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勉这是在说反话,或者是在讥讽徐家,大权独揽,却不对大明国江山做任何的回报。徐氏怎能听不出朱勉的话中话,尽管面对的是自己的亲孙儿,她仍然不免有些恼火:“你这是在说谁呢?哀家还没你说的那么糊涂,徐国公如何,难道这十六七年你没看到他的功绩?”
“更何况,皇上你别忘了,你可还没亲政呢!我看,等大金国公主来了以后,你就进碧波宫养老吧!”
徐氏说到这里,冷哼一声,便是起身进去慈宁宫的内堂,殿中只留下了朱勉。朱勉怎能听不出来徐氏的威胁,这是要软禁自己!
“二月二日是吧?”朱勉心中记着这个日子,一咬牙一跺脚,“朕还没到养老的年纪!”
朱勉明白,自己的计划,必须加快进度了。否则的话,不等徐家出手,自己的皇祖母太皇太后徐氏,就要剥夺自己独掌乾坤的权力。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堂堂七尺男儿,岂能为一女子而误国?
带着微怒的心情,朱勉出了慈宁宫,回到重阳宫。他不再去过问西凉省的事情,因为他明白,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空耗下去,只会让自己白白浪费时间,这不是朱勉想要的结果。
在重阳宫一呆就是三天,因为大婚的缘故,一切都在准备着,朱勉也暂时将西凉的事情抛在了脑后。退一万步讲,在这么个喜庆的日子里,朱勉不想让这种糟糕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
一月十五日清晨,金銮殿。
大婚之前,诸王朝贺,这是历来的规矩,朱勉也不能例外。来的藩王除了汉王,还有楚王、周王、燕王、福王等,这些人都是朱勉的叔伯辈,以往朱勉见不到的,现在也都见到了。
“臣等恭贺皇上,诏立皇后,母仪天下。”
“众位皇叔皇伯免礼!”朱勉坐在龙椅上,点了点头,只是神色上显得有些疲惫,“朕前一阵子遭遇太平道刺客,受了点伤,中了点毒,精神不佳,希望众位皇叔皇伯多多担待!”
“皇上保重龙体要紧!”站在金銮殿上的众多藩王,听着朱勉的话,口中虽然敷衍着客套话,但心里却活动开了。
太平道之人行刺朱勉的事情,虽然并没有刻意传播出去,但在场的藩王们,哪个不是人精,早就时刻关注京城的变动了。此时,听着朱勉如此说,皆是猜测着什么。传闻太平道的起源地在河东省汉王封地,难道这件事还跟汉王有关?
此时此刻,一些藩王的眼神就有意无意的飘向了汉王朱珞的身上。朱珞似是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只装作不曾看见,却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臣下认识一些河东省的名医,可以请他们来为皇上您诊断一番!”
这话一出,朝堂上的众人就齐齐的看向汉王朱珞,太医院的御医虽然只为皇帝和后宫嫔妃服务,但人家的医术可不是盖的。你虽然是个藩王,但这么明目张胆的贬损太医们,难道有什么好处?太医的医术,可比不你汉王推荐的名医差劲。
朱珞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讪讪一笑,道:“是臣多虑了!”
“汉王皇叔的美意,朕心领了。”朱勉笑了笑,他虽然不清楚朱珞存了什么心思,但也大概猜得出来,想要借着引荐名医的由头,在自己身边安插内鬼,“听说汉王皇叔早就来蓟州了,不知道这些日子,在蓟州玩得如何?”
朱勉的问题一抛出来,朱珞就觉得有些不妙。自己来蓟州的确是呆了一阵子,此前也因为违例的事情,而被礼部朝堂上弹劾,甚至是被包义以此为由前来问罪,但好在都被徐家之人压了下去。
谁曾想到,眼前的小皇帝,竟然当众提了违例的事情。违反惯例,说得轻一些,无非就是不得闲暇时间,未曾前来朝拜皇帝;说得重一些,那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然而,现在的场合,很明显是要让这件过去半个多月的事情,往大了搞。
问题的关键却在于,小皇帝占住了理,自己这个汉王当着这么多藩王的面,不管怎么解释都是白搭。总不能让自己说,前来蓟州,是为了谋划皇位上的事情,可那样岂不是等于找死,把自己往火坑里送?
