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那就三千人。如此,还剩下一万两千人……”
“子丰,要不再卖给东吴?”
“呵呵呵,绍先公。这些人,我准备让你带回南中去。说起来,要不是怕你南中兵团人太少,我真想让这九万人全都跟你去南中。”
“啊?我南中兵团一共就五千人,这次大战折损也近一千。怎么可能吃下这么多?”
呵呵呵,因为,你那里有好东西啊。
若论在汉末三国时代,什么行业最能接纳大量劳动力。那答案只有一个:矿业!
而在这个时代,什么矿最挣钱?毫无疑问,还有比货币的主要原料铜矿的开采更挣钱的吗?
华夏族占据的这块东亚大陆最肥美的土地上,铜矿一直都不少,但是坏就坏在他分布不是很均匀,是集中式分布。在江西、东北、山西、甘肃、安徽、中条山和云南七大铜矿分布带中,目前蜀汉切实掌控的,也只有云南铜矿带(南中七郡中的云南郡和建宁郡)。
“子丰,南中确实有铜,但分布太散,每个矿出产有限,这么多人去……”
“呵呵呵,绍先公,咱们可以这样啊。让这一万两千降兵分为六到十组,分别在不同的矿山开采。然后我大汉的世家分别与其签订采买协议。降兵负责开采,售卖。我大汉的世家负责采买、运输。国家负责铸币。只要有了第一次,这些降兵的心就安稳下来哪!而且,就是要让这些降兵相互竞争,然后他们自然就抱不成团,之后绍先公就可以高枕无忧哪!”
“咦?居然有如此妙招。好啊,那子丰,可不可以多给一点俘虏?”
滚粗,你个死老头。这个时代,虽说钱粮并重,但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你那里人多了,先不说稀释不好容易产生叛乱的问题。关键是我这边拿去换农民的战俘少了,谁来给我种地?还有,这铜矿的采买权是我将来杀了一批益州世家大族后抛出来安抚另一批益州世家大族的蛋糕——这个时代,我不可能与全部的世家为敌,那是在自寻死路!我不能让世家掌控土地和人口,那就只有让他们掌控钱——有了钱他们就会想办法把钱花出去。从哪里花?在国内找不到地方,自然就会变得有侵略性,变得愿意支持北伐!
但是,他们手里的钱也不能太多,所以,铜矿的开采,这劳力也不能太多。
“好,俘虏的问题就这么处理吧。接下来说说咱们这几支军队的去向。大将军?”
刚才一直默默的看着关彝在那里指点江山,姜维的内心只觉得一阵深深的无力感:大家议论了两天都找不到解决方法的难题,他一觉睡醒,马上就把难题变成了人人都有利可图的好事。怪不得前两天大家争论不下的时候,复兴系的官员们一点都不慌乱——反正老大醒了什么都能迎刃而解。这已经是多年经验所证实的了。
所以,当关彝请他发布军令的时候,他又来了一句:“子丰的意思呢?”
对姜维的询问,关彝也不客气,毕竟,他现在其实很危险,很多事情如果安排不好,他会死得很惨。所以,就算姜维真的先发令,如果不合他的心意,他也会据理力争的。
“北地王,大将军,安南将军,诸位同僚。彝有一点浅见,请各位指正。”关彝站起身来,先给大家行了一圈礼:“彝认为,我们在打赢了这一仗后,若是司马昭没有发疯,是不会在短时间内派兵再次攻打了。但未雨绸缪,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因此,彝想将这次安南将军带来的五千羽林,就地编入汉中军团。然后请王监军、蒋护军、柳参军率领新组建的汉中兵团,完善兴势等要塞的防御。”
兴势,是箕谷的南端出口。当年曹爽入侵,王平就是在这里摆下大阵迎击曹爽。关彝提出重新修建兴势等地的要塞,其实就是要恢复以前魏延、吴懿、王平等人的汉中守备方略:御敌于国门之外,再也不要像这次玩心跳了。
王含等人还没有表态,姜维已经重重的点头:可!
“多谢大将军。”真诚的向着姜维鞠躬后,关彝接着说道:“大将军的机动兵团整编完成后,可以挥师西进,拿回阴平、武都。重点是:祁山大营!”
