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日子开启大朝会以外,其余逢三逢七的小朝会已经撤销,大臣若是有重要事情自然会入宫觐见,不过现在内阁各部上下纷杂事务极其繁重,够资格来面圣的自己事情都忙不过来,入宫面圣的可能实在不大,今天已是六月二十七,按常理来说朱慈炯完全可以在宫外待到七月初四再回去,当然如果大臣突然有要事觐见,朱慈炯在得到消息的情况下依旧会回去,总不能因为自己要散心而耽误了国事。
想了想,朱慈炯说道:“让你筹办的报社即将发行第一期报纸,走带少爷我去看看。”
韩赞周神色一凝,颇为有点为难得说道:“少爷,老奴这些日子时常去报社查看,社里面的人对老奴很是熟悉,老奴虽易容改妆,恐怕也未必会瞒得过去。”
朱慈炯笑道:“这有何难,你去为朕置办一身寻常杂役的衣服,少爷我就当作是你的小跟班便是。”
韩赞周吓的噗通跪倒:“万岁爷您这是要折煞老奴啊,老奴就是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让万岁爷当老奴的跟班呐。”
“起来起来,都告诉过你出了宫以后我就是你家少爷凌空,不是什么万岁爷,少爷我身份不宜为外人所知,扮作你的跟班也只是权宜之计,只要你心里记住朕是谁不就完了,怎么少爷交给你的差事莫非没有你说的那么好,所以才不敢带少爷我去见上一见。”
韩赞周跌跌爬爬的站起来,眼角犹还挂着泪痕,要不是朱慈炯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还真要再劝上一劝,可万岁爷这话都说出口了,他那里还有劝说的余地,只得硬起头皮说道:“老奴等小六子回来就着他去置办,只是委屈了少爷了。”
“不委屈,不委屈。”朱慈炯打了个哈哈道:“难得出宫一回,要是还死守着宫里的规矩,那少爷我还出什么宫。”
韩赞周垂头道:“少爷说的是,是老奴想的太多了。”
“不怪你。”朱慈炯拍了拍韩赞周的肩膀,引得韩赞周好一阵子激动后说道:“前头带路,少爷我要好好看上一看,这间日后必将成为贪官污吏恶梦的报社,草创之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第两百八十五章出宫(3)()
如今大明时政报社分社已经在大明境内非敌占区各府州内相继建立,不过因为时日尚短,各分报社除了主要负责人以外,其余的还只是个空架子,但相信要不了多久,随着报社引导舆论走向的威力渐渐显现,愿意对时政发表看法和建议的读书人会越来越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必然,可以说报社的出现将会成为大明快步迈向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之一。
大明时政报社总社位于外五龙桥的御道中断偏北的位置,整座报社光是从外表上看更像是一座衙门,内里则是分成了几十片大小区域,有专门负责印刷的印报坊也有负责堆放纸张印墨和印刷版的库房,当然最多的还是一间间供报社专职撰稿人和记者行文的办公室。
总社因为有韩赞周亲自盯着,如今已粗见规模,进进出出的人大多都是韩赞周新近招募用来撰稿的读书人,这些人九成九身上都有秀才功名,为的是能赚取那每月二两的月银,另外每撰写一篇文章被录用还会有一钱到一两银子的提成,这对于空有功名却无谋生能力的秀才们来说,无疑就是一处绝佳的容身之处,所以当韩赞周贴出招募令,尽管还搞不懂记者是个什么玩意的读书人,应征的差点踏破报社的门槛。
相比较而言,拥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对这所谓的报社多少还是有点轻视的,首先拥有举人功名基本上就算是成了大明的官员预备队,要是换在几十年前,举人即便拥有预备官员的身份,这辈子考不上进士多半也是白搭。
可现如今不一样,流贼肆掠多年,顺贼更是攻入北京以后拷死数千京官,现如今天子相继收复山西、山东、湖北、河南等地,这些地方降过流贼的官员或许还能有留任的机会,可但凡降过满清的一律下狱,这就使得大明的官员缺口达到了空前庞大的地步,于是举人的机会来了,这一次河南、湖北两省县一级的官吏几乎都是举人冲任,由此便可见一斑了。
