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少清安排完,丁晔等人都跟着点了点头。
虽然这个任务看似不起眼,还有风险。但作为国军第一代坦克兵,他们也都明白,如果复装炮弹真的可行,对缓解他们未来的弹药供应问题将是件大好事。
1938年初,上海市郊。(是的,这是一段闪回)
一座偌大的日军兵营,不时有宪兵巡逻队绕着兵营外墙走过。在兵营大门外的墙上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大日本帝国陆军第15师团驻扎地”。
在这个兵营的深处,有一个被单独隔出来的小院,院门口的竖着一块比大门外的名牌寒酸的多的小木牌,上面写着“大日本帝国中野学校大陆挺进队”。
在这座充斥着日军各种军事设施和装备的兵营中,这个中原常见的农家建筑风格的小院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院子里不仅有石磨和石碾,院墙旁边还摆放着一排常见的农具。一排泥瓦平房的屋檐上,还挂着晒干的辣椒、大蒜、玉米等农作物,这里不仅是大陆挺进队的宿舍,最靠外的那间屋子还充当着队长办公室和作战参谋室。
平时,在这里面生活训练的队员们,虽然还穿着日军的军装,但日常交流都必须说中国话。
队员都是日军大本营从各个师团中严格筛选出来的,其中不少是有一部分中国血统的混血儿,但混血的程度都被严格限定在25%以下。
也就是说,父母中如果有中国人的混血儿,是不能被选中的。当然实际上这种混血儿连参军都困难,更别提加入这个特别的“准间谍”组织了。
当然也不一定非要是混血,还有一些是从伪满洲国或台湾长大的日侨,但前提是长相不能具有特别明显的日本人特征,并且能够说流利的的中文,并熟悉一种中国的方言。
因为如此苛刻的条件,这支大陆挺进队目前只有十几人的规模。
(历史上的大陆挺进队是一个中队的规模,但除了早期各种不为人知的间谍活动外,大规模被派往中国战场作战而被中国军队认知到他们的存在,应该是从1942年前后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
除了语言要求之外,他们的生活习惯也要尽可能模仿中国人,尤其是饮食,都是以当时中国农村常见的粗粮面食为主。吃的食物,盛放食物的容器,甚至吃饭的姿势,都有明确的要求,大原则当然就是,决不允许有一丝日本人的习惯流露出来。
除了模仿平民和难民,考虑到有很大几率要化妆成国军士兵深入敌后作战,队员们在此的大一部分时间,都被用来训练熟悉国军步兵的常见单兵武器,连肩扛步枪的姿势,都要模仿中国军人的习惯。
宿舍的墙上,挂着的也都是配属给大陆挺进队的各类中式武器,队员们对中正式步枪、mp…18冲锋枪、zb…26捷克式轻机枪、m24手榴弹和“盒子炮”毛瑟手枪这些装备,比对本国的三八大盖和歪把子还要熟悉的多。
今天,是这支大陆挺进队分队完成一期训练结业的日子,队员们穿上了刚刚分发到手里的中国平民服装列队站在院子中,队长森口来到队伍前面进行结业训话和二期训练安排。
森口站定后,用非常标准的中文开始对他们训话。
“诸君,经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你们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方言和地方习俗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我们最新的几种后送情报的渠道。但是这些,都不代表你们就可以顺利的毕业。因为,最终给你们评分的人不是我,而是外面的中国人!”
第73章 大陆挺进队(下)()
队员们面面相觑,不明白森口队长这番话的意思。
“根据我们大陆挺进队的惯例,第二期的训练,就是要你们离开驻地,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融入到中国的百姓中间去生活。一个月之内没有被识破,才算是真正成为大陆挺进队的队员。如果失败,就立刻被退回原作战部队!”
下面的队员们再次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着,小野的好朋友池田用日语对他感慨道:“难怪今天突然让我们穿上这些丑的要死的衣服,没想到这么快就要扮成支那人了。”
“混蛋!是谁在说日语?池田!是你吗?”森口大喝道。
“啊够没那萨伊不是!对不起,队长!”池田惊慌失措的回答!
