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汉朝当老师-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聪明的人,沉默了。愚钝的人,还在争辩。

    渐渐的,大堂安静了下来。

    燕铭咳嗽了一声,说道:“诸位的荣华富贵,燕铭不想剥夺。所以,这种政治体制是在我新北城实行的。汉朝泱泱大国,帝制根深蒂固,诸位是高门大族,自然不会和我新北城的穷乡僻壤学习效法。所以,我还是劝诸位,安静的等皇帝和太子回来,各位还都是皇亲国戚当朝勋贵。慢走不送。”

    燕铭说完这话,他手下的士兵就开始送客。

    这怎么行?

    所有的人都慌了神。这可不是闹笑话的事儿。

    一旦燕铭真的不管了,带着兵回了新北城,他们这些墙头草必然会被刘彻赶尽杀绝。

    这些朝臣们根本就没想到,燕铭会是这样的行事风格。

    他们以为刘据起兵,燕铭入京师,最终的结果就是把刘彻赶下台,甚至燕铭开始主抓国家政权。

    谁知道燕铭根本不按照他们想的出牌。

    原本,皇帝轮流做,大臣给谁都是打工的臣子,到哪都是荣华富贵的想法被燕铭给灭了。

    这就尴尬了。

    “侯爷,不,种花家的皇帝。”

    一个大臣慌乱的跪下,想要请求燕铭不要离开却不知道这么说这话才合理。

    燕铭一挥手笑道:“种花家不兴跪拜这事儿,有话直接说就是,我也不是种花家的皇帝。只是临时执掌种花家的政权而已,你们可以喊我大将军。”

    “大将军在上,老夫请求大将军不要不管大汉。种花家的体制,正是大汉所需要的。”

    公孙弘已经很老迈,可依然思路清晰。

    燕铭没有喝他计较当年的事儿,倒是点了点头。

    这个节骨眼上,倒是需要有几个像公孙弘这样有眼光的人来引路。

    那群首鼠两端的大臣看到这样的情况,顿时明白了。如今的情况,自己根本就没有和燕铭谈判的筹码。

    想要保全身家性命,那就是把原来的大汉皇帝拉下马。

    老皇帝拉下马,太子刘据也不能再登基。

    否则老子的仇儿子报,也是令人头疼的事儿。

    “我们愿意请大将军带领大汉的子民进入新政体。”

    所有人都在朝堂之下高呼。他们跪久了,依然是跪在地上。

    燕铭也没有纠正他们,反而笑着说道:“大汉泱泱大国,不能没有个主心骨。谁来主政,是个问题。”

    “主政的问题,简单啊,我看大将军您就是最佳人选。还请大将军不要推脱。”

    公孙弘算是老油条,终于弄明白了一般,把燕铭往上推。

    如今燕铭手下的兵力火力,已经足以碾压任何一支大汉的军队。

    军事实力,就是话语权。

    燕铭笑而不语,所有人这才反应过来,甚至有人喊要燕铭登基当皇帝。

    燕铭都哭了,真把自己当成谋朝篡位的人了。

    不过现在他所做的,和谋朝篡位也没多大分别。

    索性也就不在乎那个名誉。

    汉朝这样的大地方,是自己的老家,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今自己有能力让这个民族走的更好,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至于刘彻,只好对不起。原本燕铭只想做一个幕后之人。

    可在刘彻身边做事儿,想要功成名就,安稳一生,太难。

    既然不行,那就取而代之。

    当然,这种取代不是燕铭所强求的。若不是王崇作乱逼得刘据造反,他绝对不会出兵长安,进入大汉。

    如今,情况不一样了。

    燕铭觉得这事儿要么不做,要做就直接做到底。

    如今,朝堂之中,算是大汉的全部文武官员。

    加上原来就是弘燕堂学子的人员,对燕铭倒是极为有利。

    “大汉,还是大汉。高祖皇帝还是高祖皇帝。只是改制之后,就不再有皇帝。但是我们还要尊敬大汉的开国皇帝和功臣,这是不能改变的。”

