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安静,很安静。送诸葛瞻出了大门,关仪和廖化回到书房,彼此都没有说话。待得过了好一会,关仪猛然起身,将书房的一个花瓶狠狠的摔在地上:“竖子!欺人太甚!”
“哎,子丰啊。诸葛思远虽然过于傲气。但此人出仕以来,对外不以权谋私,对内能严肃诸葛家的家人,让其紧守规矩,不中饱私囊。还算是个君子。”
“叔祖,彝当然知道这厮品德上是个君子。但是这样的君子,实在是太讨厌!”
“哎,吾当然知道汝心有不忿。不过刚才汝在诸葛思远面前的对答非常好。如此,也算是与汝的打算不谋而合。此事,当可成了。”
“嗯,还要累叔祖帮彝物色幕僚人选。”
“嗯,此乃吾分内之事。汝头七之后就可出门。三个月孝期满后才可上任。这段时间吾会安排汝和一些青年才俊见面的。”
“如此多谢叔祖了。”
“无妨,天色不早了,吾就回去了。”
“彝送送叔祖。”
————分割线————————
三国时期的人口问题:
在本书中,猪脚控制的人口数量是猪脚钱粮、兵力的根本。所以在这里要对人口做详细的说明。
中华帝国历朝历代的人口,从来都是让历史学家头疼的问题。因为国家账面上的人口和社会实际的人口,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国家账面上的人口,除了官员、商人、工匠以外,主要是自耕农。这是要给国家缴税的。而一般来说,社会上的实际人口,总是大于国家账面上的人口:世家大族隐匿的、深山老林不在国家有效统治范围之内的、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的名字从国家账面上抹掉逃避税收的。等等等等。
一般来说,国家政治清明,中央政府强而有力的时候,国家账面人口和社会实际人口比较接近。反之就相差悬殊。
具体到三国时期。蜀汉灭国时国家账户上有口九十四万。曹魏禅让时国家账户上人口四百四十三万。东吴灭国时国家账户上人口二百三十万。
注意,这只是国家账户上的人口。而实际人口呢?不清楚。但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推算,蜀汉实有人口四百万,东吴实有人口五百万,曹魏实有人口一千三百万。
蜀汉在诸葛亮执政时期,打压地主豪强,保护自耕农。国家掌控的人口至少在一百万以上。蜀汉后期,陈袛执政,蜀汉的国家政策执行率降低,豪强势力抬头,对自耕农的吞并加剧,就出现了蜀汉的实际人口在增长,但政府控制的人口在下降,国家的力量也不断衰弱的局面。
第六章 求知涪陵郡(四)()
送走廖化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关府里晚膳的时间已经过了。不过这个也没啥,作为现在关府的当家人,家主大人饿了是不需要担心吃食问题的。
庖厨的下人们迅速的弄出来一大桌菜肴,可是关仪看着这些东西却无法下筷。
东汉三国时代,没有炒菜这个概念。所有的食物只能是蒸煮。而蒸煮的调料也不过葱、姜、蒜、盐、酱油、醋几种而已。花椒蜀汉的地域里倒是有很多,但是那玩意没有辣椒搭配就不太遭人喜欢。而味精呢,先别说这个时代的人没有注意到这个东西。就算关仪作为一个穿越者知道生产这种东西其实不难。但是这种要么需要大量海带、海藻,要么需要大量粮食制作的东西,在蜀汉这个不沿海,粮食绝大多数要供应军队的国家,也是万万不可想象的。
所以,短期内,关仪的口腹之欲是无法解决哪。对了,小爷还有穿越过来唯一的金手指呢。
草草的将别人看来是美味,对关仪来说无异于嚼蜡的食物倒进胃里。回到自己的房间,落上门条。取出一把小刀,放到烛台上反复的加热消毒。之后待刀片温度降下来后,关仪微微的吐了一口气。迅速的将这颗实验室刚刚培育出来的超级土豆切成了四块。
“小七。”
“奴婢在。”
“去找四个花盆来,盆里装满土。”
没得办法,这时候是九月份,气温并不低。必须把土豆种下去,否则最多三个月,这颗土豆就会烂掉。虽然这时候并不是种植土豆的适宜季节,但谁让自己穿的那么不是时候呢?也只有死马当活马医了。
