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从挽明开始-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嘉升此文是多此一举,他知道阎应元是个军事奇才,江阴小城弹丸之地,他率6万义民困守孤城,让满清的军队付出了75000余人的惨重代价,这在古今战争史上都算得上大奇迹。从阎应元守江阴的实战经验看,诈降、偷袭营地、火攻、钉炮眼、小股出击、草人借箭、登陴楚歌……都用上了。重用阎应元这样的人做南京的兵部尚书,至少是兵部侍郎,负责南京的城防再合适不过。

    “若能有利于社稷,草民万死不辞。”阎应元虽然自己很惊讶,但他对自己的能力还是自信的。

    袁嘉升看了一眼兵部尚书史可法,说:“这样吧,你来当兵部侍郎,协助史大人整顿南京的军务。史大人,你看怎么样?”

    这一任命十分大胆,阎应元相当于连升七八级,成为了大将,武英殿内顿时犹如晴天霹雳,史可法事先派人调查过阎应元,除了科举功名,阎应元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现在皇帝都发话了,他沉默不语。

    “臣表示反对!”这时,南京兵部侍郎阮大铖突然出列说:“阎应元毫无功名在身,本是江阴一守仓库小吏,皇上突然提拔他担如此重任,恐怕众大臣都不服。”

    “反对的是何人?朕以前没见过你。”袁嘉升见那人一脸连绺胡子,问道。

    “臣乃是南京兵部侍郎阮大铖。阎应元若当了兵部侍郎,岂不是跟臣同列,臣以为耻……”

    “阮大铖……你就是那位被东林诸公唾骂的阮大铖啊!”袁嘉升笑道:“你的名声可是顶风臭十里。阎应元跟你同列,那应该是他感到羞耻才对吧。”

    阮大铖是明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他文笔激扬,好诗文戏曲,有才名,初与东林党人为伍,为高攀龙之弟子,并成为得力骨干,在《东林点将录》中绰号为“没遮拦”。天启四年,吏部都给事中出缺,东林大佬左光斗便让赋闲在家的阮大铖来递补,阮大铖喜孜孜赶至京城,却不料此事搁浅了,原来东林党另两位大佬赵南星、高攀龙与杨涟决定推荐“东林猛将”魏大中出任。

    这时,阮大铖傻眼了,他本是一个急功近利之徒,恼怒之际,便悄悄去走阉党头子魏忠贤的后门。魏忠贤本想招纳人才,便把这个吏部给事中给了阮大铖。阮大铖是当了官,可从此与东林党结下了怨仇,东林党人都大骂阮大铖卑鄙无耻。

    阮大铖在魏忠贤当权时,任太常少卿,天启四年,阮大铖与魏忠贤在涿州“燃秸相拜,作竟夜谈”。他为了表忠心,索性把东林党内部的机密全吐露了。阉党不久便逮捕了东林党重要人物汪文言,并清洗内阁,引起东林党反击。阮大铖见当时形势如同水火,他赶紧弃官逃回老家。

    到了崇祯登基二年,魏忠贤阉党被清算,阮大铖便准备了两本奏章,一本专劾魏忠贤、崔呈秀,另一本则弹劾东林党与阉党都不是好人。他把两本奏章都交给好友杨维垣,由于杨与东林党有隙,上了第二本奏章。崇祯本憎恶阉党弄权,便将阮大铖罢官。阮大铖随即避居安庆,后去南京,他在库司坊买了豪宅,又在城郊祖堂山修建了别墅,一方面招纳游侠,谈兵说剑,另一方面结文社,养了一套完整的戏班子,与冯铨、马士英打得火热,还请张岱、文震孟、范景文等名士到场看戏,与他们游宴唱和。

    阮大铖深知自己当年事,得罪了东林党,几度想法弥补,他打听到苏州名妓李香君看中了复社名士侯方域。侯方域想为李香君赎身,但手头缺少银子。阮大铖一看有了机会,便把一大包银子交给杨龙友,让他赠送侯方域。侯方域与李香君喜结佳缘后,才明白那是阮大铖送的钱,李香君一怒之下把婚房设置毁了。

    阮大铖在南京“蛰居”期间,结交致仕回老家的首辅周延儒,并动用大量银子资助周延儒,阮大铖虽未达到做官的目的,但结交了马士英等人,太子朱慈烺到南京后,急于用人,他被推荐当了兵部侍郎。但因名声太坏,因此复社吴应箕与侯方域、陈子龙联名140余人发布了一篇“公揭”,声讨阮大铖。