    燕铭说道。

    众人唯唯诺诺的答应着。这个时候,燕铭说什么就是什么。他们断然不敢在否定。

    虽然知道燕铭不会轻易放弃这样融合大汉的机会,但是这个不按照常理出牌的燕铭,让他们也不敢胡乱造次。

    政体的事儿,自然有韩嫣替燕铭解释。

    现如今,燕铭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长安城周边的军队集结起来。

    只有把军队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才是安全的。

    如今他的学生李陵已经成为驻守长安南军的统帅。

    自己的学生,对自己还是有一定忠诚度的。

    更何况,李家在这一场变乱之中,也有所动摇,不能置身事外。

    对于李陵,燕铭还是信任的。

    这个孩子上学的时候,燕铭就看出来了。他是个不会虚伪狡诈的人。

    要么是宁死不屈,要么是死心塌地。绝对不会如同别人那样,反复无常。

    李陵统帅南军,集结城外,等待着燕铭的命令,迎接刘彻归来。

    刘据负荆请罪,刘彻当然会原谅自己的孩子。

    父子之间,动一动军队,就当时练兵了。

    单但是当刘彻再次回到长安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第603章 改制() 
?    长安,原本属于他的军队已经被缴械。多数的军队现在都成为手无寸铁的人员,在各个大营之中严格待命。

    更多的大臣都已经开始运转起来,为了营造新的大汉做准备。

    燕铭优先把曾经在弘燕堂学习的年轻人放到关键的工作岗位上。

    窦文窦武,司马迁李陵,霍去病桑弘扬

    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使得胡德庸为首,窦文窦武辅助调控这些曾经的同学,按照新北城的布局,开始了在大汉的新一轮布局。

    刘彻没想到,做梦也没想到,最终会是以这种方式谢幕。

    雄心壮志的刘彻,原本一辈子也没能做到的祛除匈奴,安定四边。

    在燕铭的辅佐下,仅仅用了几年就都做到了。

    可历史一样是不容许忽略的,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道。

    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多少事情,要做多少事情,都是天注定的。

    刘彻,把他一生该做的大事儿都做完了,到了如今,似乎只剩下谢幕了。

    燕铭不会给刘彻机会让他东山再起。

    大汉朝,并未失去人心。只要刘彻回来,振臂一呼,那些畏首畏尾却贪图富贵的大臣们就会跟着起哄。

    所以,在得到了刘彻和刘据和解的消息之后。

    燕铭做了一个决定:让刘彻父子两个到新北城去散散心。

    当然,会有新北城的重兵保护。

    一同前往的,还有卫子夫、李夫人。

    这都是刘彻心爱的女人。

    燕铭没有去见刘彻。

    此情此景,还是不见的好。

    大汉需要进行更加雷厉风行的改革。

    好在之前燕铭建议刘彻普及义务教育。

    虽然普及义务教育的时间不长,但是大多数的人都简单的认识了文字。

    桑弘扬又在全国大力开展经济改革,货币改革。建立类似于银行系统的票号。

    大汉朝的人民,经过不断的革新政策,已经适应了新政的推行节奏。

    所以,当有风传从长安飞出的时候,民众们并没有觉得有多大的改变。

    似乎只是一场政治的改革。

    而政治似乎离着他们的生活还远的很。

    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他们的日子不被影响,只要不挨饿受冻,他们就不关心什么政治体系。

    所以,燕铭这种类似于和平演变的朝堂动荡,对民间影响并不大。

    起码是长安周边的影响不大。

    至于那些分封的刘姓诸王,燕铭则实行了保密计划,让他们到长安来。

    方便解除他们的控制权。

    当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早在几年前,分封的王侯就成了刘彻的心腹大患。

    于是主父偃登场,隆重的上映了一出推恩令的正剧。

    如今,很多曾经是大封国的地方,已经因为推恩令,分封给了更多的刘姓子孙。

    不得不说,推恩令是个很辣的招数。

    这巩固了皇帝的宝座,却也少了一些能够大力支持刘家江山统一的外部保障。

    总体来说,分封目的是好的,但人心是难以控制的。

    所以,只有极少数的大封国不遵号令,并且得知了长安的变动。

    他们在联合,企图起兵造反。

    而多数被推恩令蚕食的小封国,已经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