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9章 目标波恩(3)()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所谓的难民营竟然会是这样的样子:
在风光优美的伯恩近郊,一座公共汽车站和城市轻轨火车车站附近,有一片被绿树浓荫掩映下的住宅小区,建筑是十四层高的楼房,有宽大的窗子、种植着绿色植物的雕花栏杆的阳台,和任何一座德国城市的普通居民住宅没有什么两样,窗户上挂着细纱的白色窗帘,阳台上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物,屋顶上耸立着电视天线,进进出出的居民神色安闲恬静,和普通的德国百姓没有什么两样,小区也没有围墙,只有一道半米高的铁艺栅栏将街道和小区的草坪分开。
这是难民营?……唐小楠难以置信。
这是一段资料:
二战后德国被分裂为两个国家,直到1990年为止。导致社会主义东德最终消亡的起因,是该国发生了大批涌往西方的逃亡潮:当时有四百多万人民逃往西德。抵达西德的逃亡人口,首先被送往临时收容所,例如位于西柏林,今天已成为纪念馆的马林费尔德。
1965年,17岁的哈特穆特。里希特在校门口被逮捕,因为他留着长发,喜欢听西方流行音乐。这在当时的东德十分引人侧目。国安部门的官员对哈特穆特进行了审问和高压恐吓。
一年以后,哈特穆特经由柏林的泰尔托运河,游泳越过了德国内部边界线。这种逃亡过程不仅艰辛劳累,而且非常危险,因为有些人在通过所谓的边界线时遭到射杀。
居留在临时收容所里的人都能获得医疗照顾、住宿和衣食供应。
不过他们还得通过一项国家审核考验。这意味着冗繁的官僚手续,以及来自官方和盟军的一连串面谈及问话,原因是西德只收容受东德政府迫害的人。
此外,他们也必须防范间谍及犯罪份子的渗入。
马林菲尔德难民营曾总共收容了130万名东德难民。对许多难民来说,在西德开展新生活可说是举步维艰。
马林费尔德纪念馆馆长艾芙娜女士表示:情况充满不确定因素:获得居留许可的难民,不知道自己将被分配到哪个联邦州。有些人在转换好几个难民收容所,设法找到了工作以后,才租屋定居下来。这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从纪念馆的展出内容可以看出,其中也包括反向操作的情况,这就是说:也有一些西德人民选择前往东德,在那儿协助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纪念馆解说员柯梅茨,对于德国近代史中有关这一段史实的记载出现空白而感到懊恼。
他说:当时也有西德人投效东德的例子,但是联邦德国的历史教科书对此却只字不提。
从西德迁往东德的民众总共约有50万人,其中包括著名的演员和知识分子。当时东德也设有收容西德难民的临时收容所。
马林费尔德纪念馆馆长艾芙娜认为,东、西两边人民的流亡潮,对于今日德国是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忆。她表示:我认为,这是德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尤其是分裂状态下,东、西两边人民的逃亡行动,不仅反映了两德政府的统治状况,同时也是冷战时期拉锯战的交叉口。
当初西德政府在全国境内设置了三个东德难民临时收容所,而设于柏林马林费尔德的收容所,因围墙及境内分割线的关系而具有特殊重要性,并成为接收东德难民的总收容站。
严格地说,应该叫做新德国人之家。陪同他来看房子的移民局官员说到,他是一个金发碧眼,身体修长的小伙子,显得十分干练:俄国人说我们安置移民的地方是集中营,架着机枪,电网。以前限于物资缺乏的条件,移民们的条件是不大好。
他笑着说:这是普通的居民住宅楼,只不过是由政府出面买下,工新移民免费使用。
他说:实际上你应该住不了多久的,和其他移民们一样,有了工作,收入增加,就不会满足于政府提供的小房子了,不过在此之前,你没有收入,还得进语言学校,技术学校学习,所以还是住在这里为好。
新的居住条件叫唐小楠认为,天堂不过是这个样子:
呈多边形的客厅兼起居室宽大明亮,一边是宽大的阳台,厨房里有自来水和煤气灶具,还有一台小型的西门子冰箱,卧室里一面巨大的壁橱,另一侧是卫生间,洁白的瓷制浴盆和洁具让这一切都显得赏心悦目。室内有一些简单的家具,甚至还有来自私人捐赠的被褥和厨具,唐小楠一时真的产生了在这里颐养天年的打算。
那官员将门钥匙递给他:这是您的钥匙。什么时候您的月收入达到8000马克以上,拥有一处以上的房产的时候,就应当向政府交回房屋使用权了,否则会违法,希望您配合!
