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慢,你别说了,这些话不许再提,有些事你还不知道。”
这时徐子明回来看两人表情有异,倒是问道,
“怎么了,你们说什么这么严肃。”
纤依道,
“我觉得你应该先给他说明一下我们的关系。”
柳吟风见纤依跟徐子明如此说话,倒是忙道,
“殿下,子明也许是一时糊涂,我们听听他的解释,可不要起了误会。”
纤依道,
“你还是就说什么事吧。”
柳吟风忙向徐子明使眼色,道,
“罗俭和朱允炆失踪的事,殿下还不知道,你怎么也不说一下。”
徐子明见柳吟风第一个找上来,也明白纤依说的是昨晚商量坦白身份之事,便道,
“也好,反正也不打算瞒了,就跟你说了吧,其实我才是陈文静,纤依原先是我。”
见柳吟风不明白,便把当初中箭发生的前后解释了一遍,柳吟风也不是傻子,倒是一听就明白过来,恍然道,
“你说那一箭把你俩身份对调了,这怎么可能?”
徐子明道,
“你没发现我们从那时开始有些不同了吗?为了掩盖这个事,我们把身边的人都换了,也就在那个时候才把朱投和顾羽柔放在身边伺候的,而且很多命令都是我下的,若你不信,让纤依给你写几个字瞧瞧。”
纤依道,
“我才不要,你写就好了,他自然认识陈文静的字迹。”
柳吟风道,
“难怪那时顾羽柔还问过我,原来是这么回事,那这事纪纲也知道了?”
徐子明道,
“上次他约我出来就是为了诳我,不过我没承认,本来我打算等回去就把这事跟你们说,既然你也发现了,索性就告诉你,之前陈文静所做的事,都是我干的。”
徐子明倒是没有把自己拥有前世记忆和重生的事说出来,毕竟这些更是惊世骇俗,不是怕柳吟风接受不了,而是真怕他以为自己疯了,想必要证明自己是陈文静不难,柳吟风倒是听完没注意别的,只在心里暗道,
“完了,完了,我喜欢的还是男的,原来那些不过是幻觉,只不过因为他用了一个假身,我才以为自己已经正常了。”
纤依知道徐子明不说地府那些事情也好,毕竟没有经历过是很难相信的,而看到柳吟风这副反应,恐怕也有些难以接受,却不知道他心里想的压根就是另一回事。
柳吟风稀里糊涂回去了,不过倒是想通了很多以前解释不了的事,这回太子再见纤依恐怕也是无用,因为两人根本就不是原先的人,难怪纤依对太子一点儿也不感冒,而徐子明却事事料想周到,不过这样的事也能叫自己赶上,真是没谁了。
朱高煦倒是拿着从顾羽柔身上得来的东西进宫去朱高炽那里显摆了,本来想打击一下大哥,却没料到朱高炽根本就不认识,只是跟他随便说了几句就打发他回去了,朱高煦自讨没趣,倒是回去就发了脾气,不过纤依很少见人,朱高煦也不知道纤依平时都带什么饰物,不过他见徐子明没有找上门来,倒是有些自得,料定徐子明是不敢跟他怎样,而麻三省在京城吩咐了沈玠和安胖子的子侄辈,叫他们讨好纪纲。
朱棣此时虽大败本雅失里,连哈鲁台都被打得奄奄一息,不过朱棣却发现北方依然不稳,而且他自从就藩就熟悉北平的一切,心里倒是决定要把都城迁回北平去,不过这个决定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毕竟朝中那些大臣在南京根深蒂固,各种关系也都在南京,而且要迁回北平就需要更大的地方来安顿这些人及家眷,于是朱棣回到南京不顾大臣反对,就开始准备迁都事宜,而朱高煦却仗着朱棣对自己的宠爱,对太子百般诋毁。
由于徐子明也不想继续扩大斗争,以免牵连更多无辜的人,而柳吟风又下了捧杀纪纲的指使,倒是一时间汉王势力大盛,加上永乐十二年朱棣又一次亲征蒙古,而朱高煦借太子准备不周的机会告了他一状,这次朱棣十分震怒,不仅训斥了朱高炽,还把一批太子党下了狱,而朝中那些墙头草见势不妙,纷纷转投汉王阵营,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徐子明虽然想帮朱高炽,却无奈此时自己也被纪纲看的很紧,没有办法动手。
