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得好以外。治政能力什么的卫灌是很强的,而且他和贾充是政敌,做皇帝的不应该让他在朝中和贾充互相牵制吗?可惜,司马炎没这个意识。结果卫灌被贾充借着伐蜀大败的罪名给排挤到了幽州去做刺史了。
现在,晋国的中央,贾充和裴秀结盟,几乎把控了晋国的朝政。至于外戚杨骏,呵呵,少年,你还需要时间成长啊。
“陛下,臣以为。要扩大户口数量,最方便的办法,莫过于向西蜀的关子丰学习,清查户税,重定户税等级。”
“嗯,关子丰在西蜀开展的新政,朕有所耳闻。可是我大晋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在全国彻查户税,可没有西蜀小国那么容易。”
“陛下所言甚是,所以臣以为,应该先在两三个地方试点。然后逐步的推开。”
“嗯,尚书令此乃老陈谋国之言。那么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陛下,臣建议从北方边境地区、东部大后方以及朝廷心腹之地各挑一个郡来做试点。如此,才有全面性。”
“好!季彦,你想得很周到。嗯,这个事情就交给尚书台去办了。朕的意思,今年冬季农闲时节开始清查,搞快一点,争取明年春耕前结束。”
“请陛下”
“且慢!”
“嗯?临晋侯,你有何事?”
“敢问尚书令,这三个地方具体是哪三个地方,具体是哪三个郡?可否说明一下?”
咦,这个杨骏也不是傻叉嘛。居然还晓得问清楚是哪几个郡。呵呵,你也知道我和贾充是暂时联盟对付你的啊。是呢,我就是想拿你杨家来做清查户税的试点呢。
“回临晋侯的话。秀初步设想的是幽州的燕郡、徐州的东海郡以及司州的河内郡。临晋侯可有意见?”
“呼我,我没有意见。”
这个裴秀,是真的大公无私还是傻得不行啊?河内郡是你闻喜裴氏的老巢啊。你怎么能第一刀就砍自己呢?
“诶,尚书令公忠体国已经足够了,朕觉得第一批清查户税还是不要在河内郡搞了。这样吧,腹心之地选一个郡是吧?就弘农郡吧!”当杨骏还在因为裴秀没有选择弘农郡而大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司马炎突然开口,瞬间让他的心情从天堂直坠地狱。
“陛下!这不可以!”
“嗯!为什么不可以?!”
“呃”
“啊,临晋侯,朕想起来了。弘农郡是你老家对吧?莫非你们杨家在弘农隐瞒、侵吞了大量的国家户口?”
“呃,少许的荫庇这个是有的,但大量什么的,远远说不上。”
“那不就结了?没看到尚书令一开口就是从自己家查起吗?临晋侯作为皇后的养父,要有为国分忧的担当啊。”
“呃,诺,臣遵旨。”
哈哈哈,小样儿,你还不了解这位新皇帝啊。他是属于那种你对他好一点,他就很感恩的那种滥好人啊。对付这种上司,最基本的就是以退为进。少年人,你要学的还多得很呢。
“嗯,季彦,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那么,除了清查户税,你还有什么建议没有?”
“陛下。说起来汗颜得很。我和公闾思来想去,还是忍不住要向西蜀的关子丰继续学习。我们想推行西蜀刚刚开始宣传的占田令。”
“嗯,进奏曹送来的西蜀占田令全文朕已经看过了。确实是很好的一种想法。不过朕以为,在西蜀那种山地多于平原的地区,一个男丁以二十亩田地为征税上限是可以的。但我大晋地处中原,有的是利于开垦的荒地。这二十亩的标准是不是低了点?”
“陛下所言甚是,那么陛下觉得我大晋的占田令,征税上限是多少比较合适呢?”
“五十亩吧。成年男子五十亩为上限,女子三十亩。十岁到二十岁的男子一样为三十亩。二十岁以下女子不征税。”
“嗯如此一来,我大晋的国库明年的收入起码上涨五成。若是清查户税得力,人口也会大量增长,臣无异议。”
“嗯,车骑将军呢?”
“臣无异议。”
“善,那尚书台就制作相关诏书吧。从明年开始,全面推开占田令!”
