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可能是说得急了,脸色通红,微微喘气,说完了,似乎意犹未尽,站立不动,紧紧攥拳。
矮胖子老黄,又站起来,“对极了,我觉得老刘的话,很合我的胃口。我们当兵的,喜欢痛快,跟日本鬼子干,就得刺刀见红,以牙还牙,我劝大家,别再犹豫了,起事,越早越好。完了。”
他的话干脆利落。言简意赅。
一段横放着的枯木上,站起一个年轻人来,是满老爷的大儿子,满虎生。
满虎生朝四下点了点头,朗声说道:“老刘大哥,还有老黄大哥,确实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谁愿意久在日寇手下忍辱偷生?起事,咱们大家并无异议,眼下需要商榷的,只是‘时机’二字,兵法有云,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咱们同是军人,逢战必先谋胜,若为逞一时之勇,不顾胜负,又有何可取?”
他的话入情入理,让人无法反驳。
满虎生继续说道:“我们几个人,也曾经数次议论此事。大家都觉得,眼下咱们最大的纷争,表面上只是‘急’与‘缓’之间,其实,细究起来,远不止此。”
“那你说,是什么?”
问话的是老刘,他盘着腿坐到了草地上另一副担架旁边,担架上坐着腿上负伤的霍小亮。
“急与缓之争,其实是把咱们起事,参加抗日,放到什么位置。”满虎生这些天来,跟方江数次长谈,见识涨了不少,说起话来,总是模仿方江那种斯文条理的样子。
“刚才刘大哥一番话,说得我也是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咱们举起义旗,冲上抗日战场,同日寇作殊死搏斗,那是何等让人畅快,但是,这些天来,我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好多道理,慢慢明白,抗日,并不是畅快,咱们的义旗,何时举起来,也不是咱们自家的事,大家想想,在汪精卫的眼皮底下,振臂高呼,举起枪来,痛击日寇,那将在全国的战场上,掀起多大的波动,又会振奋多少中国军民的斗志,发挥出怎样的抗战能量?弟兄们,咱们这次起事,怎么看作是咱们自己的事呢?”
“好,”担架上的霍小亮叫了一声。
旁边的老刘,手里拿着一支烟,慢慢放在手掌里磕打,思索着点头,“嗯,虎生,这个道理,你说的还真是那么回事。”
“所以说,”满虎生提高了音量,“是急是缓,应该取决于全国的抗战局势,全局需要咱们怎么做,才是应该遵循的命令。须急,咱们马上提枪,走上战场。需缓,那咱们就得暂避一时,等待时机,服从全局安排。”
“我”担架上的霍小亮,忘了自己的断腿,一时激动,想要站起来发言,身边的老刘一下将他按住,“你做什么,躺下,躺下。”
“我要说话。”
“你躺着不一样说嘛。”
小亮半卧着,神情有些激动,仰着头说道:“我记得,一个月以前,我,还有我的一部分同学,曾经是最着急的激进派,恨不得马上挥起刀枪,冲上战场,哪怕血洒疆场,在所不惜我要说的是,这股热情,我并没有消磨掉,可是现在我懂得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自以为一腔英勇,其实只是浅薄”
这一席话,说得老刘,还有矮胖子老黄等人,都有些惭愧。
小亮指指自己的伤腿,“大家看,这条腿,是怎么让敌人打断的?那回,我可是意气风发了,只觉得再不上阵厮杀,便要给憋死了,于是出城单干,去铁匠铺,给同学们打造战刀,你们不干,我们单独干,哪里管什么全局,哪里管什么时机,凭着一腔英勇,就想着痛痛快快地跟鬼子干,结果怎么样?痛快了,把自己的腿给痛快断了。”
周围响起一阵笑声。
从一株老栎树下,站出一个穿着粗布汗衫的细高个来,脖子上搭了个脏乎乎的白毛巾,看打扮是个工人,举起拳头,象呼口号一样,叫道:“说得对,说得好,我们电厂工人,也是这么想的。”
满虎生正站在一旁,同矮胖子老黄对火吸烟,歪头看了这个细高个一眼,小声问道:“这人是谁?”
