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三百多人的真实身份是水鬼,每个人都有一套皮水靠。就像目前寒冬腊月,他们利用一根细铜管伸出水面换气,也可以在水底潜伏一昼夜,金兵不可能发现!他们失去了船家,现在是我们飞狐军的战士。”
李宪由衷地表示赞赏:“没想到你也学会了招兵买马,这件事情干得好!至于无家可归的那些女孩子,都交给凤儿吧。”
韦冬宁秀眉一皱:“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她们不会骑马。不然的话,此前也不会那么被动。”
李宪大手一挥:“现在金兵的注意力都在汴梁城方向,我们就占领十里铺镇,暂时控制祥符县,让那些姑娘们学会骑马!”
恰在此时,曹瑛来到帐篷:“公子,韩琮和雷彦兴求见!”
0712、练新兵,祥符县待机()
韩琮、雷彦兴,是何灌老将军的左右军统制,看起来大概有三十多岁。
他们在固有历史上已经战死,因为李宪得出现,两个人现在活蹦乱跳。
韩琮身背一把铁剑,身材略显魁梧。雷彦兴挎着一口腰刀,却显得瘦弱一些。
对于历史上的两位赤胆忠心之人,李宪不敢怠慢,赶紧迎出去抱拳说道:“韩将军、雷将军,不知你们两位见我有何指教?听说何蓟将军重伤,不知道情况如何了。”
见到这两个人,李宪才明白不是陌生人,而是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熟人。
想当初,完颜京在快活林宴请李宪,主要陪客就是老将军何灌。
那个时候的李宪,一心想着如何应付完颜京,对于站在何灌身后的两个家将,都没有心情询问名字。
没曾想今日再次见面,李宪才知道是韩琮和雷彦兴。当年西北地区的侠客,武功身手都不错。
军人之间没那么多废话,唱赞歌是后人的事情,李宪没有涉及何灌老将军舍身成仁的经过。
韩琮抱拳说道:“仙长,老将军的遗体、少将军何蓟,已经派人送进城去了。老将军府上还有两个儿子,老二何藓应该能够妥善处理。我们这支部队是被朝廷抛弃的,所以不想回去看别人的白眼,希望仙长能够收留。”
“不合适!”李宪赶紧摇头:“谈收留就见外了,但是你们留下不合适。想必你们知道,我们这些人没有家眷拖累,所以才能四海为家。你们不一样,京城内还有家小。听我一句劝,赶紧回城带着家小远走高飞。”
雷彦兴满脸苦笑:“仙长有所不知,我们当初是敬佩老将军的为人,所以甘愿追随他,希望能够做一些事情。没曾想,朝廷对于纯武将出身的人,根本正眼都不瞧一眼。少将军何蓟立下无数功劳,也就封了个宣赞舍人。”
“至于我们两个,到现在也没有品序。老将军日常赏赐几个钱,也不够养活多人。所谓家小,说起来都丢人。我们家里都只有一个浑家,一个粗使丫头,并没有什么家产。只要仙长垂怜,我们马上就可以把浑家接出城。”
李宪知道雷彦兴说的是实情,何蓟的确是宣赞舍人,狗屁地位都没有。
宣赞舍人,由武将的后代子弟担任,就是皇宫外面东西两道门(上合门)的门子。宣,就是高呼。赞,就是报出来人的身份,一般指官职。
读者君应该看过后世宫廷剧,皇帝突然想起召见某人,近侍太监就会跑到门口叫一嗓子:“宣某某人觐见——”
宫外大门处的“宣赞舍人”马上接着吼一嗓子:“宣某某人觐见——”就把内宫的旨意传到宫外。
皇城骑卫、或者是外事小太监得到消息,就如飞也似跑到某人家里去通知(美其名曰:传皇上口谕)。跑路传信的人还行,别人都会打赏小费,不会白跑一趟。
等到那个人来到皇宫门口,宣赞舍人又吼一嗓子:“某某某,奉旨觐见——”
宣赞舍人,要求嗓子好,中气足,能够吼出气势,相当于后世的“扩音器”,根本就不算什么官职,也就谈不上什么地位。
何灌老将军可是禁军三殿帅之一,他的长子都得不到重用,韩琮和雷彦兴不过是亲兵出身,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出头之日。
想到两位忠勇之士的遭遇,李宪心头不忍:“就你们两位,还有没有其他人要留下的?”
