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汉的复兴-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传令兵匆匆离去,贾充和杜预都微微一笑,然后贾充开口道:“孝兴此意,是要示弱于敌么?”

    “车骑将军高见。下官位卑名浅,和享誉天下数十年的贾车骑以及在长安逼退姜贼的杜将军比起来是大大不如的。姜贼到底是征战了数十年的经年老将,下官就想用这样的方法,先让其大意。然后无论攻守,应该都能够以此寻找到机会。不过下官初来,就撤下两位的旗号,冒犯之处,还请多多宽待。”

    “哈哈哈哈,无妨。只要能杀杀这老贼的锐气,孝兴怎么做都是可以的。嗯,孝兴啊,既然陛下的旨意是让本官接到命令后就立刻回转洛阳,那本官这就走了。军情紧急,就不要送了。”

    “多谢车骑将军体谅。”

    贾充在这个时候走人是非常聪明的。司马炎已经明确命令他不要留在潼关干扰马隆的指挥,那他还死皮赖脸的留在这里风险就太大了:战胜了没他好处,战败了他要负连带责任。那他还在这里干嘛?

    “哎,咱们这位皇帝,似乎在逐渐开窍了啊?果然,战争抑或说挫折,是最能让一个人成长的了。”

    带着这样的情绪,贾充飞快的离开了潼关。而马隆则带着一众手下登上了潼关的第三道城墙(从东向西数第三道。反之则是第一道)。

    马隆这边刚刚登上城头,那边姜维的大军已经到了。

    遥遥看见潼关城楼上人影重重,姜维当然知道突袭的可能性是完全没有了。不过这也是在预料之中,所以姜维并没有什么沮丧。相反,在潼关城头上的诸多大旗里,他看见那面最大最高的统帅旗后差点笑出了声。

    这是一面什么样的大旗啊?嗯,旗是很大,连旗杆算起来都有一丈了。旗帜本身没有问题:白底金边,晋国的传统色。但是旗帜中间那个“马”字,根本就不是绣上去的,而是直接拿毛笔写上去,哦,画上去的。而且还是墨迹都没干就急匆匆的往旗杆上套。搞得白色底色的旗面上到处都是污渍。

    “本将乃是大汉大将军姜维姜伯约,城楼上何人主事,出来答话!”

    城楼上先是隐约的传来诸如“放下弓箭”之类的号令,然后一个中气十足却又夹杂着一点慌乱的声音响起:“本将,呃,在下大晋潼关守备马隆马孝兴,见过姜老将军。”

    马隆马孝兴?哪里来的弱鸡?听都没听过。

    (蜀汉司闻曹:怪我咯?可是我们获取晋国主要军事将领的情报都来不及,怎么会关注一个区区的公安厅长?而且还是兖州这种几十年都没有打过仗的内地州公安厅厅长?)

    “恕我姜维久在益州,孤陋寡闻。未知马将军是哪里人?来此之前身居何职?”

    “不敢。在下乃是东平平陆人士。早年一直在兖州任职。幸得我国尚书令推荐,使我来此潼关。”说完这句话后,马隆得意的一笑:“哈哈哈,姜老将军,你到底晚来了一步!本将不过早你一个时辰抵达此地。虽然时间尚短,但只要本将来到这里,潼关,就是你永远无法逾越的天堑!”

    “哧~~~”真是一个愚蠢、狂妄的傻缺啊。摇摇头,暗暗耻笑了马隆一番后,姜维重新抬头:“晋国在关中大败,损兵折将二十五万。当此之时,汉兴晋亡,已是天下大势!马将军何不认清形势,开关投降?”

    “是何言也!想我马隆,原先不过是兖州的武猛从事,得尚书令赏识,让我镇守国家要害之地,岂可轻易言降?姜老将军,马隆敬你是沙场前辈,所以才与你说上几句。若是老将军再做癫狂之言,休怪马隆用弓箭伺候你了!”

    回归本阵后,姜维对赵统笑笑:“现在晋国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若是那杜元凯在此,我倒要慎重一点。可是没想到晋皇居然听信裴秀那样从未上过战场的人推荐,派了一个根本不知兵的人来镇守潼关。罢了罢了,就让老夫来教这厮如何做人吧。”

    “呵呵呵,大将军,接下来我们如何做?”