官员离去以后,唐小楠跌坐在粗花呢罩面的绒布沙发上,简直是疑心自己在做梦,在他的记忆里,没有什么人,包括北京的一些同学,父母是高官或者家庭富裕的人,都没有这样的居住条件。此刻,他只要学习已经比较熟练的德语和技工课程,再从报纸上诸多分类广告上找一份工作,在添置些家具和日常用品,把周泓……也许还有他们的孩子接过来,几乎就是一个理想的家了。
想到周泓,他不由得心情沉重起来,还有阿香,戴五味、钟国强他们,都是死在美国的枪炮和炸弹下的,他曾经发誓要为他们报仇。
想到这里,他又对眼前的一切厌恶起来,这一切,难道不是建立在盘剥像越南那样的弱国、小国人民的基础上的吗,不是美国的资金,让德国迅速从战后的废墟里站起,成为经济大国的吗?
他想起了自己的任务提醒自己不要被资本家的金钱所收买,他决定完成任务,回莫斯科,和柳波卡团聚。
第110章 新公民()
接下来几天,他一边适应自己的新生活,一边开始收集目标的情况,他的德语阅读能力还不行,但波恩的公共图书馆有不少英文报刊,他主要是从那里有意识地收集有关人道主义难民救援组织的情报,尤其是上帝之手和它的赞助人……克格勃的刺杀目标:恩格尔纽曼的情况。
在西柏林,他见到过上帝之手在西柏林的负责人,这是一位柏林有名的律师,律师曾经从职业性的严谨详细询问了他的一些情况,主要是为了了解东柏林自己组织被破获,暴露的情况。
但唐小楠对其中的情况一无所知,律师失望之余,只是给了他500马克作为安家费用,然后给他一张飞往波恩的机票。对这个组织本身的情况并没有涉及到。
早在越境前,唐小楠从克格勃的资料里也得知一些情况,但是对行动本身帮助并不大,他需要知道的是关于恩格尔纽曼本人的情报资料。
终于,他找到了一篇关于这位传奇人物的生活报道,他仔细地记下了记者的姓名和联络方法,然后乘车来到报社门外,给记者打了电话。
撰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叫弗兰克里茨,也是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里结识了恩格尔纽曼,并说服他对个人的生活进行采访和做了一次报道。
这是一年以前的事了。现在,他是这家全国性的报纸社会新闻栏目的资深记者,接到唐小楠的电话,他很奇怪: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过恩格尔纽曼先生了,恐怕我帮不了你的什么忙。
唐小楠问:你看过5月份关于柏林隧道大屠杀的报道吗?
弗兰克说:凡是德国人恐怕都会看到的,它怎么了?
唐小楠说:我是那101名偷渡者中唯一的幸存者。我找恩格尔是有原因的。
弗兰克来了兴趣:哦,你就是那个幸运者,但我得到的消息说,您一直拒绝新闻采访,因为还有亲属在苏联。
是的,唐小楠说,我现在在波恩,就在你们报社的楼下!
弗兰克说:你改主意了?
唐小楠说:我已经是德国公民,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我有住房、政府发给我生活费,我正在语言学校学习,将来会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这一切都是因为有恩格尔纽曼先生和他的上帝之手的帮助,所以我想见一见他,当面向他表示我的感激之情。
你想见恩格尔?弗兰克沉吟一下,那,你怎么会来找我?
我读到了您写的关于恩格尔纽曼先生生活方面的报道,我想请教您,帮我联络,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他。
弗兰克说:你在哪里?
唐小楠说:报社楼下,有个啤酒馆,叫什么梦。。。。。。我的德语还不行!
莱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