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战翻着白脸道:“谁说要偷渡?我们不能用强攻么?在水上,那只耗子能挡得住我们的路?今日我与顾麻子就在长江上掠了鞑子的大批辎重火炮。那些鞑子能奈何于我?”

    顾三麻子听罢,挺了挺了胸,大声地附和着史战的话。

    张士仪听了史战的嘲讽,不由脸色发青,当年官军围剿崇明水盗时,没少吃这些海盗的亏。一边的张鹏翼道:“就算刘良佐在水上无法与我等争锋,但现在江阴的城外是他的天下,如果要铁了心要封锁黄田港的河道,绝了江阴连通外界的水路,倒不是什么难事?”

    如同要印证张鹏翼的话一般,这时恰好有一个探子回报,说清兵在黄田港的河道两岸开始架设铁链,并以装着沙石的沉船堵塞航道。黄田港的河道是人工开凿出来的运河,若要堵塞航道倒真不是什么难事。

    高老头一听航道被堵,不由大急道:“要是水路上船队开不到江阴城下,陆路上又被那刘良佐的大军所阻,物资运不进,旭儿也出不来,那岂不糟糕?”

    顾三麻子立即拍着胸脯,大声道:“高爷,你莫急,在小石湾下有咱崇明数千的水路好汉,别说航道被堵,就是要开辟一道新河道出来,也不过弹指之间。”

    史战白了顾三麻子一眼,道:“弹指之间开辟河道,麻子,你当自己是神仙?不过,我们水路好汉无数,那些清狗会堵,难道我们不会疏么?”

    顾三麻子听了搔搔头,嘿嘿一笑。

    众人又是一番商议,最后决定对驻扎黄田港清兵的攻击,水道的疏通以及船队的护航,由史战所领的高氏海盗战队和以顾三麻子为首的水路英豪们负责。就在史战与顾三麻子领着人马从小石湾向黄田港护着大批辎重船队进发之前,徐鸿脸色凝重地对史战道:“史兄,在小石湾的七连炮响之后,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将军必定今夜就安排人马出城诈降。无论鞑子在黄田港有什么动静,在没有听到诈降袭击时的爆炸声之前,切莫打草惊蛇。”

    史战道:“如果诈降时袭击不成呢?”

    徐鸿长长在吸了一口气,道:“江阴耆老们怀必死之心,定然成忠烈之事。”

    史战收起嘴角惯常的那丝嘲弄之色,沉声道:“希望如此。” 

第70章 耆老敢死队() 
第70章 耆老敢死队

    江阴。明伦堂。

    明伦堂内第一次摆上了酒宴。

    江阴内有名望的人都已在酒席之上,除了陈明遇和冯厚敦,还有贡生黄毓祺,中书戚勋,诸生许用,孝廉夏维新,陆楷和阎小玉夫妇,还有很多城内的出钱出力的富绅,以及守城的诸如冲锋营季从孝、武举人王公略、汪把总之类的干将们。当然,也少不了高旭。

    众人宴请的对象是以高老白为首的前去清营诈降袭击的耆老们。

    这是生死别离之宴。

    当陈明遇领着众人向这些耆老以酒相酬时,只听高老白笑呵呵道:“我们这些老头子们偷生一世,总算等到这轰烈死义之日,不枉此生矣。”一等高老白说罢,众耆老们同时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把酒杯一掷在地,满堂皆是杯具的碎裂之声。接着耆老们踏着满地的碎片,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明伦堂。

    置身其中,高旭看着那数十个毫无畏惧之色的耆老们,感受着这些江阴人的悲壮与慨然。高旭望着一个个佝偻着的背影消失在明伦堂的大门外,一种无法压抑的情绪充斥着胸间。

    在明伦堂外,那些耆老的子孙们跪在地上,尽是一片凄怆的哭声。古人以孝为先,眼净净地望着尊长赴死,自然人人悲痛欲绝。有的耆老触景生情,抚着儿女们也是欲语泪先流。有些性子火爆的耆老则是对着儿女大声道:“吾辈出城玉碎,正是取义之时。尔等何以至此?莫不是想让吾苟活城内,等那将来某日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成?”