    “先派人上山伐木,打造攻城器械。另外,那马隆年轻气盛,又是第一次上战场。这种人,要么胆怯,要么莽撞。所以,最近几天晚上我们要注意对方来偷营。”

    “知道了,末将这就传令下去。”

    ……

    而在另一边,潼关关城内。

    “诸位,马隆以前在兖州也着重研究姜贼的生平和战例。此人在军略上确实称得上是当代大家。但却有两个很大的弱点。其一,胆大!爱冒险!其二,若有大胜,则易骄狂。昔年他在洮水大战中击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斩首三万级后就志得意满,不思返回益州休养生息,反而赖在凉州不走。同时邓车骑那时候刚刚被派到陇西,声名不显,他就无视邓车骑的种种部署。结果终于导致段谷之败。今日我在城墙上故意示弱于他,就是要让他轻敌。”

    “都督方才在城墙上做得很好,若是事先不知道都督示弱以敌的庙算,就连我等都要对都督心生鄙视了。既然如此,都督,我们今晚去偷营么?”

    “呵呵呵,偷营是要去偷的,但绝不是现在。本将一定要努力给姜贼留下一个胆怯不敢战的印象后再去偷营。传令下去,全军上下紧闭关门,也不许在关城上对蜀贼进行挑衅。”

    “诺!”

    “再令,召集工匠,连夜按照洛阳送来的图纸打造新式的投石机!”

    “诺!”

第二九六章 晋国有新锐(五)() 
?    “启禀大司马,郿县、茂陵、渭河北岸等地的俘虏已经统计完毕,无伤或轻伤的,有六万三千余人。重伤无法恢复劳力的,有一万两千余人。”

    咦!居然有七万五千左右的俘虏?算上三万多逃亡的关中兵,这就意味着蜀汉在关中这边击杀的晋军士兵居然达到了十万多?啊,不,是居然只有十万?

    站在功利的角度来说,这晋军剩下来的人当然是越少越好。但是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人都是汉之子民。当然是越多越好。

    可是现在是蝗灾啊!夏蝗刚刚肆虐完毕,秋蝗马上就要来了。

    “哎这重伤的,十天后还能不死的,大概有多少?”

    “过找我军的医官统计了下,大约还能剩下八千余人。基本上都是断手断脚,从军不可能,耕田也基本不可能。”

    “这样吧,这些人,统一安排到安定郡去。我已经行文陈伯玉,让他在那边划一块地出来修建新的工坊。工坊旁边还要修建一个军马场。这些人都放到那里面去做工吧。若是还安置不下的,本官带头,我大汉上下官员的门房人员,统统换成这批人。”

    “妙哉,如此,剩下的那六万多降兵的心一下子就归我大汉了。”

    “呵呵呵,只能是稍安其心罢了。毕竟这些人的家眷还在关东呢。嗯,改之,说到这六万多降兵,你可有安置他们的去处?”

    “呃大司马,炎兴二年我们安置了十几万的战俘进入我大汉内地。炎兴四年,又安置了步家的五万家奴。炎兴五年,大将军在陇西大胜,又安置两万多降兵进入益州。接下来按照大司马的意思,还要安置十万氐人。我大汉到底是小国寡民,如果再把这批人充实进去不过不把这批人放到益州,又放到哪里去呢?”

    “是啊。所以我准备让这些人继续当兵。”

    “啊?大司马,这些人如您所言,大多都是关东兵,其家眷也都在关东。让他们直接进入我大汉的部队。”

    “呵呵呵,我准备让他们去凉州。”

    “凉州?”

    “嗯,我让仲英担任征西将军,以我大汉的一万骑兵为主,加上部分鲜卑、羌人的骑兵。带着这六万多降兵去西平郡。那个地方,汉人在当地的比例不足五成,粮食产量又多有不足。他们去了那里,只能紧紧依附于我大汉才能生存。”

    “然后呢?我们不可能长期长距离的给这么多人输送粮食吧?”

    “那是当然。我准备的粮食最多能供养雍凉两地百姓一年。一年后若是没有其他生发,大家都要饿死。所以他们在那里安定下来后,接下来仲英的任务就是淘裁羸弱,精选青壮。然后西进!”

    “西进?大司马的意思是再开西域?”

    “是啊,虽说曹魏、晋国都在西域设置有长史府。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作用。我大汉自武帝之后就始终能够对西域保持影响和统治,现在这个传统也该恢复起来了。短期内我也不求从西域捞到多少好处,先期给我解决这小十万人口的后勤供应就好。”

    “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