“谁如果再敢说日语,我立刻将他开除出队!”
森口说完,环顾了一下面前的队员,清了清嗓子。
“下面,每个人到我这里来领取自己的身份信息,记住你们的新身份以后,悄悄地从兵营的后门离开,离开时不准成群结队,离开后也不准相互联络!明白了吗?”
“是!”
队员们齐声应答了一声,然后一拥而上簇拥到了队长的周围,争先恐后的领取他们各自的身份证明。
大陆挺进队的队员们在每一次发放任何物品时,都被禁止排队领取。这也是他们的“中国通”森口队长特别训练过的,在他印象里,日军出于宣传需要,有过几次在占领区发放粮食的活动,每一次活动一开始,那群低劣的支那人就会冲上来把物资哄抢一空,从来都不排队。因此他断定日本人习以为常的排队习惯,是很容易暴露大陆挺进队队员真实身份的漏洞之一。
兵营外,小野拿着由沦陷区占领军颁发的身份证明看了看,现在自己成了一名从北方逃避战乱来到上海的无业游民。
按照大陆挺进队的规定,小野不能躲在杳无人烟的地方干耗时间,这样即使他通过了这个所谓的二期训练,将来深入中国腹地,被识破了身份也必死无疑。因此这个训练一方面是帝国陆军考察他们是否堪用,另一方面也是这些队员对自己能否胜任将来的任务的一次自我检验,因此完全没有用作弊的手段自欺欺人的必要。
况且小野又不像其他一些队员,拥有混血身份的背景,可以从祖母那一辈得到一些浅显的对中国风土人情的认知。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了解,多是来自于书本和长官同僚们的讲述,还有极少一部分是他出于个人兴趣,在长崎和当地的华侨接触时的认知。
因此,小野对这个二期训练丝毫没有抵触情绪,更多的则是好奇心和兴奋。
离开兵营后的第二天,小野便凭借着流利的河北方言,混入了上海市郊一队逃难人群中。
起初,他本想和其他难民一起,在松山一带找一家工厂做工,和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工人一起同吃同住,一来他不会太显眼,而来可以高效的利用这短短的一个月接触更多的中国人。
但是显然他的如意算盘想得太美了,此时的上海经济状况远远不如开战之前,工厂的用工需求少之又少,而且还要紧着同样饿肚子的本地人。
这么风餐露宿了几天后,小野的身份虽然没有暴露,但却已经饿瘦了一圈。并不是说他这几天和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没有破绽,只是难民们一个个都精神萎靡,除了想找口吃的填饱肚子之外,对其他的人或事,基本都是麻木的状态,谁还会去注意这个人为什么在某个瞬间会有些奇怪呢?
二期训练的要求是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不是和中国难民们一起被活活饿死,小野决定再坚持一天,如果还无处可去的话,便只好提前归队,只是不知道森口队长能不能允许他吃一顿饱饭以后再重新寻找新的目标。
一个粮油铺的老板来到这个难民聚集区,他想要找一个帮工,不给工钱但是包吃包住。
这个条件要是放在战前,估计不会有什么响应,但放在这时,粮油铺老板顿时被难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他捂着鼻子打量着眼前这群破衣烂衫散发着馊臭气味的难民,实在难以选出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伙计。
这时,挤在人群外围,安静的举着一只手的小野引起了他的注意,虽然他的衣服也很破旧,但可以看出面料上并没有那种陈年未洗过的污渍,而且更重要的是,和其他难民那一双双浑浊麻木死气沉沉的眼睛不同,小野那双不大的眼睛却显得格外有精神有生气。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难民们少则几十天,多则几个月都没吃过一顿饱饭,每天为了生存挣扎本就是一件消耗元气的事。而小野身为精英间谍部队——大陆挺进队的一员,虽然每日粗茶淡饭,但营养和体力的储备是非常充分的。因此,就算饿了几天肚子,他的精神面貌还是要远远强于在场的所有人。
“你,会算数写字吗?”
“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