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就算姚古所部为了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但是汾州一线的张灏所部,绝对没有按兵不动的可能,因为张灏是太原知府张孝纯的儿子。种师中全力解救他的老爹,张灏岂能不拼命进兵夹击?可是败报中说,张灏没有出兵。”
“这是第二个疑点。”李宪点点头:“还有没有?”
韦冬宁满脸疑惑:“最后的结局是,在熊岭仅仅支撑了一天一夜,就全军溃败,种师中被完颜娄室的次子完颜谋衍斩杀。也就是说,种师中所部十万人马长驱直入,前后转战十一天。最后完颜娄室从代州和五台山出兵夹击,种师中仅仅抵挡一天就战死了。我想知道的是,完颜娄室究竟出动了多少兵力?”
李宪摆摆手:“你别急,我根据自己的分析给你解释一下。首先,种师中也好,其他宋军也罢,面对外敌必然失败,是毫无疑问的。这不是部队战斗力的问题,而是大宋朝廷的体制决定的,导致大宋朝的军队是三国之中最无能的军队。”
韦冬宁不明所以:“为什么?”
“你没有关心过大宋军队,所以有这个疑问。”李宪冷哼一声:“大宋军队分为禁军、厢军、民军、番军,无论如何划分等级,大宋军队都属于变相的雇佣军。哦,你不懂没关系。”
“雇佣军的意思,你按时发军饷,他们就在部队里面维持训练。如果你要对外打仗,那就必须另外准备大量的奖励。大宋兵丁不是为朝廷打仗,而是为奖励打仗,这才是核心所在。”
“你应该还记得,第一次救援并州城,种师闵出动十万人马兵分四路。他的意思是一战成功,所以携带了大量作为战功奖励的财物。没想到一个照面全军覆没,所有物资都落到完颜娄室手中。”
“种师中奉命返回平定州起兵,因为时间紧迫,根本来不及筹集奖励物资。加上朝廷再三催促,种师中只能仓促进兵。为了鼓舞全军奋勇向前,种师中给手下将士承诺了很多好处。”
“没错,种师中所部连胜三阵,逼迫完颜银术可紧急求援,这应该是真的。可就是因为连胜三阵,才导致种师中一夜败亡。这不是完颜娄室很厉害,也不是种师中无能,而是天意。”
韦冬宁听得瞠目结舌:“我不明白。”
“别说你不明白,连老子都不明白!”李宪似乎是咬牙切齿地说道:“因为种师中并不是被完颜娄室打败了,而是被奖励物资给打败了!种师中实际上没有携带奖励物资,此前三次胜仗之后,他当然没有办法兑现奖励诺言。”
“完颜娄室命令次子完颜谋衍,率领两万大军紧急南下增援,实际上对种师中没有致命威胁。可是他拿不出奖励物资,十万大军利用夜晚全部潜逃。完颜谋衍率部杀上来的时候,种师中身边只剩下老种家核心子弟一百多人。”
“你想想看,种师中察觉完颜娄室所部南下增援,赶紧命令部队后撤五十里,占据了熊岭要点,这样就和寿阳的四方山连成一线,构成了一字长蛇阵。女真铁骑固然厉害,可是种师中把部队放在山里,骑兵还有个屁的用啊?”
“为什么会这样啊?”韦冬宁惊呼一声:“我一直就在怀疑,即便是伸长了脖子让敌人来杀,十万大军要全部杀光,一天时间只怕也杀不完。原来,种师中的大军是自己溃散了,根本就不是完颜娄室打败的。”
李宪叹了口气:“不光种师中的十万大军是自己溃散的,此前的张叔夜三万青州军,同样是自己溃散的。因为张叔夜认为自己是到京城勤王的,作战奖励应该朝廷拿出来,不应该让自己的青州出钱。不是将领无能,而是体制要命啊!”
韦冬宁突然想起另外一个问题:“公子,姚古和张灏的两路援军没有赶到预定地点,这又是怎么回事?”