一众藩王此时也听出了猫腻,心中一阵鄙夷,好你个汉王,偷偷来蓟州活动,跟徐家走得那么近,明摆着的目的,还能有什么好掩饰的?更何况,早就听说河东省汉王只封地不干净,现在这么一听,那种若隐若现的谋反肯定逃不掉。
“汉王真是勤快啊!我们这些藩王还没进京,您就先问候皇上了,真是难得的忠心!”
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不厚道的话,简直就是在戳朱珞的心窝,表面上听来是在夸奖朱珞,实则是将朱珞摆在了众人的对立面。
“哎呀,这件事说来话长,皇上您也是知道的,最近河东省闹民变闹的厉害。自从晋王被宗人府带走以后,就没人管的了了。本王也是无奈,只好先进京城,找徐大人商量,如何镇压民变!”
朱珞轻描淡写的语言,不光光是破解了朱勉的问题,更是给之前那名藩王一个有力的反击。老子这是来京城公干,寻求镇压民变的办法,事情紧急,顾不上朝拜皇上,哪来那么多废话?
“民变?看样子汉王封地的老百姓,过的不怎么样啊!”朱勉抬了抬手,止住正要众多要开口说话的藩王,像是没事人一样,“朕记得,诸多藩王封地的民变,都是由当地驻军解决的,似是不需要请示兵部之人吧?”
朱勉的言下之意很简单,既然是民变,就应该由当地驻军解决,你这个汉王前来蓟州搬救兵,岂不是多此一举?或者说,作为藩王,就应该呆在家里享享清福,手伸那么长,管头管脚的,你这个汉王到底想干嘛?
莫非是想借着镇压民变的机会,趁机扩大势力,招兵买马?
第68章 贺礼()
朱珞在说出那番话后,原本心里还有些小得意,自己到底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藩王,怎么可能会因为皇帝的几句言语就沉不住气,露出马脚呢?
然而,此刻他再听朱勉的话,越想越不对劲,怎么都不是那个味。娘希匹的,这不是怀疑老子暗中积聚兵马,意图谋反吗?或者更深一层次,难道眼前的小皇帝,知道自己在河东省干了什么?
这不可能啊!
自己的封地内,自己说了算,那些官吏也都是自己这一方的人,怎么可能将我汉王收聚十万大军的事情说出去?更何况,这种事情也不能随便说!
朱珞带着疑惑,望着朱勉,恰好两人四目相对,朱珞不经意间眼底之下闪过一丝慌乱,这情景正好为朱勉所捕捉到。
“汉王皇叔啊,难道这封地上的驻军不够用?”
朱勉的话音落下,其余的藩王也纷纷附和起来。
“就是啊,你那汉王之地多民变,这也难怪,驻军不够用是常事。徐大人掌管着兵部诸多事宜,你向他求救,也是理所当然的!”
“我那楚地,都是蛮夷,百姓们不服王道教化,民变比你那汉王封地还多。要不是因为路程太远,我也找徐大人商量调防驻军的事情了!”
众多藩王,看似在附和朱勉,但仔细一听,又像是在说着反话,不断挖苦着汉王朱珞。朱珞此刻,已然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任谁被自己的兄弟们如此挖苦也受不了。
“皇上,民变发生,臣也无力阻止,想来是朝堂政策,地方之治,让老百姓们不满意。若是朝廷能够想出个什么法子,臣也就安心了!”
朱珞虽然被问得有些吃瘪,但脸色却没怎么发生变化,既然想知道具体的答案,那老子就来个一推二五六,直截了当的指明民变发生是因为朝政不明的缘故,到头来这矛头指向的可就是朱勉这个皇帝了。
“嗯,汉王皇叔说的确实有理啊。”谁曾想到,朱珞的如意算盘打空了,朱勉直接承担了所有的问题,“不妨众位皇叔皇伯给朕出个主意吧,朕要怎么样才能在朝堂上行使权力?或者说,这朝政清明,朕又该如何做到?”
众多藩王听闻朱勉如此说,皆是向汉王朱珞翻了翻白眼。这不是在解决问题,这是在给他们出难题。要说众多藩王,跟朝臣之间没什么关系的话,那是不可能的。但若是谈到清明朝政,这势必要清除一些与自己相关的臣子,试想一下,平白无故的拿掉一个人的左膀右臂,谁会高兴?
“罢了,阵阵也不多说了。众位皇叔皇伯,此番前来京城,想必是带了很多贺礼。作为答谢,朕已经在瑞华宫设宴,请众位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