扬州牧秦宜用实际行动造福人民,两相对比,优劣分明。
沉思一会儿,似乎下了决心,问:“你们既然是屯田兵,一定是扬州牧属下,请问一下,如果有外来人要投奔杨州牧,哪里有接纳之处?”
“你问这事啊,如今扬州地界各城都设有招贤处,若自认为属于出类拔萃人物,可直接去寿春,若是一般人就不要跑那么远,各处都有招兵处,我们这里也有啊,不如来我们屯田兵吧。”
什么,当屯田兵?
咳咳,开什么玩笑。
来人暗自摇摇头,说道:“我还是去寿春城吧,谢谢这位大哥指点。”
这位白袍武将告别屯田兵,骑马走人。
skbshge
第136章 赵云()
这一日走到寿春,白袍武将经人带领来到招贤处。
看见官府值守人,来人说:“这里可是扬州招贤所在?本人欲投扬州牧。”
“正是,看你装束似乎是武人?”
的确,此人骑着战马,随身一杆长枪,不是武人是什么?
“正是,在下的确是武人,不会只收文人吧?”
招贤榜文人要多一些,来人有些不确定。
官员模样的值守人微微一笑,解释说:“不是,只是看你的装束随便问一下。壮士,请在这里登记,姓名以及哪里人士。”
登记结束,官员模样之人说:“壮士,你请稍等,我去禀报一下。”
招贤处又来了新人,扬州牧秦宜接过来一看署名竟然是赵云赵子龙,大喜过望,立刻让人领进来,自己则整理衣冠亲自迎接。
秦宜走出门,恰好看到赵云往这边走,他急走两步,热情地说:“呵呵,原来是常山赵子龙来了,本州牧热烈欢迎!”
赵云当即愣住了,他怎么知道我的字是子龙?
嗯嗯,我们之间好像没有打过交道吧。
赵子龙看一看对面这位州牧大人,也太年轻了,不过,这不重要。
“州牧大人,以前见过在下?”
“木有,绝对木有,不过,本州牧对子龙闻名久矣!请,里面请。”
一边说着话秦宜挽着赵子龙往里走,热情的不得了。
那么,常山赵子龙为何离开河北来到了扬州?这不符合套路呀。
按照正常套路,大约明年赵云投靠刘备。
此事说来话长,简单说赵云作为公孙瓒手下武将,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赵云得以与刘备交往。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内流满面,不舍得分别。
赵云向刘备辞别时,说了句:“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
赵云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目前我还属于公孙瓒的属下,现在投靠你有违道义。
公孙瓒败亡之后,赵云面临新的选择。
严格说,赵云其实也是一个“贤臣择主而事”的人。
刚开始赵云一直是在袁绍的手下效力的,只是看不惯袁绍的所作所为,这才转而投靠公孙瓒。但是,赵云投靠公孙瓒之后才发现,原来公孙瓒和袁绍一样,也是用人唯亲。在对袁绍的作战当中,只是让赵云统领后军,在前面冲锋打仗的人,都是公孙瓒的亲信。
赵云失望了,恰巧此时,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来帮助公孙瓒,认识了刘备。
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
首先一个,就是赵云是真的后悔了,他没有想到公孙瓒和袁绍一样,看不到自己身上的能力。
其次,赵云也在给刘备一个信息,那就是,希望刘备不是和袁绍、公孙瓒一样的人。毕竟,这只是赵云第一次见到刘备,前面两次赵云都吃亏了,这次也学乖了,不想冒然投靠刘备。
第三,刘备也给赵云留下一条后路。“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
一方面,刘备不想此时挖走赵云,以便别人说自己善于挖墙脚。
另一方面,刘备也是告诉赵云,随时欢迎你来。
其中的第二条理由,就是赵云没有跟刘备直接走的理由。
赵云不能确定,表面看起来很有英雄气概的刘备,是不是也和袁绍、公孙瓒一样用人唯亲,毕竟,在刘备的身边,已经有了关羽和张飞。
赵云很纠结,天下几方势力,因为徐州屠城,所以他不会选择曹操,剩下的便是刘备了。
实话说刘备给赵云留下的印象不错,却又担心再一次走老路,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如公孙瓒一样,所以他很慎重。
就在赵云纠结的时候,天下传闻四起,一是有关刘备,二是有关秦宜。
有关刘备的一些事迹,赵云多少知道一些,比如动不动泪眼婆娑,确实让人不忍,比如女人如衣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