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入长安进行赈济。其中军属一定优先。但是你要知道,这个时代被抽出来当兵的,往往都是各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要是不在家的话,家里的老弱妇孺该怎么活呢?真的指望朝廷的官员们一一的前往慰问赈济?
所以,平时待在军营中不准外出也就罢了,如此大规模的攻城。有经验的关中老兵们在战斗中都会有意识的惜命、装死。然后趁着夜色偷偷离开战场,想法设法回家去。
“大司马容禀,今日参战的部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中本地部队”
“原来如此。哎,石苞久镇淮南,那里要发生灾害都是水灾,从未遇见过蝗灾,今日是我失策了。多谢子美提醒,嗯,子美,给璿冲传令,让他从北岸调拨两万中军过来。我们这边把剩下的关中兵都给调过去。”
“遵命!”
“嗯,诸位,接下来说一说明天的进攻”
“报大司马,贼营有使者前来。”
“哦?带上来。嗯,记住,把使者的双眼给蒙住!”
“喏!”
少顷,被蒙住双眼的罗袭只觉得眼前一阵明亮,紧接着,恢复了视力的双眼里就出现了一个面貌极为俊秀娇美,双眼却透着凶光的娘炮老头子。
这就是晋国的酋首石苞了吧?果然是石仲荣,娇无双啊。
虽然心里暗暗吐着槽,但到底是出身益州大族罗氏。罗袭在礼仪方面是没得挑剔的:“大汉大司马府步兵校尉罗袭罗子承,见过晋国诸位将军。”
“使者远来辛苦,本官乃是晋国大司马石苞。今日使者前来,那关子丰有什么要说的吗?”
“也没有其他的事情。我家前将军说,天气炎热,尸体极易腐烂。为了避免两军将士的遗体成为虫蝇蛆虫的口粮,所以我家前将军提议,明日贵军可派出不超过五百人的部队,前往我军城下收敛本部阵亡将士的遗体。只要贵军的士兵在五百人以下,我军绝不干扰。”
“唔?前将军?贵国的前将军是张令行吧。怎么,关子丰不在渭南?”
“是的,我家大司马现在正在渭北的郿县高卧。”
“哼!竖子狂妄,老夫迟早要让他哭不出来。”
“呵呵,石大司马要达成此愿,还需多多努力。”
“哼,使者也是伶牙俐齿。本官问你,今日一战,贵军伤亡如何?”
“阵亡两百五十六人,伤四百七十人。失踪二十一人。”
“嘶子承休要说大话来蒙骗老夫。”
“呵呵,石大司马,此乃罗袭的实话。信与不信,都是这么多。”
“哼!本官绝然不信。”
当然不能信了,真要信了的话,这仗简直就没法打了。
“子承是益州人?”
“呃,我罗家祖籍荆州襄阳。但我祖父那一辈就到了益州担任广汉太守,其时间比刘焉入蜀还要早。所以,我也算是益州人。”
“贵祖父莫非姓罗名蒙?”
“然也。”
“那令尊就是蜀中孔子门下的子贡,罗宪罗令则了?”
“呃,家父确实是罗令则。但谯门子贡的称呼,只是个笑话。大司马还是不要提了。”
说起来。罗宪是谯周的学生。谯周不是号称蜀中孔子么?既然是孔子,那其名下的弟子也当然是七十二贤转世了。比如,蜀汉现任巴西郡太守文立,就被比作颜回(道德第一)。而罗宪呢,则被比作子贡。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孔子最大的赞助商。所以罗宪之所以能得到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罗家非常非常有钱。是益州的超级大户,经常赞助谯周的各种学术活动。
因此,石苞的下一句话就是:“久闻关子丰在蜀中抑制世家,残害忠良。罗家作为益州大姓,迫于时势无法反抗也就罢了。怎么还会跟着他北伐呢?”
“哈哈哈哈”罗袭听到石苞的这句挑拨实在忍不住大笑了起来:“石大司马,倘若是一位姓司马的或者姓王的来跟我讲这些也就罢了。大司马跟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如果说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的立场,那石大司马不就是我家大司马的天然盟友吗?今日我们两军还在这里交什么战呢?”
说完这句话,罗袭脸色一肃:“今日之汉虽在三国中国力最弱,然之所以仍未亡者。皆因我们这个国家,总有那么一群傻子,一代又一代的坚持着那个理想:兴复汉室!罗袭虽然出身益州大族,但一样以此理想为毕生之抱负!”
