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大帅道:“我说太子啊,你到底是年轻,思虑的少啊!隋太子在炀帝面前逞功,结果被炀帝废掉,唐藩王李恪智挫颉利可汗,抢了太子李承乾和皇帝李世民的风头,最后结局多惨?往日历历在目,岂可不以史为鉴?皇上令你监军,是要替你铺路,功成之后,须知有多少人嫉妒你?你理应归功于皇上,你怎么敢抢皇上的风头啊?这岂不是取死之道?”
太子听了,后背汗如雨下:“多谢先生教诲!”
萧大帅道:“你要知道,朝堂之上,最难坐的就是太子之位!不能干,不行,皇上肯定要废你,太能干更不行,那样死的更快!自古以来,有多少太子倒在这个位子上,被自己的老爹亲手玩残?太子殿下,臣一心为社稷,今天这话,出了这个门,咱俩最好永远也别再提起。”
太子道:“天幸有先生教我。那咱们先令人露布告捷,然后兵马撤回,一切照旧,回宫陛见后,我就说儿臣不敢贪功,全托父皇洪福,如何?”
萧大帅笑道:“太子聪明过人,大梁有福了。”
回到汴京,太子只字不言功,无数人请他喝庆功酒,他一概推辞,尾巴夹的比谁都紧。梁帝嘴上不说,心下却大喜,认为太子功成不居,公心为国,并且不结党。
转眼到了梁帝寿辰,各地官员提前赶到汴京来庆贺,实在走不开的,就派人来贺。远在暹罗的李俊也来了。当然,梁帝的至亲,清河县知县,兄长武植也来了。
早在梁山之时,武松虽是梁山之主,但那时他和属下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主仆关系淡些,兄弟之情更多些。
但他登上皇位之后,一切都变了,他成了高高在上的九鼎至尊,坐拥生杀大权,时迁等人再也不敢叫他哥哥了,武大郎再也不敢叫他兄弟了,卢俊义、林冲再也不敢称他为师弟了。这些和武松关系最近的人,无论是私底下还是在朝堂上,见了武松都毕恭毕敬的叫声“陛下”。
寿宴开始,群臣上殿,静侯梁帝升座。梁帝从侧殿行至龙椅上,端正坐下,群臣山呼万岁。
大宴开席,众人想着如今大梁国的基业已经这般广大,顿觉豪气冲天,开怀畅饮。
梁帝令太子和诸子一齐给武大郎磕头,行后辈礼。
众人齐呼伯父,磕了三个头。
在大梁诸臣之中,武大郎几乎没有任何战功,然而却从始至终都是梁帝最为器重的人。
当年要是没有他的养育之恩,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
梁帝智慧卓绝,他绝不允许他手下的官员出现德不配位的情形,是以私底下再怎么厚爱他的哥哥,也绝不给他封高官。
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让他做过小县的知县,再派上几个正人君子匡正他,协助他,这些来年,他兢兢业业,倒也没出过什么差错。武大郎天性善良,从不虐民,老百姓非常爱戴他。
他看着弟弟有这般成就,看着太子年纪轻轻有这般出息,他打心眼里高兴。太子小的时候,武大郎天天抱着他,亲他的小嘴蛋,爱他胜过自己的孩子。
己有八分醉意的武大郎问了他兄弟一个问题:“皇上,你为何给其它皇子封王,却唯独不给太子封王呢?”
梁帝笑道:“以后整个天下都是他的,岂止一王?”
太子面色如常,毫无狂喜之太态。
武大郎心道:“你小子喜怒不形于色,年纪轻轻就己有这般心机,难怪你爹这么爱你。”
寿宴在热烈的气氛下圆满结束,文武百官退散,梁帝屏退所有人,只留下其兄长武大郎一人,与他亲切交谈,晚上与他同睡。
武大郎死活不同意,梁帝强之,他跪在地上不起来,还是不肯。
梁帝只好作罢,任他去外面睡。
当晚,贵妃琼英侍寝。
第二天,梁帝仍然舍不得放武大郎走,再次把他请进宫来,务必要他盘桓几日。
武大郎诚惶诚恐的跪在武松脚下,口称敬谢皇恩。
“皇兄,知县这个差事,可是一县之内的最高政务官,上任这么多年,感觉劳累吗?”梁帝问道。
“臣本无此才德,多亏陛下破格拨擢,臣方能忝居此位,陛下为臣选拨了许多精通文墨之人协助臣,臣并不觉得劳累。”武大郎恭敬道。
“朕听人说,皇兄恪尽职守,忙碌政事,有时忙的连午饭都顾不上吃,皇兄如此操劳政事,朕心下甚慰,然皇兄的身体要紧,不要太过劳累,须多注意休息啊!你可不能刚上任几年,就给朕累倒了啊!虽说君臣有别,但皇兄到底是朕最亲密的人啊!”梁帝拉住武大郎手,激动道。
“陛下!”武大郎强忍着即将流出的泪水,道:“臣得陛下如此宠幸,若不能胜任知县一职,岂不是丢尽了陛下的脸?臣生性愚钝,但臣并无奸恶之心,臣相信只要每天勤习政事,定会勤能补拙,为陛下效忠贞之职!”
