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新昌侯司马炎,慢辱天地,悖道逆礼。其祖孙三代,皆微末之良家子。故舞阳侯司马懿者,幸得太祖简拔,遂得供职朝堂。之后高祖、烈祖赏赐不绝,屡加重用。懿之子孙,或侯或君。自古君待臣之厚,闻所未闻矣!然,司马家惘顾君恩,不思尽忠报效。但为狼子野心,一心谋朝篡位。自高平陵起,杀戮忠良,剪除异己。洛河之水,常为司马家而赤之!先有沧髯老贼司马懿者,斩杀宗室,威逼君上。又有暴虐荒淫之司马师者,残杀发妻,肆意废立!更有猖獗而丧心病狂如司马昭者,手刃皇帝,天下骇然!至狂狈之司马炎者,逼迫今上,篡夺其位。司马家祖孙四人者,矫托天命,伪作符书。欺惑众庶,震怒上帝。反戾饰文,以为祥瑞。戏弄神祗,歌颂祸殃。忠臣义士,或逐或杀。无耻小人,加官进爵。其颠倒黑白,荣辱反置者。司马氏诚开天辟地第一无耻之尤也!
其篡位以来,对内暴虐,残民害民不知凡几。对外一以言之,丧师失地尔。一战败于西陵,二战败于襄阳,三战败于街亭,四战败于长安。荆州折半,雍凉尽丧。百姓哀嚎于野,士兵暴尸于外……其无能鼠辈之名,非司马家名不符实乎?
曹悌者,大魏太祖武皇帝嫡脉,先任城威王讳章者嫡孙。奋曹氏诸世之余烈,得友邦及忠臣义士之襄助。遂在大魏景元九年九月初五,于魏兴郡即魏王位!拜张虎为前将军,张雄为右将军,徐霸为左将军,乐肇为后将军。更有名臣后裔,魏家虎贲数十万集结于此。誓必斩杀叛逆,屠尽司马,方可解乾坤于倒悬!
今大魏再兴。已有魏兴三郡。数十万虎贲,皆忠义之精锐,以此击贼,势如破竹!晋之苟延残喘,颓亡之势。实乃显现。今我大魏,威命四布,宣风中岳。兴灭继绝,封定关东,遵太祖之旧制,修烈祖之遗德。有不从命,武军平之。然后还师振旅,橐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庶无负子之责!’”
……
“哇~~~!”听着裴秀抑扬顿挫的读着曹悌的檄文,听着曹悌把司马家的丑事掀了个底儿掉。司马炎只觉得羞怒攻心,在猛然吐出一口鲜血后,一下子昏了过去。
这段檄文写得我肝肠寸断~~~~~~写历史文真的是又穷又作!
第三六六章 不得不出兵(一)()
? 曹魏余脉在魏兴郡扬旗,对于晋国中央来说,是没得选择的:必须出兵将其镇压!
晋吴两国,都不是穿越者执政的季汉。两国的统治者从内心深处都不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倚仗,也认识不到泥腿子们的力量。所以,当关彝力排众议,在六年前借着查处贪官的契机,派出司闻使在季汉各个主要县城展开宣讲,把国内外大事进行通报的时候。两国统治者都对其举动报以鄙视和嘲笑:到底是枣贩子出身的下贱胚,完全不懂礼法。居然妄想跟泥腿子讲道理。
可是现在这种局面下,司马炎才明白,这宣讲,其实是有好处的。
对于关彝来说,由于实行大规模宣讲,所以季汉全国的舆论权不属于世家,而是属于大司马府。就这次曹魏扬旗事件,关彝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向雍凉益三州百姓承认:是,以前曹魏篡了汉,现在我们却支持曹魏的余脉称王。为什么呢,此一时彼一时嘛。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是晋国,能够威胁我们大汉生存的也只有晋国。谁能给晋国添麻烦,我们就支持谁。要不然,等着晋国积聚好了力量来消灭我们么?晋国消灭了大汉,你们这些老百姓有什么好?三十税一的政策变为五十亩征税上限,未成年人的算赋口赋要加收,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要来欺压你们,九品中正制回归,你们将永世为奴……所以啊,我们不能让晋国消灭我们,我们要不断给晋国找麻烦。
这么一套宣传坚持不懈的四五年搞下来,至少益州的老百姓们早就对大司马府有了盲从心理。而晋国则被彻底妖魔化了。所以,这一次季汉政府一改以前把曹魏描述为十恶不赦的篡逆贼子的风向,反而公开的第一个承认了魏王国。季汉的百姓们一点都不觉得难以接受。
至于季汉政府内部,肯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或者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还是大骂关彝毫无原则毫无底线。不过他们的声音,谁关心?又有多少人能听得见?
