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英国人在谈判中有意提到的苏联所占据的中国领土问题,武德清的回答是:“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会收复,但时机要由我们自己掌握,不劳贵方忧心。若贵方真有诚意,不妨先把占据我国的领土归还给我们!”直接将英国人的话给堵住。
对于南进集团挺进山南以来所俘虏的英国人,以及此前在新疆喀什噶尔被扣押的外交人员和侨民,人民军方面同意将其全部遣返。其中,在山南被俘虏的英国人将分别在吉大港和茂卢释放,而新疆被扣押人员,则将在中国国内神池释放。
终,停火协议由双方谈判代表以及程威远、陈致远、奥金莱克、萨默维尔先后签字,并在6月2日双方换文之后,正式生效。当然,为了维护英国人的面子,在协议生效后,经赵振中同意,陈致远等人以人民军山南联合指挥部名义,与英军印缅战区司令部共同发表声明,称“为了维护印缅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为将来以和平方式政治解决彼此间的争端,人民军与英印、英缅方面达成停火协议。自即日起停火协议生效,孟加拉湾北部一带海域恢复正常……”
能逼得老牌帝国在自己面前低头,消息传开后,人民军下一片欢呼!国内各界民众,在听说人民军竟打得英国人签字求和后,也是扬眉吐气,与有荣焉。而身处西北的民众,更是一片欢腾!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百年里就一直是向洋人签字求和。一次次的屈辱后,除了一些热血儿女仍在为这片古老的华夏土地和这古老的中华民族而奔波、呐喊,甚至抛头颅、洒热血之外,大多普通民众已经深深的麻木了,又何曾想过洋人竟也有向中国人求和的那天?
“这是西北的胜利,但这也是中国的胜利,是华夏民族的胜利!”
“但有西北在,列强能奈何!”
……
国内一些报刊纷纷发表文章,讴歌西北的的胜利。
老蒋虽然也认为这是民族和国家的胜利,但面对国内人心渐向西北的形势,却感到深深地失落:“胜利是西北的,不是我们的。”
对于陈致远等人所取得的这一结果,赵振中也极为兴奋。他公开说道:“这虽然只是个停火协定,但却是中国近百年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件!它不但标志着人民军和我们民众党领导力量的进步巨大,已能够与老牌帝国抗衡并能取得胜利,更标志着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近百年来的屈辱史从今后,要彻底改写了!”
此前,人民军曾在新疆抗击苏军并取得胜利,也曾收复蒙古西部,但前者是在自己国土抗击外敌入侵,后者则是打击地方民族分裂势力。若说此前的行动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那么现在人民军在山南的行动就已经是开疆拓土了!其间差别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国内因西北的胜利而民族情绪高涨,而英国国内除了一些有识之士为日不落帝国的前途忧心忡忡外,绝大多数民众却并不在意遥远的、与自己根本就不沾边的印度、缅甸形势。
造成这一结果的却要归咎于英国国内长期以来盛行的和平主义。一个比较出名的事例是33年牛津大学俱乐部的学生,竟通过了一项“本院绝不为国王和祖国而战的决议”。而这一行动不但没有受到英国主流舆论的谴责,反而得到了英国媒体和民众的一片叫好声。
在这样的形势下,也就难怪洞察英国未来局势险恶、一再呼吁加强战备的丘吉尔被视为“战争贩子”,更在议院里坐了十年冷板凳了。
尽管已经预料到了停火协议的结果,可当这一结果真的传到英国本土后,丘吉尔仍然被国民的无动于衷而深深刺痛。他看得很清楚,虽然这次停火协议中并未涉及到人民军所占据区域的权属问题,可承认人民军对其控制区域的实际占领就已经是最大的问题!就好象暴风雨大作的夜晚,房门被狂风吹开一条缝隙后,在暴风雨的作用下,缝隙会很快扩大,最终整个房门甚至整所房屋都可能被狂风卷天空,然后重重的摔个粉碎!