第一九七章 真彩云之南(一)()
户税,是抑制土地兼并、控制世家大族规模的一个很简单也很实用的政策。
当然,任何政策,是否能收到效果。关键在于执行程度如何。晋国是由于以前为了篡位,而有意识的放松了户税的执行。东吴则是因为自孙权以后,皇室始终绵软无力而无法有效执行。蜀汉则是费祎被刺死后中央突然缺少了权臣压制而有所松弛。因此,十几年间,三个国家的世家大族都得到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现在,魏晋禅代终于完成,而且晋国还和汉吴两国同时签订了停战协定。所以司马炎终于腾出手来,准备对本国这十几年膨胀得越来越不像话的世家大族进行一定的限制。而东吴、蜀汉的中央政府也终于迎来了强势的当家人,也开始强调户税政策的执行了。
谁都知道,三个国家谁把这项政策彻底落到实处,谁就能在这你死我活的惨烈竞争中获得先手。
毫无疑问,三个国家里,关彝是最轻松的,因为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蜀汉的世家其规模和晋吴比起来就是个渣。此外,还给他留下了一支高效的公务员队伍——虽然经过陈袛和董厥执政期间的堕落,但毕竟底子还在,要拉回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压力最大的也是他。原因只有一个:他只是个权臣而不是皇帝。皇帝主导的改革失败了无非就是缩回来。而权臣主导的改革失败了,那真的是要掉脑袋的。
所以,为了不被别人砍了脑袋,关大司马虽然一天到晚累得要死。但他这次从梓潼回到成都,陪着刘禅见了石苞后,又急匆匆的带着霍在、马义、王颀、老阿等人去了南中。
说起来,蜀汉22个郡,在地理上分为四大块。川西平原这边是蜀六郡,川东丘陵山地那边是巴五郡,大巴山以北是以汉中为首的四个郡(汉中、武都、阴平以及稍稍靠西南的汶山郡)。这三大块里,复兴社都有股东出任郡守进行把控。就南中的七个郡,复兴社完全没有插手。
这是以元从派为核心力量的复兴社在政治上对蜀汉的荆州派进行的妥协。
在阎宇、诸葛瞻等人战死后,荆州派的力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但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蜀汉政坛四十多年的执政党,荆州派还是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复兴社现在也只不过拿到了22郡太守中的7席。剩下的15席,绝大多数还是在荆州派的手里。
所以,作为荆州派最后的大将,霍弋主掌的南中,关彝非常明智的没有往里面塞人。
但是,他现在毕竟是大司马,而且他的目标其实和姜维的目标是一致的:北伐!作为三国中综合国力仍然吊车尾的一国,要北伐,那真是全国上下每一分力气都要运用起来。作为gdp大约占了蜀汉六分之一的南中七郡,他的安定与否,全力支持北伐与否,都是和关彝的性命息息相关的。所以,他还是要亲自走一趟南中的。
南中有七郡。其中的牂牁郡,大致范围和今天的贵州省差不多。越嶲郡呢,大致范围和今天四川省的凉州自治州加攀枝花市等同。朱提郡的核心区域是今天云南省的昭通市。云南郡的核心区域是今天的大理市。兴古郡的核心区域是今天的个旧市。永昌郡呢?保山、腾冲等地,以及今天缅甸的相当一部分国土。
这六个郡,呈一个环形。把南七郡的核心大郡建宁郡包裹在中间。而蜀汉的南中都督府,就位于建宁郡的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市)。
不过关彝这时候进入南中后的第一站,并不是在味县,而是去了谷昌县——今云南省省会昆明市。
这个时代的滇池,其水域范围比后世大多了。可惜,现在的滇池,和后世那个遭到工业污染的滇池比起来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关大司马的铜矿开采令,导致青山绿水的滇池及其周围的群山,已经变得满目疮痍。
21世纪的西南三省一市总人口一亿六千万,现在蜀汉全国人口也不过四百万(政府名册上的人口就更少)。所以在这个时代说什么环保,那绝对是脑子有问题。
这个时代,首先要解决的是温饱啊!
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上,关彝等人分别乘坐着几只小渔船,各自述说着闲话。
“方伯,为兄这次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