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武松传-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的力量太分散,你们兄弟几个团结起来,力量才强大。

    铁木真把这个法则发挥到了极致。

    铁木真雄才大略、胸襟开阔、气度恢宏、公正严明,身边聚居了数不清的人才。

    当铁木真把蒙古人统一起来,消除了自相残杀这个致命缺点之后,天下无敌这四个字与大梁国,大金国永远无缘了,它将只属于铁木真。

    1218年,成吉思汗灭西辽。

    1227年,成吉思汗灭西夏。同年,成吉思汗病逝。

    1231年,窝阔台灭花剌子模。

    1234年,窝阔台灭金。

    1241年,窝阔台灭东欧诸国。同年,窝阔台病逝。

    1246年,贵由灭吐蕃,并杀败梁军,夺占多弥平原,切断了大梁与大理国的联系。两年后,贵由病逝。

    1253年,蒙哥灭大理。

    此时的大梁国,继太祖、文帝、景帝、明帝、元帝之后,帝位己传至梁烈帝。

    梁烈帝大观三年,公元1254年,蒙古大汗蒙哥,起精兵六十万,攻伐大梁。

    梁烈帝御驾亲征,与蒙哥在边境交战。

    这一仗,整整打了五年半。

    一直打到青黄不接的地步。

    这五年多的时间里,二千多个日日夜夜,梁烈帝衣不解甲,始终留在前线,与敌人周旋。

    蒙哥恼恨大梁顽抗,下诏从国内再调六十万精兵。

    而大梁,再却也无兵可调了。

    公元1259年,八月。

    “大梁天下,不能亡于朕手!太祖子孙,没有孬种!”

    梁烈帝趁夜发起突袭。

    为了最大限度的鼓舞士气,梁烈帝亲自率领御林军,向蒙哥的御帐发起自杀式突袭,旨在完成斩首行动!

    蒙哥的御帐,其防卫程度,可谓天衣无缝。

    烈帝打光了两万支火铳,射光了所有的箭,终于杀到了御帐前!

    蒙哥出帐,亲自领兵相迎!

    此时烈帝的护卫已经被层层杀出的蒙古兵分割成了数块,他本人已经被包围了!

    “着!”

    烈帝天生神力,以巨力投掷太祖戒刀,蒙哥的护卫急忙举盾相护,那戒刀破盾而出,扎进蒙哥腹中。

    与此同时,蒙古兵万箭齐发,烈帝全身中矢,轰然倒下。

    双方君主同归于尽!

    雪花镔铁戒刀扎入腹中,蒙哥痛苦哀嚎,一时未死,蒙古兵急忙扶他入帐。

    趁蒙古兵慌乱之际,御林军大将呼延山率军杀入重围,夺了烈帝的尸首而回。

    烈帝马革裹尸还。

    当晚,蒙古大汗蒙哥伤重不治,暴毙于御帐中。

    大梁国太子和群臣为烈帝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大梁国全国服丧。因他死的太过刚烈,故庙号谥为烈帝。

    烈帝死后,十一岁的太子继位,因他是大梁国最后一位皇帝,史称梁哀帝。

    蒙哥死后,忽必烈和另一个皇位继承人阿里不哥争夺大位,早把铁木真“不要内斗”的遗训扔到九霄天外去了。

    他们不趁大梁国最衰弱的时机伐梁,反而展开激烈厮杀,历时长达四年之久。

    在这场内战中,蒙古兵死伤极其惨重。

    1264年,八月,数度战败的阿里不哥力竭投降,被忽必烈幽禁,后来被忽必烈毒死。

    1271年,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国古”改为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之义。

    1272年,元帝忽必烈起倾国之兵,再举伐梁。

    这一仗,打了三年。

    元军直扑汴京,兵临城下那天,梁哀帝一夜白头。

    1275年夏,元军顶着梁军的火铳,火炮攻破汴京城,忽必烈身先士卒,杀进城中。

    双方在巷战中展开最后的肉搏战。

    御林军全军覆没。

    梁哀帝全身是伤,右手上,拿着仅剩的那一把太祖戒刀。

    年纪轻轻的梁哀帝,满头白发上,全是敌人的血。血顺着白发,一滴一滴的朝着地下滴落。

    忽必烈这辈子见识过无数英雄在他的屠刀面前下跪乞降。

    这些人,有的是敌国酋长,有的是敌国皇帝,有的甚至都已经一把胡子了,却贪生怕死,跪在自己面前大叫“爷爷饶命。”

    然而现在,他却从面前这个浑身是血的年轻君主身上看到了四个字:宁死不屈!