其次对于儒家这些大多读书把脑子读怀的了举人来说,他们心里最大的梦想就是一朝能够金榜题名,憧憬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等天子堂’,对政事发表建议那是官员们的特权,和一间小小的报社有半钱银子关系?妄议时政说起来罪名可大可小,这间报社若非是韩大监主持办理,只怕不知道被砸过多少回了。
因此,不要说举人不会来报社,就是报社里面的这些秀才,一旦在科举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举人,只怕多半也会立即离开报社,因为说到底在报社只是权宜之计,追逐金榜才是每一个读书人毕生的追求。
朱慈炯穿了一身粗布衣裳,亦步亦趋的跟在韩赞周身边,另一侧就是韩赞周的义子之一韩小六。
宫里的大太监混到一定高度都喜欢收义子,这在历朝历代并不鲜见,太监因为身体残缺,这一辈好色两个字基本和他们绝缘,但是对于原本的男人来说‘酒色财气’终归得有一好,色与他们不沾边,在宫里做事讲究的是谨小慎微,所以这气也没他们什么事,至于酒嘛因为生理原因自是少喝为妙,于是太监贪财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谈的是死后奉养,太监无后谈何奉养?贪来的钱财无人继承更是毫无意义,所以他们就又多了一个嗜好,就是认义子,百年之后将贪来的财物传给义子,图的就是死后能有个奉养,当然得了提拔和财物的义子会不会奉养他们死后的烟火,那就又要另当别论了。
韩赞周在宫里大大小小收了六个义子,这韩小六便是最小的一个,一直以来也深得韩赞周器重,否则万岁爷挖密道出宫散心这种传出去能捅破天的大事,也不可能将一个小太监带在身边,至于内廷老大苗宣也有一个义子,就是丁卫甲,当初苗宣潜入北京对崇祯实施秘密营救时候,联络上的宫里内线便是丁卫甲,千里南下假传遗诏的也是丁卫甲,可以说朱慈炯顺利继位,丁卫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能做上内廷第三把交椅也就不足为怪了。
言归正传,一行三人到了报社正门,一直进入到正堂都没见有半个人出来阻拦,话又说话来了,朱慈炯创建报社的初衷就是聆听最底层百姓的声音,报社如果搞的草木皆兵,那与衙门又有何异?
“这写的是什么?简直一派胡言!”左边厢房内传出歇斯底里的怒吼声:“战略之事,圣君心中自有考量!启容他人胡言乱语,这个‘指尖余香’是何人,大放厥词其心当诛!”
厢房内,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将一篇稿子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
“总编大人。”说话的是位年纪二十来岁,身穿书生袍头戴秀才巾的年轻男子,:“人可用匿名或是笔名的方式向报社投稿子,不管对时政抨击是否过激皆不议其罪,为的就是能广开言路,让天下人可以对政事畅所欲言,这个‘指尖余香’言论荒诞不羁,大不了不用便是。”
被叫做总编的老者怒气渐平,最后叹了口气道:“韩公公受圣君之名办天下报社,初衷不可谓不好,可若是多几个像‘指尖余香’这样的狂徒,这报社只怕要不了多久就得关门大吉了。”
年轻书生笑道:“总编大人多虑了,报社里有小子这样的编辑十来个,为了不就是将这些狂徒文章挑拣出来束之高阁吗,话又说回来了就算没了这些狂徒投稿,报社里面的上百记者不一样可以走访民间去什么对了,去采访嘛。”
门外韩赞周脸色浮现出一丝尴尬,转过头刚要躬身说话便被朱慈炯一个凌厉的眼神给瞪了回去,这家伙习惯成自然,一路上已经被朱慈炯纠正过数次,进了报社没想到还是死性不改
韩赞周会过意,身躯顿时直了八分,轻轻咳嗽一声,便带头朝厢房走了过去。
第两百八十六章出宫(4)()
厢房门被韩小六轻轻推开,露出房间内的两道身影,坐在书案后面的老者显然没料到会有人连门都不敲就闯进来,脸上刚刚平息下去的怒气顿时再一次浮了出来。
老者是大明时政报的总编,也是报社内唯一的一名举人,姓姜名枂字伯初,今年已是六十有三,老家伙万历二十六年便考中秀才,三十三年高中举人,随后近四十年征战考场屡败屡战,最后考的眉毛胡子都白了也没能高中进士,吏部任官举人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