关小七默默的为关仪安排好了一切,一点也没有问自己那高贵的家主为什么突然要搞盆栽。待得看到关仪将手里的事情忙完以后才开口道:“家主,刚才公主殿下托人过来捎话。说是若家主进膳完了,就请到她那边去一下。”
那个波涛汹涌的寡嫂,在这么夜深人静的时候要见我?难道是要和我发展一场不伦之恋么?哈哈哈,想想是可以的。但也仅仅是想想吧。
关仪穿越的这具身体,其实早就不是初哥了。想来也是,都二十三岁了嘛,在这个时代,绝对是大龄未婚青年了。实在是刘禅的儿子多得暴,女儿却少得可怜。刘禅的大女儿嫁给了诸葛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女儿出生。后来好不容易有了个女儿就是这位刘铃。那个时候关统、关彝兄弟都已经七岁了。所以关统就只有悲催的等了这位公主十六年。而嫡长子都没有成婚,关彝这个庶子就没办法成婚——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有暖房的丫头,也不妨碍他去CD的秦楼楚馆逢场作戏。
可惜,十六年的等待只换来了不到一年的短暂相聚……哎……自己的这位嫂嫂也是可怜人啊。
东汉三国时代,理学并未兴起。妇女丧夫改嫁社会都是很宽容的。所以,这位嫂嫂找自己干什么呢?要谈改嫁的事情么?
“关彝见过嫂嫂。”
“叔叔不必多礼,叔叔请坐。”
“多谢嫂嫂,不知嫂嫂叫关彝过来……”
“叔叔,姎本是妇人,按理不该参合男人之间的事情。可是刚才诸葛思远来访,可是有什么让叔叔为难的地方?姎是关家的人,只要诸葛思远有什么让叔叔为难的地方。姎可以进宫找父皇争辩一二。”
哦!原来不是说改嫁的事情,而是说给我争官位的事情啊!这嫂嫂人不错嘛。
听完刘铃的话,关仪猛的抬起头,很是大胆的与自己的嫂嫂四目相对。
“叔叔……”刘铃面对关仪侵略性的目光,非常惊慌的躲闪开了。只是暖玉般洁白无瑕的俏脸上,又飞快的浮上了一层红晕。
“累嫂嫂操心了。刚才诸葛思远确实对小弟的未来做了建议。大概的意思就是希望小弟不要留在CD,到边郡去任职。”
“啊!丞相家的公子怎么这样?我关家可是满门忠烈啊。怎么能如此刻薄?”
“嫂嫂不必如此。其实,远知外郡,也是关彝所求啊。”
“叔叔为何如此说?”
“嗯,嫂嫂请听关彝解释……”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只要涉及到了政治,都是无比复杂的。关彝,这个没落家族的官三代,其官职的任命,其实也牵扯到了方方面面。
刘备这个老板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厚道的,对自己的手下一般都不错。刘禅呢,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不是刻薄寡恩的主儿,对当年追随自己老爸辛苦创业的元从派后人,总的来说比较大方:你要做事,可以的。比如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赵广。人家家教好,保持了武将的传统,也不愿意留在CD纸醉金迷。他们要跟着大将军姜维在野战军团吃苦。那没问题,就派你们去跟着姜维北伐就是了。
你是废材,不想做事。可以的,高官厚禄把你养起来——虽然蜀汉国小力弱,民户偏少。但刘禅对元从派的后人是从来不吝封赏的。糜家、简家、张家乃至以前的关家,都是这样。
但是刘禅这样的举动,是让东州派、益州派非常非常不满意的:凭什么这些元从的废物后人们啥都不用做就可以高官厚禄?凭什么我们东州派自从吴懿死了之后就开始边缘化。凭什么我们益州派一天到晚出钱出粮支持北伐,还要在政治上被打压?
蜀汉建国三十五年,东州派、益州派的不满一日甚过一日。特别是荆州派的最后一个大佬,大将军费祎被刺杀后。这种不满可以说是毫无顾忌的宣泄了出来。成为蜀汉朝局动荡的一个根源。
现在,蜀汉的尚书令是陈袛。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优秀治政高手。蜀汉自建国以来,执政的位置第一次落到了荆州派之外的人手中——陈袛的祖籍是豫州的汝南郡。小的时候父母双亡,故而被外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