    于是他下令手下停止攻击。

    他看了看满地的尸体,又看了看这条街巷的左边,位于自己不远处,有一个狗洞。

    于是他饶有兴味的举起马鞭,指着梁哀帝,对他说:“这普天之下,能被朕瞧的起的人,还真没有几个,你大梁皇帝算一个。你若投降,朕保你富贵终生。你若不降,可从狗洞中爬出去,日后乞讨为生,朕饶你一死。”

    梁哀帝看了看狗洞,那个狗洞甚是低矮。他知道,如果要从狗洞爬出去,就得先对着忽必烈所站立的位置跪下,才能弯下腰爬出去。

    梁哀帝仰天大笑。

    他举起太祖戒刀,狠命的朝着自己脸上划去。

    纵横十九道,划了个血肉模糊。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且先划烂这张脸,让祖宗认不出这个不肖子孙!”

    言讫,哀帝横握太祖戒刀,置于脖颈,自戕而死。

    他那瘦弱的身子倒了下来,戒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

    忽必烈双臂抱胸,俯身致敬。蒙古人最敬重勇士,其它将士见皇帝如此礼敬敌人,也纷纷躬身致拜。

    “大梁皇帝,没有一个孬种,胜过徽钦二鼠多矣!传朕旨意,厚葬大梁皇帝!从现在起,但得梁地,一概不得屠城!”

    忽必烈对着哀帝的尸身再次行礼,转身离去。

    哀帝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他宁死不辱,不学那猪狗不如的徽钦二帝,受到了敌人的尊敬。

    公元1275年秋,忽必烈占领大梁全境,梁亡。

    大梁帝室后人,逃至山林避难。

    梁太祖起于山林,归于山林。

    成吉思汗起于翰难河,其后人被明成祖朱棣打回翰难河。

    所谓未来,不过就是往昔。

第243章 大结局:朱元璋重燃明教火() 
最快更新水浒武松传最新章节!

    公元1276年,元帝忽必烈伐宋。

    元军接连攻克一个又一个重镇,又打破大宋都城临安,大宋王朝风雨飘摇。

    大宋君臣继续南逃,组织军民抵抗。

    公元1278年十二月,民族英雄,抗元名臣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崖山,令其投降,文天祥拒之。

    大船经过零丁洋,文天祥留下绝命诗,传唱千古: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已经成为千古名句,至今读来令人洒泪。

    大宋国土沦丧,公元1279年三月,退守崖山的最后一支宋军被元军击败,大宋王朝气数已尽。

    大宋最后一个战时丞相陆秀夫泪湿前襟,对七岁的小皇帝赵昺最后一次行君臣之礼,说出了此生最后一句话:

    “国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许国了!”

    赵昺正襟还礼,流泪道:“朕与国家共存亡!”

    不愧是赵匡胤的后人,小皇帝年仅七岁,却如此有种,实是令人敬佩!比起赵光义的后人徽钦二帝,其人格胜出十亿倍!

    陆秀夫背负着小皇帝,投海而死。

    后宫、诸臣、军民、百姓号哭震天,蹈海相从者甚众,七日,浮尸十万具。

    至此,天下归于一统。

    大元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中原大地,只不过是元帝国直接统治的一部分。

    这个有能力在马背上打天下的王朝,却没有能力在马背上治理天下。

    他们对治下子民实行了极其残暴的统治,还把人民分成等级,其中以蒙古人等级最高贵,汉人等级最低贱。

    他们对汉人进行了熬肉煎油一般的压榨。

    从这个帝国建立那天起,各路反抗势力就没消停过。

    他们有能力击垮汉人的身体,却无法击垮他们的精神。

    文天祥被俘后,忽必烈爱其才华,又想以他为样板,树立一个投降的典型。

    怎奈关押了很多年,文天祥就是不肯归降。

    宁做大宋鬼,也不屑做大元的高官!

    忽必烈无奈,只得成全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