可以说,祁山大营是诸葛亮、姜维等人大半辈子痛苦记忆的根源之一。这座山其实并不高,相对于周围的平地,也不过就两百多米。但曹魏始终在这里驻扎重兵。蜀汉北伐的时候,这里的魏军根本不闻不问。但汉军主力一旦通过了这里,就意味着粮道受到极大威胁——运粮队兵少,祁山大营的魏军就出来抢粮或者烧粮。而给运粮队配置过多的士兵,那成本又太高了。而蜀汉的历次北伐,粮食跟不上,始终是困扰诸葛亮、姜维的一大问题啊。
而现在,随着陇西军团近乎全军覆没。祁山大营现在几乎是空的。实乃夺取这个战略高地的最佳时机。
“善!维也是这么想的。这一次一定拿下祁山大营!到时候维就亲自驻扎在这里。”
“呵呵呵,大将军出马,必然成功。不过大将军,此去祁山,请把仲英带上!”
当关彝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非常欣慰的看到,姜维一点难为的表情都没有。相反,是非常的欣喜。
好啊,我的大将军,就是要彻底放下私怨啊。
“接下来,我复兴军会押解大部分俘虏回到大汉内地进行安置和交换事宜。而绍先公也会回到南中安置俘虏。诸位,彝深信,要不了多久,我们在座的诸位,就会重新聚集在一起,那时候,就是我大汉再一次北伐之时!”
第一四八章 战争与和平(四)()
在官本位的社会里,开会是一门学问。
有的会议,需要大家坐在一起——虽然绝大多数人是背景。这样的会议一般都不会涉及到核心利益。而一旦涉及到核心利益,那就一定是极小范围内的闭门会议。
比如现在,在阳安关北城楼的一间密室里,刘谌、姜维、关彝、霍弋坐在一起,商讨着这次大战后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否趁着本次大胜的良机进军雍凉和本次大战结束后蜀汉的权力分配。
是否进军雍凉这个事情没有讨论太久。这事非常清楚:蜀汉在本次战争中受创严重,国库空虚不说,复兴社积累了七年的财富也消耗了大半。俘虏二十余万人已经导致蜀汉消化不良。东吴的态度、南中的稳定、益州世家的追责等等国内的问题一大堆。
就算这些都不是问题,大家如果真的在这个时候率领疲惫的汉军进入雍凉。嗯,或许一时之间是能够占据优势的。但只要曹魏那边把东部的军队开进关中平原,蜀汉现在一共也就五六万人的部队是完全不够看的……
所以,趁此机会立即发动北伐这个选项。其实并不存在。也不需要有什么争议。
但是,下一个议题,关于战后权力的重新分配。那就不太容易达成共识了。
四个人坐在一起很久了,但是大家都比试着耐性,因为在这个场合,先发声的人一定吃亏。
终于,还是年轻的北地王刘谌先开了口:“三位将军都是国之栋梁,小王在这里冒昧吐露心声。小王以为,本次大战后,我大汉社稷虽然转危为安。但这日子真的不能再这么过下去了。大汉未来必须要振作。必须要做出改变!”
呵呵,我的北地王,经过这一战,你的心思有了点改变啊。
是的,如果说以前北地王刘谌只是一个单纯热血的王爷,对储君之位或许是有渴望,但从来没有奢望的话。那么现在,特别是当时在大殿上和自己所有的亲戚都闹翻,现在又跟着复兴军连着打了几仗之后,他对储君的位置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他想直接上位!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经过这一仗,蜀汉中央政府的威信已经完全扫地,而掌握军队的武将其地位却开始迅速上升。在阎宇阵亡后,现在蜀汉就剩下三个大军头。刘谌想上位,就必须要得到这三个大军头的支持。
在永安兵团已经基本覆灭的情况下,三大军头里,就数霍弋的实力最弱。所以他在刘谌发言后也不得不开了口:“老夫年纪大了,还是想回南中去,最好是死在任上。”
应该说,三大军头里,对刘禅感情最深的就是这位霍弋了。毕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嘛。但是刘禅这一次的表现,确实让霍弋深感失望——我们没进来的时候你要投降就算了,我们进来了劝你御驾亲征你居然不敢?这是你的国啊!
但是再怎么失望,作为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