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谦益并没有立即把皇帝征召她入宫的事告知,他在她临走前,想把离别的苦情戏演足,所以脸上尽是抑郁寡欢的神色。
“老爷今晚看起来不太高兴?有何心事?”柳如是问道。
“哎,河东君,老爷我待你如何?”
“遇合甚奇,始终不易。妾和老爷,如司马相如之遇卓文君,如红拂之归李靖。”柳如是道。
钱谦益见柳如是动情,叹了一口气,道:“哎,老夫最近颇受皇上重用,你是知道的。万万没想到,皇上听说你的艳名,现在非要召你进宫!”
“啊?召我进宫?”柳如是都怀疑自己听错了,她经历了太多的情感波折,好不容易安稳下来,她原以为钱谦益能庇护她,没想到她还不得安生:“老爷,你同意了?你就忍心把我送到宫中么?”
“皇上已经下了圣旨,老夫也是没有办法。”钱谦益又叹了一口气,道。
“老爷,我们离开这是非之地,去西湖山上隐居吧。”柳如是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躲不掉的。”钱谦益没有告诉柳如是自己已经升任江南巡按御史,他才不会傻傻跑去隐居。
柳如是听到钱谦益的话,顿时很委屈,气冲冲去屋子里找来那把倭刀,还有一根结实的麻绳,指着人工湖说:“老爷,你娶我的时候,我们曾发誓不求同生,但求共死,妾身实在不愿再进宫受辱,既然不能逃,我们就一起赴死吧。你看,刀子可以用来自裁,绳子可以自挂树枝,湖里的深水也可以容下我们的冤魂。”
“这……”钱谦益看了一眼柳如是,她像是说真的,这才跟柳如是坦白自己当江南巡按御史的事,说:“老夫还要留着这残躯,报效国家。”
柳如是想试探一下自己在钱谦益心中的份量,说:“妾决意赴死。妾身得以与君相识相知,此生足矣,今夜又得与君同死,死而无憾,咱们还是跳湖吧。”
钱谦益见柳如是这么说,觉得她可能也就是说说而已,说:“既然如此,我们…举身赴清池吧。”
“好!老爷,有你这句话,妾死而无憾。”说完,柳如是带头走向湖边。
钱谦益跟在后面,慢慢走到湖边,用手试了了一下水,说:“水太冷,老夫天生怕冷,还是算了。”
“水太冷……”柳如是太失望了,见钱谦益是这种没原则的人,突然哈哈大笑,奋身跃入湖水中。
“快救人!”钱谦益吓了一大跳,没想到柳如是来真的,赶紧呼救。
柳如是苏醒之后,一句话也不说,她心灰意冷,对钱谦益也失望了,就像当初对宋征舆失望一样。
更让她绝望的是,钱谦益见她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河东君,算是我求你了,你还是进宫去吧。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钱家就完了。”
“这都是命!”柳如是含泪点头,答应进宫。
阿九公主女扮男装,去见了柳如是,她自称“朱九公子”。
“拜见公子。”柳如是见来人模样俊秀,唇红齿白,知道他非富即贵,又见他自称姓朱,看来是皇家子弟,便行了大礼。
阿九公主这才对柳如是说明了来意,说:“柳姑娘的身世和才华,本公子了如指掌。我听说,在这江南,士子们想要出名,最快的方法莫过于跟你们秦淮八艳搞好关系。你们的工作,跟办邸报是一样的,都是引领风气啊,什么云间三子,什么复社青年,就都是靠着傍上你们出名的。希望柳姑娘你能当邸报主编,为国出力。”
阿九公主说的确实是事实,在晚明,那些士子们的文章要想风行起来,广为人知,最好的方法就是让青楼女子去传唱,这也是文人热衷逛青楼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秦淮八艳所在之地,就跟现在的主流报纸差不多。因为这里近水楼台先得月,旁边是江南贡院,大明的万千士子,都混迹这里。
柳如是知道真相,腮若桃花,问阿九公主道:“皇上为何把邸报交给朱公子?”