    袁嘉升知道,阮大铖因人品坏,后世桐城与怀宁两地都不承认他出生在那里,没想到他竟然当上了兵部侍郎。

    “皇上明察……那东林党人都是捏造事实的小人……”阮大铖本来自己只是出于看不起没有功名的阎应元,没想自己惹得一身骚,后悔站出来了。

    “阮大人读书多不多?你知道秦朝的丞相李斯嚒?他之前干什么的?”袁嘉升继续笑着问阮大铖。

    “这……这李斯当秦相前也是守仓库的小吏!!”阮大铖一脸尴尬。

    “阮大人,朕再问问你,你带兵打过仗吗,竟然当兵部侍郎?你要是不服,这样,给你和阎应元各一营的人,打一仗,谁打赢了兵部侍郎就归谁。”袁嘉升说:“君无戏言。”

    “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阮大铖彻底无语了,自认倒霉。

    “行了,打不过阎应元你就回你家的戏苑里写剧本吧。”袁嘉升当即下旨,罢免了阮大铖的兵部侍郎官职,让阎应元补上。

第35章 儒生郑成功() 
袁嘉升重用阎应元当兵部侍郎,还不算太离谱。他接见少年郑成功,赐他姓朱,要让他掌管南京的水师,这让群臣们更是觉得天方夜谭。

    那天,袁嘉升见众人没再反对,便对南京的礼部尚书钱谦益说:“钱大人,听说你最近收了一位学生,叫郑成功,不对,叫郑大木吧,福建总兵郑芝龙的儿子,你明天上朝带他来见朕吧。”

    “郑成功?皇上说的是郑森吧?皇上怎么问起他来?”钱谦益说。

    “对,就叫郑森,他现在应该还在南京国子监当太学生吧。这样吧,朕现在就去国子监视察,顺便看看这个郑森。”袁嘉升突然急于想见到这位叫郑成功的少年。

    “啊?郑森确实不错,文才武略,在太学生中都是上等。不过他尚且年幼,何德何能,劳驾皇上亲自去国子监看他?”钱谦益一脸懵逼,说:“更何况,他的父亲郑芝龙乃是海盗出身。”

    钱谦益一脸懵逼,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郑成功的出身并不好。他的父亲郑芝龙,万历三十二年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那是一个闽南渔村,他少年落魄,从小习海事,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

    十七岁时,因家庭生计艰难,郑芝龙带弟弟郑芝虎、郑芝豹赴澳门投靠舅父黄程。当时,明朝实行海禁,黄程是个海商,从事海外贸易,也就是走私,他留下郑芝龙在身边做帮手,郑芝龙在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到过马尼拉,并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

    后来,黄程推荐郑芝龙追随于日本平户岛的华侨大海盗商人李旦门下,初时担任翻译等工作,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被认为义子。

    郑芝龙还热心学习剑术,认识了“为邑主锻刀剑”起家的泉州冶工翁姓者,还以领袖华侨之资格,晋谒已退隐的前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于骏府献药品,秀忠亲问以中国事,对答如流,大喜,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郑芝龙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平户藩为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由于郑芝龙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初召后“屡访藩士家”。后迁肥前国平户,受到当地诸侯松浦氏优遇,松浦氏为其在平户附近的河内浦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松缔婚,生下了长子郑森,也就是郑成功。

    郑芝龙在1624年中秋后将事业重心自日本九州岛迁到台湾,归附“日本甲螺”(倭寇首领)颜思齐。此后不久,荷兰东印度公司登岛,驱逐了以台湾为基地的其他势力,郑芝龙遂携妻子定居于中国大陆,成为明朝末期活跃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名海盗。

    与别的海盗不同,郑芝龙不允许手下骚扰普通百姓,“不许掳妇女、屠人民、纵火焚烧、榨艾稻谷”,还救济贫穷百姓,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颇有古代侠盗“劫富济贫”风范。

    后来郑芝龙接过了颜思齐手中的大旗,开始大刀阔斧的推行自己的想法。郑芝龙认识到西洋人的武器比较先进,势力比较强大,短期内以自己的势力还不足以与之抗衡,同时将势力往台湾岛对面的福建地区渗透。

    郑芝龙对自己的海盗集团大量引入西洋先进武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