第224章 有原谅的时候,就有不原谅的时候()
最快更新水浒武松传最新章节!
梁帝舍不得兄长,留他在京城待了十天,方准他回去。
在这十天内,梁军镇守大将关胜、呼延灼从淮西传来好消息,淮西割剧势力的匪首王庆不肯归降大梁,依据山崄负隅顽抗,更兼残虐士卒,将士离心。李助和其侄子李懹发动政变,杀了王庆,事泄,这对叔侄又被王庆的数千亲信围攻而死。搏斗中,柳元、潘忠、上官义等大将在重伤李助之后,皆死在李助剑下。这位一心想要另寻宝剑,找萧大帅报仇的金剑先生,就此了帐,与他的手下们结伴去了黄泉路。
关胜和呼延灼接到石秀发来的机密情报,立刻挥兵攻入山林,淮西余众粮草不敷,走投无路,皆降。这个在宋金两国眼皮底下存在了这么长时间的小政权,终致灭亡。
至此,原伪齐全境,尽数平定。
领地广袤的大梁国,一片歌舞升平,梁帝尽选良吏治理天下,废黜贪官,百姓安居乐业。
阳谷县,黄昏。
武大郎不是一个天资多高的人。
相反,他资质极其平庸,但也不至于是弱智水平。
在梁山,他做大管家,他弟弟给他配了好几名得力副手,他性子和善,能听进不同意见,从不倚老卖老,和大伙相处的很融洽。他这大管家做的不敢说多好,但也没出过什么大差错。
在阳谷小县做知县,也是这样,虽然他和文武双全,政绩天下第一的宋安平没法比,但好在他勤能补拙,手下也很得力,倒也没把阳谷县给治理坏。
他广下基层,走讨山野遗贤,关心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求教治理小县城的知识。
遇到鳏寡孤独,他也尽力接济,反正他那皇帝弟弟赏他的钱早己破亿,四个儿子每人一份,仍显大富大余,剩下的钱仍然够他做善事。
他的四个儿子都成家了,老大老二都是肥差,老三老四是文职,没有一个成大材的,但也没有一个费心的。他们的官职全是大梁衙门里的低等职事,好在不用像他武大郎当年卖炊饼那样风吹日晒了。
武大郎家教极严,他允许孩子没有大出息,但绝不允许孩子们做违法的事。老大想利用钱多的优势囤积居奇,扰乱物价,被他亲手痛打三十棍,还警告他,再敢胡来,把你送到你叔叔那里去,让你尝尝天牢的滋味。
老大伏首认错,从此老老实实,再不敢有邪恶。
武大郎语重心长的告诉四个儿子:“此等大富大贵,皆是二叔所赐,但如果你们的所做所为要是敢触犯国法,丢了你叔叔的脸,裴大人那里可从来不容情!去年大将军卢俊义的小舅子犯法,谁求情也没用,裴大人还是把他斩了!”
四个儿子吓的不敢作声,从此全都规规矩矩。
武大郎的小妾给他生了两个女儿,也都出门子了,嫁的全是衣食无忧,知礼知义的仁孝人家。
武大郎有钱有权了,却并未改变朴素勤俭的本质。
阳谷旧人,无论是曾经帮助过他的,还是伤害过他的,他都一视同仁。
当年的阳谷知县,曾经因打虎赏他弟弟一千贯钱的那位,早己故去,他家业衰落,两个儿子落魄,也都是武大郎在看顾,给他们在衙门里安排了职事,用以谋生。
当年与他有旧怨的王婆子亦己故去,他的儿子孔武有力,只是为人木讷,不会谗佞,做了半辈子苦力活。
阳谷县招捕头,他想去报名,有人劝他:“你娘当年算计过武知县,人家现在成了气候,不报复你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