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张令行,你少在哪里嘚瑟。要不是子丰,你能知道这里有卤水?你能知道这卓筒井之法?”

    “这倒也是。可是为啥就偏让我碰上了呢?哈哈哈哈~~~怎么样,你羡慕吗?嫉妒吗?”

    “好了,别显摆了。赶紧说正事。我们都是偷偷从涪陵郡跑出来的。把会开完了我们就得赶紧走。万一被朝廷的人发现了陛下心里会很不痛快的。”

    “喏,兄长,请兄长示下。”

    “我来问你,现在打了多少口井?每日出盐量是多少?”

    “喏,兄长,各位股东。最近大半年,自贡亭这边一共打了三十五口盐井,其中有三十二口已经出卤。这三十二口盐井中,有二十九口伴生天然气。因为每月都有新的盐井出卤,所以这每日出卤量都是变化的。小弟这里最新的数据是前天的,嗯,前天的出卤量是一万八千石卤水。”

    “这每日伴生的天然气用来熬盐够用么?卤水的出盐量是多少?”

    “兄长,足够的!这伴生天然气不光熬盐够了,连整个自贡亭每日的生火煮饭都是够用的。卤水的出盐量嘛,兄长,我们这里的卤水真是质地绝佳的卤水啊,一石卤水,熬干之后一般可以得盐五升。比起我大汉其他盐场一石卤水只能得盐一升整整高了五倍!非但如此,这里的卤水熬干后,杂质极少,盐粒细软洁白,不需要任何提纯都是上好的精盐!”

    这里是盐都嘛,卤水出盐量有百分之五实属正常。而且自贡出产的井盐,其氯化钠含量高达99%以上。剩下的1%里,也含有丰富的碘。可以说,如果全蜀汉的老百姓都能普遍的吃上自贡盐,什么“民有菜色”啊,比较常见的大脖子病(因为缺碘引起的甲亢),都会得到彻底的扭转。

    “这么算下来,一天的产盐量就是900石,一个月就是27000石,一年就是……”糜照简单的心算之后情不自禁的用手捂住了自己的嘴:“三十二万四千石!”

    可是关彝下面的话更让糜照崩溃!

    “怎么才这么点,你这半年都在干什么!”

    还没等糜照替张遵说情,张遵自己已经朝着关彝深鞠一躬:“兄长恕罪,这卓筒井虽然出盐量极大,但无奈它是窄口深井,要打到卤水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目前自贡亭这边最深的一口井,打下去七十仗,整整耗时三个月,所以……”

    “罢了,是为兄太着急了。现在朝廷的司盐校尉给咱们盐场的买价是多少?”

    “说到这个,兄长,小弟也是一肚子的火啊。司盐校尉给我们的价钱是每石两百钱!”

    “什么!他们怎么不去抢!子丰,你知不知道我糜家商号从这里进盐价钱是多少?每石八百钱!”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蜀汉、东吴、曹魏三国的盐政都是全部专卖制:盐场归国家所有,生产、运输、销售全部为国家掌控。

    而自贡亭的盐场因为关彝和刘禅的协议,实行的是就场专卖制:这里的盐场属于复兴社。盐生产出来后全部卖给国家。然后其他商人到这里向国家购买。

    这个新制度的提出,确实遭到了蜀汉官僚体系尤其是司盐校尉的激烈反对,但在关彝表示可以公开卓筒井技术并且刘禅当着朝廷官员背书:只此一例,绝不再开后。这个新制度才勉强得到了执行。

    但是谁都知道最大的暴利是垄断,以前蜀汉的司盐校尉全权把控了蜀汉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现在这份垄断破了一个大口子,你说人家怎么高兴得起来?所以司盐校尉府给自贡亭的盐定价极低!

    实话实说,200钱一石这个价钱对于有伴生天然气熬盐的复兴社来说,并不是无利可图的。张遵就私下向关彝表示:扣除人工成本后,净利润可以达到100钱一石。最近这半年,自贡亭的食盐产量累计已经达到了七万石。复兴社光是这一块净利润就有七百万。

    但是这里面有七成是刘禅的,一成是黄皓的。复兴社实际拿到手的只有一百四十万!