“不认识。”
满面胡老桑走过来,也和他俩凑一起吸烟,说道:“这是电厂的老王,机修工,最近刚跟我搭上线,很积极,我就带他来了。”
人群后面,陈榆挤了进来,走到惠姐的担架旁,交给他一张字条,悄悄耳语了几句话。
那个电厂的工人老王,正要坐下去,老黄冲他翻了翻眼皮,问道:“你到底说谁对啊,也没说明白。是小亮断了腿单干说得对?”
周围又笑起来,那老王又站起来,笑着说:“当然是单干不对了,我们的意思,是不必着急,等大家把力量凑齐了,再干。”
忽然惠姐插话了,“王先生,你是电厂的工人?”
“对啊。”
“那么你们电厂,有多少工人弟兄,秘密参与此事?都包括哪些个车间?”
“这个弟兄们嘛,有二三十个,大家都心怀不满,车间里,当然差不多都参与了。”
会议开始发言以后,惠姐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旁边静静地听。本来按照事先的筹划,军统只负责会议的组织及保卫,尽量不参与讨论,但此时惠姐用眼睛盯着老王,打断他的话,让人觉得有些突兀。
“没事,老王,你接着说。”惠姐轻轻一笑。
第237章 同仇敌忾(3)()
老王冲着四周,点头微笑了一下,说道:“既然惠小姐同意,那我就接着说诸位都知道,打仗,凭的是人多枪多,眼下拿我们电厂来说,聚众有志抗日之士,能有多少呢?也就是这二三十个嘛,就算配发了枪支,只怕也是胳膊扭不过大腿”
“你这叫什么话?”霍小亮又打断了他,“我刚才说的,可不是这个意思。”
站在惠姐身后的阿秋,用亮晶晶的目光瞅着小亮,把食指竖在嘴前,悄悄做了个“嘘”的姿势。
老王冲小亮扭过头来,点头嘿嘿一笑,“我还没说完,我的意思是说,咱们要起事,就要必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句话,说得倒是大有道理,会场上的多数人,都能赞同,穿了一身长袍的唐老师,端端正正地坐在一只木头墩子上,一边抽烟,一边点头。
老王面色有些得意,扭过身来,继续说道:“古时候,诸葛亮打仗,借东风,那么咱们为了成就大事,能不能也借一阵东风呢?”说到这里,停下来,故意卖了个关子,瞅瞅会场上的诸人,眨巴眨巴眼皮。
“老王,你跟唐老师唱的敢情是一出哇,又想借助姓周的?”老黄仰着头,直通通地说道。
“我说两句,”唐老师站起来,把烟头掐掉,往前迈了两步,象面对着学生讲课一般,抑扬顿挫地说:“说到‘借助’两字,总有些弟兄们心生反感,仿佛屈人篱下一般,其实大可不必。大家挺身赴难,图的是振臂一呼,从者云集,各位,大家想一想,周佛海掌管着南京政权的财政、经济、金融等多项大权,陆参议虽是文职,却有相当地位,若是将他拉入阵营,比咱们单打独斗,那自是不可同日而语。眼下,拉他的条件,正在成熟,咱们顺势而为,又有何妨呢?”
老刘说道:“唐老师,正在成熟,并不等于已经成熟,那我请问,若是拉不过周佛海,或是陆参议来,咱们又做何打算?”
“这个”唐老师看了惠姐一眼。
惠姐说道:“各位,眼下,陆参议的人,正由我们出面,和他谈判,呆会,把谈判结果,向大家报告。为了这次会议的安全,没让他们到麻家老林里来。”
“哦”众人纷纷点头。
老刘笑道:“那又得感谢你们了,惠小姐,你们想得真周到。不过,唐老师,我还得问你,正如你所说,陆参议他们,权力很大,掌握着财政、经济、金融等多项大权,那到时候是咱们听陆参议的,还是陆参议听咱们的?”
“那自然是他们听咱们的。”
“如此来说,那不就等于咱们直接把南京伪政府,一锅端了?”
“哈哈哈,”四周又笑起来。
老桑也笑着摇头,“唐老师,老刘这话虽然是开玩笑,却也是事实,眼下他们正在炙手可热,权势熏天,你想让这些家伙全盘投降,这有点异想天开了。”
细高个老王,又站起来,高声说道:“对嘛,这种想法实在要不得,所谓什么陆参议,显然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