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他没有立刻回前线,反而告了假,打算回云南去一趟了,蔡锷是有风流性格的,不是好色的风流,而是随性的风流,随性而为的洒脱,让他在跟随他的那些军官中很有感染力,但其实他这种性格很不适合当官。

    蔡锷走出总统府的时候,发现杨潮被一群记者给堵住了,问着各种问题,他没有停留,悄悄的就走了。

    “我们打算重建海军。海军牺牲的那些战士都是壮士、都是好汉。我们的海军没有亡,因为我们的人还在。大总统已经答应拨款10亿,将重新打造以30艘超级无畏舰为核心的强大舰队。我们的海军只会比以前更强大,更有力量,而且充满保家卫国热情和勇气,会让试图侵犯我们还将的人掂量掂量,侮辱中国的代价。”

    杨潮大肆夸赞着海军,他刚才已经提出重建海军,黎元洪没有拒绝的道理,黎元洪十分聪明,如果一件能够让杨潮不痛快,而且又不损他的威严的事情,他倒是可以做做,但是重建海军这种事,现在他没有任何理由去做。

    因为在海军付出巨大牺牲,刘冠雄和萨镇冰两位元老阵亡的情况下,他如果说不重建海军,那是要被全国谴责的。

    “请问杨大人,有专家说这次海战中国海军之所以能够拖住日本海军,而不是早早被日本海军灭亡,是因为飞艇的关系。有人说这是天上的舰队打败了海上的舰队,海军其实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如果没有海军,只要飞艇部队付出重大伤亡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消灭日本海军。”

    一个记者说道,他说的是最近流行的一种说法,还有一篇专门以《天上舰队》为名的报道,详细的讲解了这次海战,认为海军死的完全没有意义。

    杨潮沉着脸驳斥道:“这是哪门子的专家?我说三条:第一,如果没有我们的海军跟日本海军鏖战了半天,让日本士兵精疲力尽,我们的飞艇是不敢空袭的,那等于自杀;第二,如果没有海军堵住日本海军,根本不可能对他们做到全歼;第三,如果没有中国海军用同归于尽的大无畏精神将日本海军缠住,并且抱着大无畏精神请求飞艇不顾他们伤亡的轰炸,也根本就没有机会全歼日本海军。所以这次海战,不单单是空军的胜利,更是海军的胜利。”

    说完杨潮让人推开记者,匆忙离开,坐上了一辆黑色奔驰,这是德国人用飞艇送过来的礼物,感谢他提前兑付200亿马克贷款。

    从北京离开直接去烟台,烟台医院中此时安置了大量的伤员,大都是海军和空军伤员,上次海战中被救治过来的,人数达到了3万人,其中2万5千多都是海军官兵。

    “海军一定会重建。你们可要快快好起来,负责组建工作就落在你们身上了。”

    杨潮安抚着一个个海军军官,这次海战的荣誉必须落在海军身上,相比空军和陆军,他们更需要荣誉。

    只有荣誉,才能让大陆民族的海军拥有战斗力,因为他们没有使命感和紧迫感,是不具备海洋民族那种将保家卫国的责任始终抗在自己肩头,他们是国家第一道也往往是最后一道防线。

    海战才过去了一天,消息也刚刚出去,就有各种歪评,让杨潮有些气恼。

    离开医院就指示王求,让他立刻开动宣传机器,请各路专家、伪专家,大力分析,鼓励赞扬海军的表现,这次海战海军至少占据了八成的作用。

    王求这次积极多了,也沉稳多了。

    被免职后,他精心于实业,几年内不断的革新生产工艺,产量从最初的一百吨,到一万吨,现在已经扩张到了五万吨,各种技术也基本成熟。

    尼龙已经确定为专门做替代生丝的产品,腈纶用来替代羊毛,涤纶用来替代棉花等等。

    但是也有问题,洛克菲勒提高了石油价格。

    对洛克菲勒来说,他一直在开创石油产品的道路,石油从一开始只能提供点灯的煤油,后来开始作为发动机的燃料,开始提炼药物,现在中国人的发明证明,石油竟然还能成为身上穿的衣服。

