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建北宋-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的并州(太原)保卫战失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义胜军的三大将领李嗣本、耿守忠、韩常,在金兵一到就先后把雁门关、石岭关、天门关献出去投降了。

    谭稹耗费大把钱粮组建的义胜军,不仅没有遏制常胜军,也没有抵抗金兵,反而是大宋朝廷用两倍的军饷,给金国女真鞑子培养了一支生力军。

    想到这些事情,李宪心中很快就做了一个决定:“不行,宁可杀掉折可存这种倒行逆施之徒,也不能让幽云汉民含恨而死。”

    想归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外面究竟是怎么回事,朝廷官军和义胜军之间的矛盾到了什么程度,李宪并不十分清楚。

    李宪让石虎等人回去休息,然后对李天成说道:“天成,命令一个排的兄弟连夜出发,明日一大早混入繁峙县城,查清楚朝廷官军和义胜军的纠纷。另外安排一个排隐蔽赶到平型关,让萧焯严阵以待,千万不要主动出击。”

    韩杰去安排光裕堡的戒严措施,李天成去安排侦察人员,只有李宪无法入睡,一个人坐在衙门苦思冥想。

    说实话,真要对大宋官军下手,李宪也感到很为难。因为大宋朝并不是某一个人有问题,而是从根子上就腐朽了。

    杀一个人并不难,杀一批人也不难,难道把整个大宋朝的腐朽官员都杀光吗?

    “这他娘的也不行啊!真要杀的话,首先就应该把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赵家子孙全部杀光,然后彻底改超换代,废除尊儒崇道的腐朽制度。”

    李宪越想越生气,越生气就越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杀光了又该如何,难道老子亲自登基当皇帝吗?这不是什么好主意。让我弄一帮人打打杀杀还凑合,如果要老子当皇帝,那还真干不来。”

    事情的发展比李宪想象的更快,势头更猛。如果不是他两世为人,具有先知先觉的神通,肯定被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0153、繁峙县丐帮() 
折可存(1096年生人),今年二十七岁,字嗣长,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吉州知府张世景的女婿。晋阳兵统制,手下精锐骑兵五千余人。

    折氏家族世居云中,源出党项族,与鲜卑慕容氏通婚,乃一方豪强大族。宋史载:“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阨西北,中国赖之。”

    折氏受到宋太。祖赵匡胤“许以世袭”的特权,折家父子兄弟从此世袭府州。说穿了,折可存家族就是世代传承的地方军阀,家族利益高于一切。

    折可存最闪光的手笔有两件,第一是跟随童贯剿灭方腊起义,最后帮源洞屠杀七万战俘,把参与起义的妇女扒光了吊死在树林之中。

    第二是班师还朝途中,被张叔夜降服的宋江蟊贼再次倒戈造反,大宋皇帝赵佶一怒之下,命令折可存所部晋阳兵原地调头,在沂州境内把宋江等人一网打尽,全部就地枭首示众。

    为了贯彻执行宋金“海上之盟”的精神,折可存根据两河宣抚使童贯的命令,率部从晋阳北移,中军大帐设在崞县,部下分别占据雁门县、繁峙县。拱卫雁门关的同时,夹击西京大同的大辽契丹军队。

    童贯在燕山府两战两败,又耗费铜钱千万缗,结果买回来六座空城不说,还要每年给金国上贡“代税款”五十万缗。加上河北杨江、张迪、高托天等四贼造反始终无法平息,终于遭到政敌弹劾下台。

    一个权倾朝野的太监倒下了,无数争权夺利的太监站起来,就是大宋朝的现状,你不服气都不行。

    大宋皇帝赵佶的亲信太监谭稹脱颖而出,接替两河宣抚使全部职权,走马上任就干了一件大事——编练义胜军。

    这件事情对别人的影响稍微小一些,但是对折可存来说就是致命的。因为义胜军的驻扎范围,全部都和折可存重叠。

    义胜军的韩常右军就驻扎在代州,分布在雁门县和繁峙县;义胜军的耿守忠左军驻扎在忻州,分布在崞县、秀容县。

    从谭稹的立场来说,他的本意就是要对童贯提拔的嫡系部下进行制衡,同时培养自己的势力。

    谭稹是老太监出身,官场上争权夺利的套路熟极而流。给折可存上眼药水,也属于官场上的正常套路。

    他的言下之意很清楚:如果你折可存不听咱家的,等到义胜军具备战斗力,咱家就把你的军队裁撤了。

    从军队指挥的角度来说,小小的崞县同时出现了两个司令部,虽然表面上军队的数量剧增,可一旦打起仗来,究竟谁听谁的?

