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步。
“陛下此事~”说着冯去疾扭头看了看正在吃饭互相议论的群臣,欲言又止,扶苏会意,知道冯去疾是不想在百官面前说出此事,生怕对扶苏的政权造成影响。
“这件事你我君臣改日再谈,朕虽不动土地之策,但是还是有些小的想法,欲问于丞相,请丞相帮朕思虑一下,是否可行?”
听到扶苏盯着土地之事不放,冯去疾不知道接下来皇帝要说什么,回答道:“还请陛下明示臣。”
“商君变法,民众皆能有田,等到民众他日钱财缺少却又缺钱之时,必然会考虑贩卖土地,这样其他人买卖土地之后,田亩不能相连,耕种灌溉起来皆十分繁琐,朕欲让各家各户之田结而连之,必然可以提高耕种速度!”
扶苏提出此法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原因,一是扶苏欲发明出更为便利高效的耕种器具,肥田之法等,这样各家田地连在一起,耕种起来必然会高效。
更深一层的原因就是扶苏想要为日后使田地只租不卖做铺垫,民众可以养殖牲畜家禽,便可以将不愿种的田租出去,等到秦国政府管控的商业有了起色,府库充实之后,便可以反哺民众,凡是种田多者,到达什么规模,国家可以给予其一定金额的补贴,如此一来,种田也便有了其内在动力,这些虽然还远,但是扶苏还是想早点筹谋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积累起征伐匈奴需要的后勤补给资源,不然只有军队,没有补给,谈北征匈奴,皆是空言!
“丞相以为如何?”
第一百三十章章 开议国制()
冯去疾听到扶苏的方法,皱着眉头开始思索这件事的可行性已经潜在的影响。
这也是扶苏要请教丞相的原因,扶苏作为秦国皇帝,要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官员任免,国家军备,国家政务,但是帮皇帝分担最多的自然还是丞相,此时的丞相权利虽然很大,但是威胁皇权还是不可能的。
因为没有形成派系,更重要的是军权紧握在皇帝手中,扶苏如今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民众之间皆极有声望,正因为地位稳固所以扶苏才想着先逐步实施自己更远瞻的政策。
扶苏正是知道这些官员会从自己嘴里说出的话,要做的事情揣测自己的真实意图,但是作为前世便是沉浮宦海的政客来说,若是想要挖掘出政客的潜在意图,就要充分考虑他们所在的立场,从其立场出发探寻其代表的利益关系,说出的话做出的事皆是其公开的导向,只有站在其立场考虑其言语这样才能揣摩出政客的真实意图。
但是扶苏现在身份确实秦国皇帝,他的意图此时却不能让任何人揣摩到,不然会遭到十分激烈的阻挠,到时候扶苏免不得要杀戮开道,但是如此内耗,只会将秦国削弱,苦心孤诣之下,扶苏才让法家和儒家提倡者皆不知自己真正意图是为何。
“陛下此举虽然有利于农耕但是实效并非很高呀?关中水利发达,干旱之时便可以集中引灌,播种之时,民众也是耕种一地也要一日之久,各家田亩连在一起只是方便了民众看管自家庄稼,无论耕种还是收割皆无太大提升。”
冯去疾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这样做的意义在哪,只会使得下面的官吏繁忙起来,丈量土地,按照土地贫瘠还是肥沃折算怎样的比例,皆需要很大的精力,冯去疾认为此举得不偿失。
“丞相有没有想过何物能促进效率的提升?”扶苏笑着问了冯去疾一句。
冯去疾有点跟不上扶苏跳跃式的思维了,本来说着土地的事,怎么突然又说到提升效率了。
冯去疾也不知道扶苏问的是提高什么的效率,想了一下说道:“可是官员勤垦奋勉?”
“丞相说的是处理政事,而且勤于政务是官员必须要做的,这个不同位置的官员能力不同,所以官职也便不同,这也是为何冯相能为丞相,治秦之世,王老将军为秦柱石,定国安邦。让丞相去打仗,让王老将军来治国那显然是不同的,处理政事能提高效率的除了勤勉,还要合理重用人才。”
冯去疾点了点头,“陛下此言甚好,既然不是说处理政事,那么陛下所说的提高效率是为何事?请陛下为臣明示。”
扶苏没有先回答冯去疾,而是说道:“三皇五帝时期耕种皆以木于石为主,费力不说,收获甚少;到了后来人们学会了锻造铜具,劳作之事不仅省时而且省力,又因铜之锋锐,耕土颇深,粟米收获颇多。那么丞相再看看如今秦国耕种皆用何物?”