但英国自一战后,国内和平主义盛行,还有长期以来的军备废弛,都让英国无法在眼下扩大同人民军的战事。停火只是无奈之下不得已的选择。道理虽然明白,可丘吉尔仍然感到悲哀,也为大英帝国的前途充满担忧。
事实,人民军和英军之间就印缅问题达成的停火协议,也是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导致的判断严重偏差的结果。
赵振中原本准备控制住所占领的区域后,承受被英国人封锁两年的结果,等欧战爆发再谋求吉大港等地的通商、通航。毕竟,国内中、日间的战事很可能会象历史那样如期爆发。届时,人民军空军力量收缩之下,是难以长期封锁孟加拉湾的。
而英国人却因印度、缅甸内部兴起的反英潮流,以及战败后引发的意大利、德国对英国在中东、非洲和大西洋利益的挑战,急于抽调特混舰队的舰船到其他区域,也急于抽调奥金莱克所指挥的近10万地面部队平息印度、缅甸内部纷争。在前方将领判断出人民军无意进一步扩张的前提下,英国政府急于缓和印缅局势也就不难理解。
“就这样停火了?”谈判结果达成后,作为历史事件的参与人,程威远高兴之余却也感到些许遗憾,“要是再过一两年,等我们在缅甸那边修好道路,完全可以把英国人占据云南南部地区都收复回来。现在有了这一纸文,到时候可多少就有些嘴皮官司打了。”
“你就知足!”陈致远先是瞪了他一眼,随即又乐道,“别静想美事了,也不看看我们这次占了多大便宜。就我们现在占领的区域,已足以抵得过英国人历次占领的我国云南南部领土了。哪怕是连本带利算,我们也不吃亏。更何况,我们还占了阿萨姆和吉大港呢!”
“道理我也明白。就是怕在这边一待几年,没仗打。”叹了口气,程威远又道,“通过这一仗,我算看出来了,在山南这边,空军要挑大梁,将来海军的作用也少不了。而停火协议一签订,我们连钻山沟、密林的机会也几乎没有了。”
“空军和海军自有其优势,可我们地面部队也有自身优势,不要妄自菲薄。”陈致远思量着说道,“以前先生就说过,在西方世界,协定只是双方在力量相差不大,或互有顾忌,相互牵制之下暂时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协定一经签定就面临着将被撕毁或被突破的命运。力量相差悬殊者之间,是不存在什么协定的。英国人虽然和我们签订了一纸文,可只要他们自认获得了超越我们的优势后,就一定会重新挑起战火!所以,我们决不能懈怠,一定要把部队训练成先生所说的热带密林作战的精锐!应对今后这一带所可能发生的战事!”
第八章 :烽火狂燃(三)()
在清末之前,缅甸北部的密支那、腊戍、南掌等地都属于中国领土。194年和197年,清政府先后同英国人签署了两个涉及到边界问题的条约。但其中,两个条约有关缅甸北部边界的内容却有互相矛盾的地方,由此也就产生了边界争议。
在30年代中期,高黎贡山以西、密支那北部的梅恩开江南段以北、阿萨姆东北部突入缅甸方向的尖端与桑加连线以东的总计约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仍属中国版图。不过,在南京当局制定的地图,对阿萨姆东北部与桑加连线却标注着“中缅未定界”的字样。
实际,从清末到民国,为了满足自己对中国领土的贪婪胃口,英国人自缅甸北部入侵中国的行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继与清政府197年所达成的边界条约之后,1900年2月,英军攻击高黎贡山的片马。但因当地军民抵抗,英军未能得逞。
910年底,英军再次进攻片马,并于次年1月占领该地。
913年,英军在片马同中**队发生战斗后,开始设立官吏对当地进行实际管理。
其后,英国人又在1927年实现了对野人山一带缅北区域的有效管制。
也就是说,在人民军进占缅甸北部之前,包括密支那以北地区在内的原属中国领土已被英国人实际占领!但除了1929年云南地方政府对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外,却未见南京当局有过其他任何主张领土主权的实质性行动!
有此前的屈辱史实在,此番人民军以“抗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名义进军缅北并迫使英国人低头,不但师出有名,更因一战功成而大涨国人的心气!
通过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