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关郑远山的绝密档案,如刀一般,揭开了杜自远心里的一块伤疤。在今天之前,无论怎么说,那都是一次严重的失败!可是,还不止呀!“向部”给他的电报,命令他“原地待命”。之后,交给他的另一件更加重大,并且震惊世界的任务。
但是,那又是一次失败呀!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在那一次失败里,他几乎是眼睁睁地把黄佐竹送上了死路,却无法挽救。
那一天,黄佐竹走上飞机前,是那么平静地注视着他,脸上甚至还有一点微笑。他握着杜自远的手说:“老杜,再见了。”
他看得出来,黄佐竹知道这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却能坦然面对。杜自远至今回想起黄佐竹临行前的微笑,心里都像刀割一样。黄佐竹乘坐的那架飞机,爆炸坠海,成为震惊世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案件!
杜自远为了此事,又在香港工作了半年。那时,许多事他不明原委,许多疑惑都如乱麻一样纠结在心里。郑远山脱逃事,黄佐竹牺牲事,一直就像两把刀一样,扎在他的心里。但是,他最为疑惑的是,他从香港返回北京后,却没有任何人对他提起这两件极其严重的事!尽管他心里早已做好接受严厉处分的准备。
在他回北京之前,也就是一九五五年的七月,中共中央调查部秘密成立。杜自远从香港回到北京后才知道,他被调到新成立的中央调查部工作,任二局副局长,行政级别为正局级。他没想到,他竟然还升了职!
今天看见的秘密档案,终于解释了他当时的疑惑。但他心里,仍然像刀割似的痛!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解脱心头的重压。
此时正是夜里,小小的办公室里极其安静。他能听见武装警卫在门外来回走动的极其轻微的脚步声,他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这些秘密,对任何情报系统来说,都是最高机密。如遭泄露,都将万劫不复!
但是,杜自远却没有从这些绝密的档案里找到‘水葫芦’的踪影。
左少卿曾经告诉他,‘水葫芦’可能是一九四六年一月潜入华北局情报部的。这个时间只是她的一个猜测。但‘水葫芦’曾经在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在华北局情报部工作过,则是没有疑问的。侯连海与国民党第九十七师师长王振清的谈话录音,一定是‘水葫芦’泄露给美国中情局特务梅斯的。梅斯曾经对左少卿说,这个录音只有华北局情报部的几位高层听过。
“水葫芦”曾经在华北局情报部工作过,这一点,杜自远已经可以确定。另外一点,他还确定,“水葫芦”此时一定潜伏在中央调查部之内。他和秦东海、龙锦云刚刚抵达南宁,美国中情局就掌握了这个情况,足以说明这一点。
但是,杜自远连续看了三天的档案,却没有一个人和这个‘水葫芦’能对上号。他相信,以他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他所掌握的情况,只要某个档案里的人有一点线索或者痕迹,他都会发现。至少,他可以将这个人列为嫌疑。但问题在于,他没有发现任何一点线索或痕迹。
杜自远心里还有一个判断,这个“水葫芦”所以能接触到侯连海与王振清的谈话录音,可能是因为他当时处在一个比较关键的岗位上。
第二天,杜自远就这个问题与马部长探讨。
但是,马部长却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无论他当时是否处于关键岗位,是否重要,都在这里了,都给你看了。老杜,你给我的范围是,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在华北局情报部工作过的人。这个范围已经足够大了。”
杜自远想一想就明白,老马说的对,这个范围已经足够大了。但是,他却没有找到‘水葫芦’的任何线索。这个情况让他焦躁不安,难以自抑。
每天夜里,杜自远看完档案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接下来,就是楚伯林和秦东海向他汇报工作。这几天,三局的同志每天向他们介绍国内最近一段时间的“特情”,以及他们对这些“特情”的处理情况。