这个冯去疾常年身居高位,但是也绝对是不不谙农事之人,不假思索的便回答道:“自然是鐴土(bì)?铁铧(huá)呀!”
“可是比用石头耕地更为省力更为快速?”
“这是自然!”
“所以朕想说的便是器物的更迭,更适宜使用的器物便能带来更高效的农耕收获。朕不欲限制民众从事工匠之事,不仅如此,若是民众制造出有利于秦国之器物,还要奖赏鼓励!只知耕田,不知如何提高耕田收成,确是不妥。”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扶苏觉得跟冯去疾沟通之后,由丞相安排人负责此事,倒是不必拿到此次廷议上来讲。
冯去疾想着皇帝整日琢磨的一些什么呢,这等工匠之事皇帝怎么也会考虑,“这件事并不难办,臣倒是希望陛下多考虑秦国外患,此等小事勿要耗费陛下精力,交由其他官员便可。”
扶苏也知道自己若是整日从事发明创造也是不务正业了,但是自己知道很多可以提升效率的东西,不造出来实在是太浪费了。
扶苏想到的便是后世唐朝才出现的“曲辕犁”和西汉发明的农具“耧车”,要知道这可是一直用到扶苏前世那个时候,很多落后的农村都还用着这种方式耕种田地。
“丞相之言,朕自然纳谏,这件事便由丞相在此次廷议之后,令人着手施行,朕还是对此事颇为上心,望丞相也能重视。”
“谨记陛下之言。”
“来,你我君臣共饮此爵!”
扶苏不愿铺张浪费,所以兴乐宫中建造的酒池等皆未用为此次宴请百官,这场午宴因为上午廷议的缘故,众人也没能真正开心的美餐一顿。
但是众人所忧的不是皇帝对商人的放松管制,因为自吕不韦那时秦国就又“农”,“商”并重的政策,真正让百官忧虑的是,皇帝到底要以何理念治理秦国。
下午还有廷议,自然不能拖延太久,众人用餐之后,便迅速赶往咸阳宫前殿,扶苏作为皇帝也未乘坐辇车,叫上蒙恬、冯去疾、蒙毅、赵基等人,聊着政事前往咸阳宫。
百官不知道皇帝还有何事要廷议,毕竟上午几件事已经颇为重大,下午的廷议还是未能将上午那种气氛消弭。
看到百官皆来到殿中,自然还是扶苏先行开口。
“今日这场廷议不似上午,朕想跟大家商议一下秦国如今先帝的‘三公九卿’之制!”
除了大将军蒙恬,御史大夫冯劫和丞相冯去疾皆心里一突,心中知道皇帝绝不是简答的议论此制,看来皇帝又有其想法,曾经的那位被大家认为颇不懂庙堂之事的长公子扶苏是大家看走眼了。
“不知陛下所议为何?”御史大夫冯劫向扶苏问道。
听到冯劫的发问,扶苏自然是不能说我想集中自己的权力。
“如今先帝设三公九卿为秦之重臣,如今又皆为朕股肱之臣,但是朕感到先帝此制固然甚好,却有时一些政务不该交由何人,只能找到丞相,由丞相来处理,如此真正实施起来,各职分工未能真正明确,一些事情是该劳烦丞相呢,还是该找廷尉呢?”
听到皇帝所言,冯去疾不知道皇帝是否在暗示自己权力过大。
第一百三十一章 韩信拜将()
“陛下为何觉得如此?此制以皇帝为尊,下设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陛下改太尉为大将军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其权。怎会分工不清呢?”
御史冯劫觉得皇帝有些儿戏,这件事不能随意更改,毕竟关系到秦国的运转,还是需要好好劝谏一番。
“御史所言,朕如何不知,大将军、丞相、御史以及丞相治下九卿,分工虽然明确,但是在实际国家政事处理之中,还是会有交叉之处,再往下至各属官,则更为难以分辨,是为朕欲明确各职该做何事,如此才能更好更快的治理好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