阿九公主说:“我父皇的意思,现在复社青年近万,繁杂如过江之鲫。希望柳姑娘能帮助我,办好邸报,多引导他们为朝廷做一些实事,比如为国捐资。这样你们也能有尊严地靠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力。父皇答应我,你们都可以脱乐籍,纳入南京本地户籍。”
“父皇?你是皇子?引导复社的年轻士子?”柳如是大惊。不过很快,她彻底明白了,皇上是要借她们秦淮八艳去办报纸,引导江南舆论,这样一来,其实对她们来说,为国效力,不仅名声好了,以后也没谁敢欺负她们了。
“其实,我是大明的九公主。”阿九公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参见公主千岁,千千岁。我愿意为国效力。”柳如是行大礼。她骨子里本来就主张男女平等,似乎自己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她期盼着这新的邸报能早日问世!
“时辰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具体的办邸报事宜,我们明天详聊。”阿九公主说。
“这可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天半夜,在宫里休息的柳如是睡不着觉,但嘴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想起自己前半生的境遇,心里感觉到一种莫名而强烈的惊喜,以前,自己总是想靠男人,现在,自己终于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命运了,真是浮生若梦:“以后我柳如是就都是为国效力,脱离了乐籍,我也就自由了!”
第45章 董小宛()
柳如是进了宫,阿九公主找齐“秦淮八艳”的事就容易了许多,第二位进宫的,就是柳如是的好姐妹董小宛。
董小宛进宫前,柳如是介绍道:“我这个姐妹,原本是大家闺秀,不仅人漂亮,长得如花似玉,而且弹琴唱曲,烹调茶道,样样精通。不过,董小宛最出名的,是非常会做菜。”
“大家闺秀?”阿九公主问道。
“是的,董小宛出生于苏州城内一家小有名气的绣庄,本是大家闺秀,父母从小请人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可惜董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撒手人寰了。”
“啊?”
“这就是命吧,她从小跟母亲一起长大。父亲过世,她母亲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睹物思人,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下了幽室,绣庄的事,就全委托伙计去管了,没想到还因此惹祸上身。”
“遇到坏人了?”
“人心叵测啊。这乱世,生意不好做,她母亲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过安稳日子。谁知绣庄伙计捣鬼,一算帐,那绣庄不仅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一千两银子的外债。”
“啊,这真是人祸。”
“嗯,祸不单行,小婉的母亲又气又急,病倒在床,最终绣庄破产,家里欠了一大笔账,十五岁的董小宛只好来到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很快凭借秀丽的容貌和出色的才艺名震秦淮河。”
“那一定能赚不少钱吧?”
“没有。董妹妹的名气虽然大,但是性格比较倔,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如此一来,影响了鸨母的进账,鸨母对她很不满,董妹妹于是回到了苏州。但是家中母亲依然需要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了家,也纷纷上门催债,她只好重操旧业,陪酒、陪客人出游,经常游太湖、登黄山,和客人泛舟西湖,一直到她遇到复社才子冒辟疆,生活才有了新盼头。”
“他们怎么样了?”阿九公主没有谈情说爱的经验,对才子佳人的故事很感兴趣。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冒辟疆啊,个性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董妹妹只不过是他猎艳名单中的一名。书中那些所谓的才子佳人的故事,多是虚构的,现实很骨感,让人唏嘘不已。董妹妹遇到冒辟疆时,他已经结婚好多年了,十九岁,他就跟娃娃亲成婚了对方是中书舍人苏文韩的三女儿苏元贞,还生了二男一女。”
“董小宛是真遇到了渣男呀!”阿九公主很失望,说。
“嗯,冒辟疆最早发生婚外情的是秦淮歌妓王节。他结婚第二年首次到南京秦淮河畔的国子监参加乡试,就跟贡院对面的南曲名妓王节娘日日笙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冒辟疆在与王节交往的同时,又结交了李湘真。她也长得娉婷娟好,肌肤如雪,在秦淮河很有名的。”
“那董妹妹不生气?”
“冒辟疆和董小宛一直到去年才算正式开始交往呢。是董妹妹追的他,主动追求冒辟疆了大半年,有一次送他回家,从苏州到镇江,一路送了二十七天,她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