韩琮点点头:“被仙长救出来一千一百多人,在京城有家有口的八百多人已经返回京城。剩下两百九十三人,都是从西北老家刚招进来的,算是我们两个人的亲兵。”
加上韩琮、雷彦兴就是两百九十五人,都是血战余生,见证了四千多人阵亡,完全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只要稍加训练就是好兵。
李宪点点头,很快把飞狐军的编制介绍一遍,然后才说道:“我的部队主要在蔚州,河南是临时整编出来的,警卫营和护旗营都只有两个连的架子。你们原来就是何老将军的亲兵,大概相当于我这里的警卫连。”
“两百九十五人编成警卫营第三连,超编十三人我也不打散。谁当连长,谁当副连长,还有四个正副排长,都由你们自己定,怎么样?警卫营长孟威,副营长陈团,大家都认识,你们确定之后告诉他俩就可以。”
增加一个警卫连,这都是小事情,拿下祥符县十里铺镇才是李宪的目标。
祥符县,京城近郊的富裕县,这里粮草富足,人口稠密。十里铺镇,就是祥符县的县治所在地。
本来李宪还师出无名,但是韩琮和雷彦兴加入之后情况变了。他们是朝廷官军,而且刚血战一场逃出来,都是官军的全套装备,衣服上布满血迹,身上的杀气还没消散。
根据李宪的命令,副连长雷彦兴带领一个排返回京城安顿家眷,连长韩琮带领三个排直奔十里铺镇。
进入镇子之后,李宪才发现警讯四起,当官的早就跑了,不法分子四处抢劫,好多房子都冒浓烟,老百姓也纷纷外逃。
李宪一看情况不好,赶紧下达一连串的命令:“韩琮带领第三警卫连立即占领县衙,查封所有库房!李明和李达的第一连、李成和李旺的第二连立即分散行动,把趁乱抢劫的不法分子全部抓起来,强。奸妇女的全部在街头枭首示众!”
所谓乱世用重典,古人果然没说错。
这一通忙乱,转眼就是一天。随着一百多人被杀,大街上挂满人头,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李宪不仅没有觉得轻松,神经反而越绷越紧:“李飞凤的警卫排进驻县衙,清查所有库房。李明和李达的第一连在镇北布防,李成和李旺的第二连在镇东布防,韩琮和雷彦兴的第三连作为机动力量,同时负责镇内治安。”
不能怪李宪着急,黄河以南已经一百多年没有经历战争,现在灭国战争已经打到家门口,所有老百姓都惊慌失措。
李宪知道历史轨迹,所以他没有阻止百姓外逃,而是让韦冬宁发出布告,通报了两路金兵的进兵路线,提醒那些决定外逃的百姓,尽可能带上紧要物品往南逃,不要往东西两个方向乱窜,以免遭遇不测之祸。
但是有一批人还是被控制起来,这就是制造御前军器所“西广备作坊”的工匠。
制造御前军器所下辖东西广备,也就是“广备攻城作”,包括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金火作、大小木作、大小炉作、皮作、麻作和窟子作,其中金火作、大小木作就在十里铺镇。
大宋官军的兵器,李宪用屁股都看不上。所以他要就地取材,给韩琮和雷彦兴的第三连打造一批兵器。
大宋官军的制式兵器是木柄红缨枪,飞狐军的一条原则,就是男人不准用这种“木柄花枪”。
大宋军队的木柄花枪,碰到大辽、大金的骑兵,之所以会一败涂地,就是因为敌人一刀砍过来,你横枪一架,咔嚓一声,连枪带人全都劈成两半!
韩琮和雷彦兴的第三连,现在都是木柄长枪,必须立即更换。
李宪来自后世,观念根深蒂固:即便使用一根直径25毫米的螺纹钢筋,杀伤力也比手臂粗细的木棍强百倍。
正因为如此,李宪把那些被抓起来工匠集中起来,按照自己的要求立即锻造镔铁长矛。
不是锻造长枪,就是武林中判官笔的加长版。矛头是三棱形,长度一尺八寸。镔铁长矛全长范围在一米六——两米四,重量分为十八斤、二十四斤、二十七斤、三十二斤几个级别。
十八斤以下,李宪认为属于女兵的兵器。如果连十八斤的镔铁长矛都拿不动,这样的人立即卷铺盖滚蛋,如果有铺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