但是同样的问题到了晋国,那就完全不同了。
晋国的百姓们只是负责耕田缴税,保障老爷们醉生梦死的牲畜而已。他们又听不懂人话,发不出人言。所以也不会对任何事情发表意见。
能够称之为人的,只能是晋国的士大夫们。
而晋国的士大夫分三种。
其一,没事吃吃五石散,闲了就清谈。说起来,当年李密出使洛阳,大谈了一阵“贵无论”。此时的清谈名士们,清一色的偏向贵无——不讲实务,讲实务的都是贱人。所以啊,曹魏扬旗不扬旗关我们屁事?俗!还是来选选今天清谈的话题吧。
其二,张口忠孝,闭口节义的伪君子。这些人在听到曹魏扬旗后是喊打喊杀声最大的。
其三,实用主义者。裴秀、贾充、杜预、马隆等人都是。在这些人看来,曹悌称不称王,也只能盘踞在上庸三郡。因为那里群山起伏,所以曹悌不称王晋国要剿灭也很难。同样因为那里地瘠民贫,曹悌称王了他也打不出来。所以,最好是别理他——国家在雍凉大败才刚刚过去一年,我们还有很多正事要去办呢!
而这群实用主义者,现在掌控了晋帝国的行政权、财权、军权乃至情报权。所以,虽然那群伪君子们叫嚷的声音很大,但单要压制这群家伙,还是不太难的。
可惜,晋国和很多王朝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的宗室力量非常强大!
前年和去年那场大战,因为司马望钝兵不前贻误战机,因为司马亮胡乱指挥导致襄阳失守。所以那时候司马炎一口气把所有坐镇地方的亲王全部召回,宗室们没敢吭声:那时候他们也怕万一在战场上到处失败,晋国一下子就这么灭了怎么办。
但是现在时间过去了一年,拥有大量地盘和人口的宗室们不满意了:怎么回事啊,这个国家到底是姓司马还是姓牛啊?我们这些风姿绰约,才华横溢的宗室们怎么能长期靠边站呢?
这次曹魏扬旗事件消息一传开,宗室们,尤其是宗室里的年轻人们,全都兴奋起来了:出兵!讨平叛逆!既是身为司马家的一员必须要尽的责任,也是抓兵拿权的好时机!
赵王司马伦为首,义阳王、汝南王、平原王、琅琊王等等,数十位亲王集体上书,要求朝廷发动大军讨伐叛逆,非如此不能显示晋帝国之正朔。如此强大的压力,轻而易举的摧毁了裴秀等人想把这件事压下来的一切努力。
所以,在紧接着召开的大朝会上,根本没有讨论要不要出兵的问题。
“陛下,叛逆曹悌从邺城潜逃,乃是臣监管不严。故而臣深感责任重大,愿意戴罪立功。请陛下给臣五千兵马,臣去上庸将那叛逆擒来,交由陛下发落!”
作为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伦从小不需要像他的哥哥那样为了将来支撑司马家而背负太多责任。加之他成长的时候司马懿的健康已经完全垮了,根本没多少精力来教育他。所以这位赵王爷的性格一直都非常轻佻。这一次,居然以自己办事不力为借口,直接找自己的侄儿要统帅权了。
“赵王且住口。”自己的这位九叔是个什么样,登基以来连受挫折的司马炎其实心里是很清楚的。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个叔叔做统帅。但是呢,宗室渴望重掌兵权的要求他心里也是清楚的。所以,这个时候他罕见的对着司马攸开了口。
“齐王乃是天下兵马大元帅,这次出兵,何人适合统兵?齐王可有人选?”
“陛下,魏逆扬旗,乃是影响国本的大事。臣愿亲自统兵前往。”
“诶,齐王在洛阳协助朕处理国事,朕片刻离不得齐王。所以齐王亲自挂帅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
哎,自己这位哥哥看来还是对自己深具戒心啊。可是除了自己,这司马家还有谁适合统兵呢?
司马孚么?老人家已经九十高龄了,这会就天天窝在家里等死,朝都上不了。司马望么?这位近些年身体也是极为不好的,这会儿站在朝堂上也就比死人多一口气而已。怎么上阵?
可是除了这两位,司马家就真的没有能打的了啊!相对而言,司马攸对自己倒是信心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