不过这些年纪纲也渐渐变了,加上朱棣经常出征,朝中也没人能制约他,不由更加自大起来,柳吟风虽然收集到不少纪纲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证据,不过仍然没有动手,依照徐子明的意思,若要一击必杀,就要拿出皇上不能容忍的事情来,否则只要给了纪纲机会,恐怕就要受制于人了,而白喜虽然一直盯着纪纲,却无奈没法打入锦衣卫内部,得不到更多的消息,手中顶多是纪纲蓄养阉奴,横行跋扈的事,也不足以致人死地,而朱高煦却见纤依跟太子没什么来往,加上他试探过几次,而徐子明都没什么表示,反倒让他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搞错了什么地方,倒是一直没有动纤依。
朱高炽此时也十分心灰意冷,他身边的人都被朱棣关了起来,若不是靠着朱瞻基十分得朱棣喜爱,恐怕这个太子早晚是要被废的,而那个平海公主也如同陌路一般,让他更觉人情冷暖,自己虽然监国,却干什么都是错,而马三保要下南洋,姚广孝也不常来走动,陪在自己身边的人都朝不保夕,越加使朱高煦得意忘形,只不过徐子明一直把当初顾羽柔戏耍朱高煦的事瞒着,准备等纪纲跟朱高煦有了隔阂时好来一下狠的,而王水生那边寻找石中天和张紫馨却仍然没有消息。
不过朱高煦的跋扈也让朱棣有了一丝警觉,毕竟朱高炽没犯什么大错,他也不打算废掉这个儿子,而张辅因为平定安南也封了公爵,加上张辅一直低调,朱高煦都不知道其实他是太子一边的人,由于安南那里不太平,倒是经常出征,也帮不上他,反倒纪纲如日中天,两人的狂妄气焰不由更甚。
第406章()
朱棣喜欢北方的金戈铁马,而太子朱高炽却一直梦想着能在南京陪着平海公主,不过他也知道父皇的决定自己是改变不了的,只有等着自己上台的那一天才能施展抱负,如今自己被朱高煦压得喘不过气来,自然也就没办法保护纤依了,只不过朱高炽如此一来就更加在朱瞻基心里投下了阴影,让这个未来的皇帝对平海公主有一种深深的恨意。
纪纲这些年更加无法无天,由于他掌管锦衣卫欺瞒皇上,底下大臣敢怒不敢言,倒是没人能撼动他的地位,加上不久前纪纲帮着汉王朱高煦打击了太子一系官员,更是目空一切,只不过朱高煦也有些得意忘形,竟然自比李世民,更把护卫改名天策,妄图取代朱高炽之位,此时朱棣也对这个宠爱的儿子有了一些厌倦,加上纪纲也跟朱高煦勾勾搭搭,更加让朱棣对朱高煦不满起来。
朱高煦一直对当初的事耿耿于怀,倒是又一次跟纪纲饮酒时提了出来,纪纲见汉王拿出那支从顾羽柔身上摘下的玉簪,就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这个东西还是自己在顾羽柔去了苏门答腊之后自己送给她的,现在竟然在汉王手里,难怪当初徐子明不言不语,竟然是顾羽柔代平海公主吃了亏。
纪纲自然不会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只不过此时他也对朱高煦有了戒心,既然自己清楚事情真相,那说明徐子明自然也知道,而他一直忍隐不说,怕的就是为了在自己背后来上一刀,这些年虽然柳吟风也没法跟他一争长短,可纪纲却仍然提防着他们,有时自己故意露出些破绽来,而柳吟风他们也当没有看到,本来纪纲都有些松懈了,不过此时汉王却有勾起了他的警觉。
朱高煦兀自不觉,依然跟纪纲絮絮叨叨,不过纪纲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这里了,加上皇上最近也对朱高煦诸多不满,倒让纪纲暗下决心,要让朱高煦知道当初自己犯了多愚蠢的错误,而今又不知收敛,纪纲也知道,若是朱高煦知道当初顾羽柔耍了他,一定会把这笔账算在自己头上,为了自保,纪纲也要先发制人,消除这个隐患。
纪纲回去就叫来人吩咐道,
“顾羽柔可能没死,你马上派人去查,所有跟靖海侯有关的地方都不要放过,一定要把人给我找出来。”
如今皇上正忙着准备迁都,朝中一批反对的大臣已经被皇上斥责过了,不过那些顽固的还要自己使些手段,为皇上分忧,此时就算朱高煦对自己也要敬让三分,可纪纲一想起当初陈文静就冷汗直流,他不是没想过对付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