所谓“特情”,就是国民党潜伏特务的活动情况。对这些潜伏特务的侦察与处理,中调部三局一直和公安部有密切的配合。
四百三十、 特情()
但是,三局提供给杜自远的这些“特情”,却涉及全国各地,不仅数量大,而且情况非常复杂。
杜自远所以要掌握“特情”,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也与左少卿的想法近似。他希望通过某一个目前仍在活动的特务组织,找到侦察“水葫芦”的线索和办法。
楚伯林和秦东海每天收集到大量“特情”后,首先进行分析筛选。因为绝大多数“特情”在他们眼里都是小情况,一望而知,与他们调查的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每天夜里,他们将筛选后的结果向杜自远汇报,并且逐一讨论。其中有些“特情”,他们第二天还会向三局的同志进一步询问。
几天之后,他们筛选讨论后留下的“特情”,只有三件。
第一件,济南的一部敌特电台信号,近日突然消失。
三局监听这部敌特电台已经很长时间,一直与当地公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力争打掉这部电台。但这个敌特小组极其狡猾。他们每次发报的地点都会转移,且报务员手法老练,三四百组电码只需两分钟就发完了,是典型的高速发报。有的时候,监听电台还没有准确定位,这部电台已经发报完毕。
三局电讯处的监听员对这个报务员极其痛恨。这部电台每周工作三次,极有规律。但也可以猜想到,不知有多少情报经由这部电台发送到台湾。
但是,就是这个电台,近日突然消失,已连续近十日没有出现。电讯处的十余部大功率电台,每夜连续搜寻,竟然一点踪影也没有了。
三局的同志向楚伯林和秦东海介绍这个情况时,也是忧心忡忡。他们相信,这部电台的突然消失,很不正常,更有可能意味着出现了什么严重情况。
第二件,南京的两部敌特电台,近日非常活跃,几乎是每夜都要发报。
这个情况不仅让三局电讯处感到异常,就是楚伯林和秦东海听到这个情况,也感到异常。这个异常的一个特征,就是“近日”异常活跃。楚伯林和秦东海都感觉,很难说南京的这两部敌特电台的活跃,和目前正处于潜逃中的左少卿没有关系。
还有另外一个情况,是三局的同志特别在意的。监听的人把这两部电台分别称为“南京一号”电台和“南京二号”电台。“一号”电台长期与台湾保持联系,一般每周一到两次。近期则增加到每周三到四次。让人诡异的是那个“二号”电台。它以前极少发报,往往两三个月才发一次电报,且电文极其简短,往往只有十几组电码。但在最近的一个月里,它已经四次发报,且每次都超过一百组电码。
三局的同志相信,这个“南京二号”电台的背后,极有可能是一个潜伏更深也更重要的特务。楚伯林和秦东海分析后,也同意这个意见。这不能不让他们想到那个早已成为他们“眼中钉、肉中刺”的潜伏极深的“水葫芦”。
最诡异的则是第三件“特情”。三局的同志从公安部门获悉,湖北武汉的汉口邮电局,于上月底被人盗窃一部备用短波电台。近日,这部被盗电台竟然开始工作。经电讯处监听,这部电台已经与台湾建立了联系。
武汉确有一组国民党潜伏特务,这是三局早已掌握的。这组潜伏特务与其他潜伏特务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长电文,几乎每次都是一两千组电码。三局电讯处对这个长电文深感担忧,猜不出都是些什么内容。他们特地组织了十几名破译专家,对武汉的长电文进行破译。
电讯处向楚伯林和秦东海介绍武汉的这个“特情”时,最后用一句话对这些长电文进行概括:“极其重要的经济情报。”
但是,自一九五四年的年底起,这部电台突然停止工作了。
这已经让人有些惊异了。现在,最让人惊异的是,这组潜伏特务,竟然盗窃了一部民用电台,于“近日”与台湾恢复了联系。
三件特情,都与“近日活动异常”有关。这三件“特情”,也让杜自远犹豫不决。
杜自远也明白,他必须尽快拿定主意。查阅绝密档案,已经让他冷水浇头,毫无收获。目前寻找“特情”,几乎是他唯一的出路了。济南、南京、武汉,他必须选择一地,立刻带人过去,力争找到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