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嘉升看了一眼这个当代皇宫里的球场,这场子三面设有短垣,四周竖红旗,其南侧竖了两根木桩,之间置一直板,板下开一孔为门,门上加网就是囊了。
球场两侧,分别站立着两队要比赛的人马,十名吐蕃球手,李隆基、葛福顺与陈玄礼等人牵马站在场外,还有其他起名大唐队的选手。
李显对李隆基这么快赶来很高兴,看到诸事皆备,吩咐身边太监道:“让他们继续开赛吧。”
不一会,马球的场面就很激烈了,双方你争我抢,挥杆较量。
李隆基的球技确实高超,只见他驰骤击拂,风驰电掣,空中运球能够连击数十次,令太平公主也鼓掌叫好:“看我这贤侄东西驱突,如入无人之境。方寸之间腾跃自如,实乃马球高手。”
过了一会,在众人惊呼声中,李隆基拿捏好力量,将圆球击过半场。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边击球边催动马儿,球刚落地马儿已到,李隆基又轻舒猿臂挥杖击球,只见那圆球在空中划了一个弧形,入洞落入对方的囊中,大唐队立即领先一分。
“好球!”李显也站起来给李隆基鼓掌:“真是虎父无犬子。
有了李显的旨意,李隆基名正言顺留在长安三个月,那期间,他经常去拜访太平公主。
那天在太平府内,酒过三巡,太平公主对李隆基笑道:“贤侄,听说你不回潞州为国出力,却滞留京中,整天和一些万骑嬉戏?听说还结交了人。你的志向不小。”
李隆基讪笑道:“姑姑哪里话,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是都爱玩马球,才进场在一起练习。”
太平公主道:“那你今日为何来我这府上?你不来看我,却整日里与万骑中一班狐朋狗友呼妓饮酒,玩球赛马,实在很忙呀。”
李隆基拱手道:“侄儿能留在父王身边,皆是姑姑的功劳,今后留京,定常入姑姑府中问安。侄儿这也是想念姑姑。”
“你从潞州回京月余,先前也不来探望姑姑?你小时候姑姑对你也不错吧。”太想是李隆基打小就聪明伶俐,在李旦的五个儿子中最为出众,隆基幼年丧母,太平公主没少在宫中照顾他。
“侄儿在潞州,是可有可无的官职,现在回京无人清究,侄儿也就自得其乐了。本想一回来就来拜见姑姑,只是侄儿新纳的小妾待孕生产,刚开始很少出外,望姑姑勿怪,现在方便多了。”
“你又纳新人了?人言三郎多情风流,看来是真的。听说你在潞州一事无成,又娶了一名歌女,想来你善乐,她善歌舞,你们倒是琴瑟相和?”太平公主说。
李隆基微微一笑,说:“侄儿素来无大志向,也就爱美人这点爱好。”
“好一个三郎,你能没有什么志向?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你爹爹说,他的几个儿子颇有父风,独你最令人不放心。”太平公主面面色突然严肃,说。
李隆基道:“侄儿今儿瞧见姑姑高兴,故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来凑趣问安一番,还望姑姑指教。”
太平公主沉吟道:“我们都姓李,生于大唐皇家,瓜田李下,以恬淡无争态度处事实为首选。这个你要向你的父王学习。”
“姑姑说得对,只是恐怕皇后他们不会容我们恬淡无争。”李隆基试探太平公主说。
太平公主道:“确实,眼下就有蹊跷事儿,那韦氏的衣箱,竟然出现五色云。最可气皇兄还给她画出图样,悬于宫门之侧。唉,还有《桑韦歌》,韦皇后母女有野心,路人皆知的事儿,他为什么就不明白呢?唉,早知如此,当初这皇位还是由你爹来坐最好。”
太平公主当时衡量局势,说韦皇后抛出“五色云”,还有《桑韦歌》的舆论,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政变信号,说明韦皇后的野心,已然膨胀,她最终无非遵循武皇的故事,逐步架空皇帝李显,独揽朝政。
“姑姑说得对,我们必须做一些什么,来阻止韦皇后母女。”李隆基说。
“你在万骑中的那些朋友,不可轻动,更不可让韦后知道,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太平公主说。