    钱赚得少一点倒是小事。本来关彝打的就是藏兵于此的打算:只要这里的盐业生产能够替他养活一万以上的产业工人那就足够了。

    真正让他火大的是,司盐校尉府以两百钱一石的价格收购了他的盐,转手却以八百钱卖给商人——商人也是要逐利的,而且还要加上运输、销售的成本——这样一来,最后自贡盐卖到老百姓手里的时候,差不多还是一千两百钱一石!这个价钱比东汉黄巾之乱前贵了三倍,比现在的曹魏贵了六分之一,比东吴贵了五分之一!

    蜀汉的老百姓还是吃不起盐!民有菜色,满地大脖子的现状还是得不到改变!

    这样对百姓的剥削到了极致的政权,难怪曹魏打来的时候,从益州世家到普通百姓都不想抵抗了!

    “这样不行,如此民心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到时候伪魏打来的时候,谁会支持我们抵抗呢?”

    可是这样的话关彝也只能对自己的伙伴说说——元从派现在还没有彻底掌控蜀汉的政权啊。

    “罢了,开会吧。快点开完了我们回去了。”

    随着关彝的指示,马过开始了发言:“景耀二年,我复兴社涪陵郡这边的产业……累计流水一亿七千万……扣除新招工人农民的安家费、工人工钱、生产成本、复兴学堂等支出后,毛利有五千八百万。交赴给永安兵团四千万后,纯利是一千八百万。另外,由于我涪陵郡不用再向永安兵团输送粮食,所以今年额外省下了大约十万石粮食……”

    “糜家商社今年的流水达到了六亿,净利润一亿,按照股权置换协议,要拨给复兴社三千万。”

    “江阳郡这边的复兴盐业,扣除给陛下的股份后,获利一百四十万。三叔(关索)这半年从南中转运来三千余人,遵选择了一千壮丁安排入盐场做工,剩下的安置到汉安县开垦荒地。这些人的工钱什么的已经计入成本扣除,但从南中买人的钱我还欠着孟琰那厮。呃,这笔钱一共是两千两百万。”

    “这笔钱赶紧的转给孟琰,他毕竟不是我们复兴社的人。这样算下来,整个复兴社今年的结余是三千三百万。”

    “我等谨为兄长(太守)贺!”

    “哎,别说这些!”关彝烦躁的挥挥手:“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诸位,我的意见是,今年暂时不分红。这笔钱用来扩大明年的生产。明年,也就是景耀三年,涪陵郡这边的目标是吸纳一万人以上的五溪蛮下山,开垦二十万亩荒地。争取从景耀四年开始不再向外购买粮食……自贡亭这边的目标是,产盐量提升十倍!从业工人增长五倍!”

第七十五章 无愧于曹姓(一)() 
蜀汉景耀三年,曹魏甘露五年(西元260年)。五月初五,深夜,亥时。

    洛阳城里,曹魏大将军府的宽大书房里,数十只巨大的景耀蜡正在灼灼发光,耀眼的火光下,一个大约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一手捂着嘴打着哈欠,一手仍然对着案几上的竹简奋笔疾书。

    这正是这个时代,东亚大陆上最有权势的男人——曹魏大将军、开府、录尚书事司马昭。

    “子上啊,已经亥时了,为何还不歇息?”

    “哦,啊?是元姬啊。真是不好意思,让你这么晚还要过来。”

    作为这个时代的男人,一妻多妾乃是常态。王元姬此时已经四十三岁,作为一个生了四个孩子的女人,到了这个年纪,早就已经是姿色全无。所以司马昭已经多年不去她房间了。

    但所谓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女人单靠姿色,只能博得男人一时半会的关注。要想长久的把男人栓在身边,靠的只能是自身的才华。

    而作为王朗的孙女,王肃的女儿,王元姬就是一个才华出众到了极点的女子。虽然夫妻两人已经分房居住很多年了,但司马昭的精神仍然寄托在王元姬身上,对王元姬始终充满了尊重。

    “你前些时日不是刚刚病了一场么?怎么今晚又看这些奏表这么晚?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是要注意保养身体。”

    “呵呵呵,我这不是想着现在多做一点,以后就可以早点休息么?”司马昭对着自己的原配微微一笑,站起身来拉住王元姬的手:“正好元姬来了,就请帮我念一念这份折子吧。为夫这会眼睛是有点疼了。”

    “善。”王元姬也不推脱,款款入座后拿起一份折子轻声的念道:“下官荆州刺史鲁芝奏报大将军,甘露五年以来,荆州境内私盐猖獗……私盐粒白质优,远胜江夏官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