第二七二章 决战的序幕(五)()
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古代两军交战,互派使者除了相互交涉之外,也有借使者之名,行打探之实的意思在里面。而罗袭的这一次出使,很好的达成了间谍的作用。
“前将军,下官虽然被蒙着双眼进入晋军大营。但一路走过去,满耳朵听到的都是伤兵的呻吟和蝗虫的嗡嗡声。晋军大营内的士气,定然是极为低迷。”
是的,震动关中的蝗灾此时并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随着散在的粮食、野草被啃光。蝗群越来越集中在有粮的区域。而此刻正在郿县附近作战的两支军队,自然成了蝗群重点光顾的地区。
关彝这边相对还好,虽说作为一个农学生,关彝穿越前只知道怎么使用农药而不知道如何制作农药。但毕竟是农学生,知道运用食物链来克制蝗虫。鸡鸭吃蝗虫相当的厉害就不多说了,关彝在这一年的春天就有意识的让汉中的后勤部队在输送干草的时候不要破坏附着在干草杆上的蜘蛛卵。所以现在郿县、安国两城里,除了鸡鸭吃得欢以外,蜘蛛也得到了极大的繁盛。
此外,关彝的士兵主要是来自益州。由于秦岭的遮蔽,关中的蝗群从来不会波及益州。所以益州的士兵对蝗虫并没有恐惧心理,而且汉军毕竟是坐困孤城,是失去了粮食来源的。这里的粮食吃一点就少一点。在到底是让蝗神的使者活下去还是自己活下去方面,汉军士兵的选择变得非常容易和坚定。
蝗虫虽然是低等生物,但只要是生物,求生就是本能。既然在汉军这边损失惨重,那么大家自然而然的向着晋军的营盘聚集。
蝗群聚集晋军大营,除了造成关中本地士兵士气低迷,军心散乱之外。即便是来自关东地区的晋军,也提不起精神对蝗虫进行扑杀。
究其原因,关中也好,华北平原也罢,都是自古以来的蝗灾高发区域。这里的百姓天然的对蝗群有一种恐惧心理。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蝗神的使者,是打不得杀不得的。再说了,晋军毕竟背靠富庶的关东八州,这里的粮食没有了,后方也是会源源不断送来的,所以,晋军大营的士兵虽然在石苞的严令下对蝗虫进行驱杀。但其实主要是以驱赶为主,扑杀什么的很少。
这就造成了晋军军营内每日的粮食损耗比起正常情况来起码高了一倍。
非但如此,除了随军粮草消耗过大外。由于蝗灾的肆虐,晋军的粮食转运途中的损耗,居然前所未有的比蜀汉还高!
关彝这边,由于米仓山的山谷间全部完成飞索铺设,秦岭南麓也完成了大半。所以以前成都的粮食运到陇西或关中要损耗七成半的高额比例已经下降到了两成多不足三成。而晋军这边呢?以前洛阳的粮食运到长安一般沿途只会损耗百分之五,长安到郿县最多百分之一。但是现在这一趟路程,由于飞蝗的不断聚集,其损耗居然达到了惊人的三成半!
负责在长安和郿县之间转运粮草的李慕部,在搬运了一次粮草后发现,虽然他们一路上顶着对蝗神巨大的恐惧拼命的扑杀蝗虫。但十五万石粮草,在三天的转运途中生生被蝗虫啃掉了一万七千多石。按照石苞事先给他们的损耗额度,他们这一万人就算全部把人头交出来也是赔不起的。
总算石苞还是没有完全较真,只是让李慕交了十颗人头出来就算了事。即便如此,李慕也表示,这活儿没法干了!
“大司马,我军派去收敛昨日阵亡士兵的队伍回来了。一共搬运回来八千二百具遗体,以及两千七百多名伤兵。伤兵们大多缺手断脚或者神志不清,基本是不可能再战了。”
“这么说起来,就是有七八千人做了逃兵咯?”
“呃想来应该如此!”
“哼!去渭北把关中军的伍长、什长、军候什么的抽调一部分过来,然后让他们辨认遗体。之后根据总的阵亡失踪名单清点逃兵。查实一个,就让我们的骑兵去抄他们的家!”
“喏!”
看着匆匆离开大帐的低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