“姑姑说得对。”李隆基闻听太平公主提起自己的这帮朋友,不明白她为何知晓,遂顺口答道:“他们的爱好与侄儿相似,彼此说话也投机,因此来往颇多,也没什么。”
太平公主转颜一笑,说道:“三郎,要说这韦皇后,现在一心谋取大位,本公主看也是虚妄。”
“姑姑说得对,我们李唐的江山,绝不会落在外人的手里。”李隆基说。
姑侄两人相聊甚欢,到了傍晚时分,太平公主叫来儿子薛崇简,道:“你去厨屋交代一下,晚间留三郎在府上用膳。待膳治好,你再叫王师虔过来一起用膳。”
就这样,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现在为了共同的敌人韦后,两人不约而同走到一起来了。他们各有长处,太平公主瞧中了李隆基的禁军中人脉资源,而李隆基则瞧中了姑姑在朝臣中的影响力及人脉资源,两人决定联手,应对将来的变化。
李隆基道:“姑姑有事,吩咐侄儿去办就是,用膳就不必了,侄儿实在担待不起。”
“无妨,我们是一家人。隆基,跟你说实话,任何他姓之人掌握了大权,李氏就成为其行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得未雨绸缪,这一点你要告诉你父亲。”太平公主深知一旦韦皇后掌握了大政,其首要对付的目标就是自己和哥哥李旦一家。
“我听姑姑的,你怎么安排,隆基自当配合。”李隆基说:“有没有办法,让皇上废后?”
太平公主说:“皇上对韦皇后是言听计从,现在被韦氏母女哄得团团转,让他废后,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李隆基说:“那我们应该先除韦皇后的爪牙:宗楚客与纪处讷。”
“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太平公主本想拿这事儿试探李隆基,不料李隆基竟直言抛了出来,义愤填膺,面露杀气。
太平公主很满意李隆基能有此态度,说:“不错,李氏子孙,应该这么想,我们还应该这么做。大凡有些良知的朝臣,岂能容皇后韦氏母女如此劣行横行?三郎,其实我这几个月来多郁闷,缘由此起,今天跟你一谈,心结解开了!”
求收藏、推荐支持
第112章 万事俱备()
李隆基原本来见太平公主,心里没底,实在摸不透姑姑的心思,刚开始的时候不敢贸然张嘴,没想到太平公主也郁闷了很久。看来梁王让他设法与太平公主联手谋事,是正确的一步好棋。
那天,姑侄两个相谈甚欢,一起用过晚饭,太平公主把薛崇简也介绍给李隆基,让他好好带着他玩。
李隆基满口答应,说:“想不到一转眼,我这表弟都长这么大了。”
又过了一个月,太平公主主动约李隆基去公主府,一如往日那样对他嬉笑怒骂,然后,她与李隆基到内屋单向晤谈,此种方式已透出特别的信号。
薛崇简也在内部等候,太平公主横了他一眼,对李隆基说:“贤侄,你看看你这表弟,整天只知道贪玩,无暇关心它事。你听说了吗?昨天,为了一具水碾,有一个不知好歹的僧人,把姑姑告到官府,官府的人听韦后的,把我弄得灰头土脸。”
“此事,侄儿确是听说过了。”李隆基说。
“听说现在裹儿也无视姑姑这位长辈,常在外面说一些蔑视之语。三郎,你跟你父亲说,现在是外人欺负我们李家,家里的小辈也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这往后的日子,我们还怎么过?”
“这事确是安乐公主和韦后过分了。我们需要怎么做?”李隆基觉得太平公主有话要说,殷勤问道:“姑姑有何事,尽管吩咐侄儿就是了。”
“姑姑也没有别的事,那日在宫中,看和你踢马球的,是为禁苑总监、利仁府折冲,还有万骑果毅,这些人,你可熟?”太平公主小声问道。
“姑姑问这个干甚?他们都是一些地位卑微的人。”李隆基说。
“隆基,这些人虽然官职不高,但皆手握一定实权,到了关键时候,是大有用的。”太平公主说:“你平日里要善待他们。”
“姑姑说得是。这些人平日里对我很尊敬,我也算礼贤下士,尽量给他们一点好处。”李隆基听太平公主这么一说,觉得以前自己还真是小看了太平公主,她从武则天时候开始就身在高位,经历大事多,眼光较常人犀利不少,一下子就能看出自己结交这些地位卑微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