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工程预算放在哪里,二十亿是底线,太低根本不足以支持三大工程同时开工,何况大明除了三大工程以外,还有不少中型工程,比如各省督抚要求在境内铺设铁轨通车,比如四处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的中小型钢铁厂,还有松江的船舶制造,以及打算上马的威海、青岛、大连等船厂
除了滥发新币和恢复徭役这两项明显行不通的办法以外,朱慈炯还有一招,只不过此招那是双刃剑,搞不好会败坏他的后世名声,所以朱慈炯一直很犹豫
办法也简单,就是学习英国,如今的英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国内劳工缺口极其巨大,所以才会有买卖人口充作奴隶的现象出现,朱慈炯如果愿意,他完全可以比张献忠狠上十倍,派遣大军去草原抓牧民,去非洲抓黑奴,去西域掠夺人口等等,但是连英国佬自己都不愿意亲手去干,而要假手张献忠去做的买卖,他朱慈炯如何能亲自动手
所以这第三个办法,除非朱慈炯真的无计可施了,否则要去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朱慈炯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也是根本没有可能在几年之内解决的问题,人口移民
如今大明太多的地方需要靠人口才能实际占领,军队可以打地盘,但不可能靠军队的那点人去繁衍,朱慈炯有多少地盘需要人口?不说大明腹地连年内乱造成的人口缺失,外部还有东三省、甘肃、宁夏、青海、朝鲜、东南甚至蒙古这些地盘加起来已经超过大明原先的两京十三省,朱慈炯保守估计,如果想要将这些地方有效掌控,彻底化为大明之地,人口至少需要三亿以上!
朱慈炯不打算学永乐皇帝当年攻灭安南,设立了安南都护府,两百年后却因为安南百姓没有汉化,最终只能再次放弃,让安南再一次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如果说论地域,朱慈炯自然会首先选择东南移民,将东南广大的地域变成大明的第二经济重区,毕竟相对而言,南方人口的密集度、繁荣程度乃至气候等等因素,都比辽东三省占据绝对优势。
但辽东三省也有优势,地皮很大而且没有经历战乱,民生相对稳定,移民过去以后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安家立业,而且从战略角度来讲,东三省同样具备优势,首先是工业发展前景,东三省矿产资源丰富一直都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朱慈炯也不例外,以后的工业发展中心是肯定以关外为主,关内为辅。
其次是战略跳板,朱慈炯的战略规划一直都是以征服一块地盘,移民大批百姓进入其中进行民族汉化为主,完全与如无根之萍一般的殖民主义没有什么关系,历史上欧洲号称日不落民族的国家有好几个,尤其是以大英帝国为最,其战略主体就是实行小规模移民进行殖民为主,这些移民还不完全是落地生根,所以最终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牌,格局彻底改变以后,全世界还有什么地方是英国的殖民地?
当然这也是局限于欧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因素,但朱慈炯不存在这个短板,汉人一向很能繁衍,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如今的人口翻上十几二十倍,完全不存在太大困难,等到大明的人口过上三五十年,规模达到七八亿甚至更多的时候,朱慈炯打下来的地盘还怕无汉民可以压过本土民族进行汉化式征服?
所谓战略扩张和开疆拓土,其实说白了就是八个字‘北上、东进、西去、南下’。
北上、东进,如今东三省乃至朝鲜都已经是朱慈炯的囊中之物,而且因为本土百姓汉化程度本身就很高,所以要实行有效占领,将之彻底纳入大明版图,化府治县只是时间问题,因此东三省作为战略跳板的功效就显而易见了。
按照朱慈炯的战略目标,北边他至少要将后世的外蒙古彻底占领,在往北就是以勒拿河为界,一直打到普罗维杰尼亚,地图上就是与后世美国隔着一条白令海峡,当然这只是朱慈炯的意向,或许不会打到那么远,没有足够的汉民移民占领,最后的结局多半也是和前苏联一样彻底分裂出去,但北边蒙古朱慈炯势在必得!