    这如何不让洛克菲勒感到兴奋,但同时他需要将这种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扩大自己石油帝国的威力,控制穿衣,这种意义比药物更加重要,因为药物对石油的消耗量,是微乎其微的,而穿衣,则是除了燃料之外,又一种可以大规模消耗石油的产业。

    所以洛克菲勒的意图是,希望通过控制石油逼迫中国人跟他合作,他不需要独占这种利益,但是他需要控制,就像他垄断美国石油市场那样,他将垄断人类的衣服。

    幸好美国人提价了,英国人在波斯的油田,却大规模供应,英国人的金库都快空了,此时他们急需要出口来赚银子。

    当第一次得知洛克菲勒提价后,杨潮险些就要开挖东营油田了,但是深思熟虑一番后,他忍住了,决定把这里的石油资源留给子孙!(。)

第二百六十六节 与大英帝国和解() 
“你可以考虑一下跟英国人合作。美国人太贪婪了,他们恨不能吞了你的骨头。英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在波斯开采石油,通过印度洋到缅甸然后走滇缅铁路可以方便的到云南。这个距离可比美国近多了。”

    “而且大英帝国可不是美国那群乡巴佬,人家是绅士,不会跟你斤斤计较的。这场仗打完后,英国还是英国,就像以前几百年来一样,人家还是世界帝国。美国人那个球样,八百年都改不了。”

    王求很意外杨潮的态度,他认识的杨潮,以前可是对大英帝国不假辞色的。

    但是现在听杨潮的口气,活脱一个亲英分子,一个大英帝国的崇拜者啊。

    虽然不知道自己这个理事长是什么心思,王求也只能点头:“在下会考虑的。”

    他现在还不是很急迫,因为开战后,英国人缓解了他的压力,他不需要在跟洛克菲勒掰扯了,现在反而是洛克菲勒的人在不断找他,但是他现在连洛克菲勒的人见都不见。

    王求可不是一个真正的商人,他跟张謇一样,所谓的实业救国而已,实业能救国他们才做实业,实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商人做实业的目的,在是因为利润,实业能赚钱,他们办实业,实业不能赚钱了,他们就不会办了,这是两种动机,决定了两种不同的人和做事方法。

    而且王求跟张謇还不一样,他的功业心更重,更想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所以这次因为米青去了广东,他得意重新出任宣传部长,对这个机会可是十分重视的,做起事来十分积极,化纤厂的事情完全交给了手下人去做,他自己全心全力的做党务,一定不能重犯上次那种因为企业不顺利,而忽略党务的错误。

    王求走后。杨潮开始思索。

    他可不是贸然让王求跟大英帝国亲近的,这是有很深的战略目的。

    战争打到现在,虽然协约国和同盟国依然在僵持,但是杨潮深信德国是必败的。地缘政治决定他们必输无疑,人力物力都赶不上英国人,现在这种消耗战德国人根本玩不起。

    但是战后呢,中国现在的势头,显然已经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地位。战后英国人肯定还是要回来的,如果日本存在,他们肯定选择支持日本制衡中国,维持东亚的平衡,这是一个世界帝国必然要做的。

    但是杨潮击垮日本,彻底控制日本后,英国人如果要在进入东亚这个区域,就少不了跟中国合作了。

    相比美国,杨潮更倾向于跟英国合作,毕竟美国的潜力太大了。任由这个家伙成长,成为世界霸主可就扳不倒了。

    但是英国人不一样,英国人可是很识时务的,当他们的力量不足以支撑他们做一个大英帝国的时候,他们懂得主动收缩,做一个小小的联合王国就能满足。

    英国人的这种大国民向小国民突变的心态,让人十分费解,一个辉煌的大帝国的人民,如何在短短几十年中,就安然接受一个次区域强国地位的?

    如果二战后英国人仍然不放弃做一个大帝国的话。不提印度,就仅仅是英国本岛,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的人力物力。也依然可以支持他们做一个大帝国,但是他们收缩了,拱手将霸权交给了美国,支持美国取代他们跟苏联对抗。

    而且英国人比种族主义观念强烈,比一直不肯放弃大国心态的法国,更容易接纳中国这样的非基督教国家。所以现在该开始跟英国人和解了,希望能取代美国跟英国的关系,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