    折可存的内心纠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耿守忠和韩常的两支部队加起来,总兵力超过三万人,是自己的六倍。

    祖传的地方军阀,自然拥有恶狗护食的经验。折可存用屁股都能够想明白:谭稹这不是要对抗外敌,分明是想寻机收拾自己。

    李宪两世为人,当然明白最浅显的道理:官场上的权力争夺,属于最残酷、最血腥的战斗,和正义无关。

    干儿子李天成头脑简单,并不知道自己的爹爹脑袋里想了些什么。他不过是遵命行事,争取把爹爹的命令超水平发挥出来。

    李宪命令李天成派出一个排潜入繁峙县,结果李天成让副营长韩杰留在光裕堡主持大局,他自己改行当排长,亲自带队渗透繁峙县。

    李天成原来是郭小乙手下的小叫花子,所以他的套路还是叫花子。

    随着李天成一声令下,特种营一连一排七十一人换成破衣烂衫,全部变成了标准的叫花子,拧着捡来的木棒和竹棍当打狗棒,仅仅在左臂上绑着一把三棱刺。

    李天成带着这些人当天晚上就离开光裕堡,准备在第二天一大早从四门混入繁峙县城中,完成李宪交代的侦察任务。

    人要走背字,喝凉水都塞牙。

    李天成才十四五岁,对外面的情况并不了解。加上他们初来乍到,而且还是晚上拿下光裕堡,对四周的地理环境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从光裕堡到繁峙县城,必须经过一个地方:公主寺。

    公主寺位于官道南侧一处峭壁上,通行道路险峻异常,乃是北魏诚信公主为逃避红尘之苦出家修行而建。

    历经战火之后,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只有一座过殿还能遮风避雨,勉强算得上完好。

    按说这种狐狼出没之地不应该有人,起码在深更半夜不应该有人才对。

    可是今天出了鬼了,公主寺这里不仅有人,而且有很多人。

    本来公主寺里面有没有人都无所谓,因为公主寺在官道南侧五里开外,就算里面聚集两万人,也绝对不会影响官道的正常通行。

    公主寺里面肯定没有两万人,李天成实际上只看见了六个人,六个打着火把的人。

    “繁峙团在此公干,是朋友就请借道。”

    一声低沉的断喝传来,穿透力却极强,看来还是一个内家拳好手,李天成不由自主停住了脚步。

    “营长,对方说的是个啥意思?”身后的契丹战士莫名其妙。

    李天成低声说道:“对方说他们是繁峙团,好像在这附近办什么事,让我们绕道而行。”

    “繁峙团?什么是繁峙团?”战士们还是满头雾水。

    沉吟半晌,李天成才不确定地说道:“具体的我也说不上来。郭小乙大哥曾经好像说过,江湖上通都大邑的行乞弟子,一般都有自己的团伙,而且按照行乞的地点为名。这个繁峙团,应该就是繁峙县及其周边的行乞弟子。”

    “营长,你不是说自己也是叫花子出身吗?如果对方也是叫花子,你们就是一路人,应该可以放我们过去吧?”契丹战士对中原文化一窍不通,所以才会刨根究底。

    果然,李天成就有些不耐烦了:“你们懂个屁呀,以为当叫花子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团里面等级森严,下面的行乞弟子每天都要按照规定缴纳供奉,否则就会把你打得半死。当初在保州城的时候,老子坚决不交供奉,所以从来就没加入保州团,属于没有后台的野丐。”

    经过李天成一解释,战士们终于明白了许多:“营长没有入团,却在保州城内混得风生水起,真了不起!”

    “你们知道什么?”李天成没好气似的说道:“刚开始我年纪小力气也小,如果不是郭小乙大哥仗义相救,有一次差点儿被打死了。随着我慢慢长大,力气越来越大,三五个人根本打不赢我,这才在棚户区站稳脚跟。后来跟着爹爹,我才有今天。”

    听李天成这么一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