    一旁的老者听罢强颜笑道:“今日倒是黑发人送白发人,大善啊。”

    在清军攻城的这些天,守城的青壮也是死伤无数,这些耆老们大都是经历过丧子丧孙之痛。这些数十近百的耆老们其中不缺那些身体强健之人,他们开始抬起那些底部夹层中装着火药的银桶开始出城。在这支诈降的敢死队中,虽然大部分都是老者,但其中也有一些自愿赴义相随的年轻人,这些人大都是这些耆老们的后人仆役。

    高旭看着这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体炸弹队伍,一时间也是感慨万端。这些人在历史上虽然寂寂无名,但这个民族危亡之际,他们的壮烈与无畏激励着江阴城里的十万义民的誓死抗清。正是先有这些乡贤耆老的慨然赴义,才有江阴在史上孤城喋血八十一天,拒二十四万清兵于城下,使满清连折数十大将,死七万五千余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投环,赴井,合家**,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人。

    在这座城内的人们是怀着怎样的一种血性?

    高旭默默地望着耆老们那一张张苍老的脸,望着脸上那些如同松皮一般皱褶的纹路。这些皱褶犹如一簇簇民族传承已久的年轮一般,在这个存亡时代开始留下血的印记。作为来自后世的现代人,高旭每当看到银幕上那南京大屠杀之中一张张麻木着等死的脸,心中总堵着一口气。一个民族经过满清王朝数百年的奴化,早已失去了脊梁。一个失去脊梁失去血性的民族,又如何屹立在世界之林之中?

    要么尊严地活着,要么尊严地死去!

    只要身在这个江阴城内,没有别的出路。

    高老白缓缓地走到高旭的面前,抹了抹眼眶里的老泪,道:“旭儿,你自少顽劣,所幸的是你迷途知返,今日的高取义也是名副其实,真是我高氏之福。老头儿今日虽死,亦是死而无憾。到了地下,面对高氏的列祖列宗,老头儿必定喜讯相告。”

    高旭肃穆地点点头,一时之间也是不知该说点什么。只是看着高老白转身而去,领着敢死队走向城门。

    厚重的城门缓缓地打开,城内两侧那些耆老们的子孙们忍不住热泪相别。那些耆老在出城时有的则是昂着首嚷着:人生自古谁无死……有的则是频频回头对着子孙们道:王师北定中原日……敢死队出城之后,江阴城内开始紧张地筹备着。大批的搬运物资的人力再次地集中在城门内,等待船队的到来。而那些家家户户的孩童们也在大人们的护送下来到城门。准备夜袭的江阴乡兵也在城门下集结。夜袭的人马主要以季从孝的冲锋营为主,大约有三千多人。这三千多人集中了城内最血勇的乡兵青壮。如果高氏船队能经过水路直达江阴城下,搬运物资入城,运送孩童上船,都需要时间,需要转移清兵的注意力。大略的突袭计划早就定下,诈降敢死队如果在清军大营引爆成功,那么,从小石湾、黄田港以及江阴城三个方向上向清兵展开夜袭,夜袭的混乱应该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君山。清军大营。

    高老白领着敢死队在大队清兵的押送下来到清军大营的营门处。

    见耆老们抬着数十担银桶来降,清兵瞧着银桶中那在火把下闪闪发亮的银锭时,人人吞咽着口水。在营门口,营兵们借着检查之机,暗暗捎几块银子入怀。除了银子,江阴城还备有了一些其它的珠宝财物来请降。

    看着这些检查的清兵被桶中的银子所吸引,没有顾及银桶本身的玄机时,高老白与其他的耆老们相视了一眼,松了一口气。桶底夹层火药的引线就贴在桶底上。如果被发现了桶底的引线,那可就功亏一篑了。幸好没有一个清兵摸到桶底检查。

    这时,一个师爷幕僚从营中走了出来。高老白一见就笑呵呵地迎了上去,那个绰号老狗才的鲁无巧可是大名鼎鼎,高老白自然认得。

    鲁无巧也是客气地向高老白拱手行礼,嘿嘿笑道:“白爷,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你老可终于来了。”

    高老白抬头望了一个夜空,笑道:“鲁先生,那天上的星星无数,月亮倒真的不会有了。今日可是月底二十八啊。”

    鲁无巧没有附和高老白的闲话,只是瞧着一桶桶的银子珠宝,心中盘计着高旭卖弄什么诡计。按鲁无巧的眼光看来,以这江阴人留发不留头的秉性,要说他们会降,这母猪也会上树啊。而且早不降,晚不降,这崇明的援军一到,就不惜血本地献着大批银两来降,这里面分明有阴谋。而且鲁无巧吃尽了高旭的苦头,以他对高旭的了解,这个高取义绝对不会这样轻易屈服的,何况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