草原诸部如今是一团散沙,吴三桂能靠几千铁骑就占领接近五分之一的地盘,成为草原上首屈一指的大部,绝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草原诸部的人心不齐,就好像科尔沁部,数十万人口,带甲五六万,一心想的都是吞并小部落壮大自身,对于吴三桂这头先背明后背清的恶狼采取放任的态度不无关系,否则在吴三桂进入草原之初便起兵灭之,吴三桂的坟头估计都长草了。
草原部落没谁愿意在有强敌在侧的时候去打恶战,部落实力的消耗很有可能就会给其它部落予可乘之机,这也是一个没有统一的草原最悲哀的地方。
所以除非朱慈炯不对蒙古动手,一旦动手所能遭遇的抵抗,以及带来的战损不会大到让大明无法承受的地步,但朱慈炯肯定会将草原攻略放到十年以后,因为草原的根本问题是不适合农耕,即便现在趁其最虚弱的时候打下来,也没有足够以及合适的人口去大规模移民,攻伐草原对于朱慈炯来说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得不偿失。
第五百三十三章问题(下)()
现在李自成已经被赶到了西域塔拉斯极西的地方,也就是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天眼的势力还无法渗透那么远,只不过多少还是知道一些概况。
李自成、张献忠二人都是大明一等一的巨贼,结局都是被朱慈炯撵出了大明腹地,而且某种程度上面来说,李自成原本的实力就比张献忠强上三分,只不过李自成被满清揍的太惨,差不多是元气大伤,被朱慈炯一唬,只能带领十五万大军‘远征’西域。
张献忠比李自成的情况更差,四川两场不自量力的挑衅之战,损失的西军超过七万,好在这七万西军里面大部分都是未经战阵的新兵,张献忠才能在根基未失的情况下攻入东南,还能保持着足以令东南诸国无法抵抗的战斗力。
而李自成为了恢复元气一开始在朱慈炯的默许甚至纵容之下抢宁夏、甘肃这些地方的土豪,倒是顺风顺水,可进入塔拉斯以后情况越来越不乐观,几番大战过后,兵疲马困,最终不得已在塔拉斯西边边境驻足,目前一副休养生息的姿态,准备舔好伤口以后继续西进。
李自成没法不继续西逃,因为朱慈炯明确的表示过塔拉斯是他必须征服的西域地盘,而在塔拉斯境外,大明至少三十年内不会考虑去武力夺取,所以李自成不管是为了保命还是想要壮大建立大顺朝堂,唯一的出路只有西遁,跑到大明鞭长莫及的地方。
塔拉斯在后世清朝时期就有接近六分之一属于大清的领土,面积差不多有四五十万平方公里,这块地盘在十九世纪中叶被沙俄勒索,最后签订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彻底丢失,对于朱慈炯来说,不是我的地盘我都要抢回来,何况这块地盘还是后世被俄国佬抢走的,哪怕现在和大明没半毛钱关系,但谁让朱慈炯嘴大捏?不是大明的?朕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不服来战!
西域若能将塔拉斯全境占领,拓土近三百万平方公里,朱慈炯基本也就满足了,他又没有征服全球的野心,又受制于人口规模,能向西将塔拉斯一口吃下已是极限。
东南问题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但朱慈炯思前想后最终决定,还是让这大片土地空置下去,不反对内地百姓主动移民过去拓荒,也不会在这几年内在东南设府立州,人口是一方面,精力也是同一方面,但他会驻军,驻军的目的也不是占领而是为了保护自发移民的百姓!以及剿灭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的新兴势力!
可以想象,东南如今整片的无主之地,西方列强不可能没有觊觎之心,殖民驻港这些肯定会越发频繁,但朱慈炯很清楚,要想彻底将这些西方海洋强国彻底打残打怕,再不敢想着涉足东方殖民,唯一的依靠只有大明诞生出一支足以制霸海洋的海上强军!
但海军力量是如今大明最大的短板,松山船厂最多一年内,至少能够生产下海十搜战略巨舰,组成大明圣武朝的第一舰队,但光有舰队自然远远不够,水军的训练以及实战水平都还处于懵逼状态,没个三年五载就指望海军出海恶战,甚至战无不胜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朱慈炯一直忍着没对郑芝龙动手,甚至对于郑家舰队的海上的土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主要原因就是打算让郑家成为大明第一舰队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