李宪的脸色突然不好看了:“姚古夺回南关镇之后,前锋已经抵达太古、徐沟一线,距离榆次不足八十里。恰在此时,种师中突然命令部队向东北撤退五十里,实际上拉开了和姚古之间的距离。”
“按照一般常识,敌人突然大举增援,两支友军应该尽可能靠拢,构成犄角之势互相策应。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种师中、姚古两支部队不是想办法互相靠拢,而是故意拉开距离,这才是玄妙所在。”
“至于说到张灏没有如期赶到预定地点,这纯粹就是胡扯。你看看地图,这是我画出来的双方态势。从榆次赶到汾州以西找到张灏,就必须穿越女真鞑子的三道封锁线,中间还隔着汾水,这是不可能的!”
“据我所知,张灏所部就没有停止增援并州城。在种师中率部西进之前,张灏命令自己的副将古沆,率领八千人马猛攻交城县。古沆是河东正将,勇猛无敌,敌我双方血战三昼夜,所部八千人无一生还。”
听到这里,韦冬宁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第一,事实很清楚,张灏命令部队猛攻交城县,以牺牲八千人为代价,迫使完颜银术可全力应付,导致并州城东面兵力空虚。种师中能够一口气打到榆次县城,张灏起到了巨大的牵制作用。
第二,种师中因为没有携带奖励物资,虽然占领了榆次县城,却没有办法激励全军发起突袭,联合并州城内张孝纯、王禀的守军内外夹击,一举击溃并州城东面的敌军。
第三,真正贻误战机的并不是张灏,到底是不是姚古,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消息,暂时不能下结论。种师中虽然战死了,但是他身上同样有重大问题,至少也存在重大疑点。
第四,种师中已经看见并州城,实际上的确胜利在望,可是他紧接着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如果种师中真的从全局出发,就应该派出一支精锐的特遣部队,冲破敌人的包围圈,把粮草送进并州城。
作为史载“老成持重,为时名将”的种师中,绝对知道小小的并州城已经支撑不住了,急需外援注入活力。
可是种师中并没有想办法支援城内防御,别说增援兵力,哪怕是一粒粮食、一支箭矢也没有想办法送进去,而是突然后撤五十里。
在完颜娄室援军抵达之前,包围并州城的完颜银术可只有四万人。张灏为了救援自己的父亲张孝纯,还在猛攻并州城西南的交城县,完颜银术可必须派主力应付。
由此可见,并州城东面绝对没有四万敌人,甚至连两万人都没有,这是毫无疑问的。
种师中以十万之众,组建一支两万人的突击部队,全力突破当面的围城之敌,打进城中协同防御,不能做到吗?鬼都不相信!
但是种师中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声令下全军撤退,究竟是为什么?
种家军号称大宋擎天之柱,被历代史家竭力吹嘘,误导后人千余年。
种家军一夜溃散,种师中在熊岭被杀,完颜谋衍兵不血刃杀到盘陀岭。
姚古坐山观虎斗的如意算盘没有打响,敌人的鬼头大刀已经砍到了他头上,六万大军一触即溃。
李宪生气的是,大宋军阀在国破家亡之际,究竟在想什么?只有神仙才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种师中在熊岭被杀,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
生气有用吗?简直毫无意义。
因为大宋的败亡,是由于君臣无耻造成的,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0763、群臣大辩论()
搬别人的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次大规模救援太原府彻底失败,大宋的麻烦来了。不是一个麻烦,而是一大堆麻烦。
第一个麻烦,高俅死了。
高俅死了本来不是麻烦,小皇帝赵桓怀念高俅曾经为自己立下的功劳,认为高俅开府仪同三司,天子当挂孝举哀,举国同悲。
高俅的级别起码相当于国。务院总理。按后世的说法,就应该降半旗致哀,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可是,自以为绝顶忠君的李若水磕头出血,拼死上奏:“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李若水的确忠君,但同样是无耻文人。他认为:高俅没有进士及第,和当年的狄青一样粗鄙不堪,居然窃居高位,起码应该和童贯、王黼、蔡京、蔡攸等人一样,剥夺所有官秩,枭首示众。
小皇帝赵桓正在悲痛之中,一怒之下没有理他。可是这个李若水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联络更多的文人再次上奏。
小皇帝赵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