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40四海扬帆-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用,上万里海岸线,根本禁不住。在1645年,没人能想到建虏还有迁界有这种酷烈的手腕。

    沈廷扬没有意见,他接下来关心的是移民的航行计划。崇明岛地方狭小,军队众多,沈廷扬的运力也没足够到一次将数万移民输送到台北,和守序一样,他需要个中转站。

    “季明兄与舟山黄斌卿关系如何?”

    沈廷扬捻须笑道,“我与黄明辅相交十年。”

    那就是关系很好了,守序道:“那就没问题了,季明兄不如占了岱山,大岛数座可容纳数万难民。”

    “岱山?”沈廷扬想了想,只要有粮食撑过初期的开发,倒确实是块合适的地盘。

    与泗礁山不同,岱山足够大,这里甚至都可以建立一个长期基地。在明朝,岱山还是座荒岛。前段时间,有松江生员孔思带着一百多人试图去岱山屯田,人太少没条件,最后狼狈地回了上海。

    与守序不同,沈廷扬终归是个明朝的官员,他不能也不会在目前这种时刻当逃兵去花莲。必然要留在明朝,其实沈廷扬早已想好,如果崇明坚持不下去,他就去舟山依附黄斌卿。既然现在有了移民崇明岛的条件,沈廷扬便有了自己的计划。

    沈廷扬的兴致越来越高,“岱山是好地方,我找张鹏翼借些兵,把岱山好好打造一下。”

    岱山是明朝的国土,张鹏翼应该也不会拒绝自己多块地盘。

    议定后,守序与沈廷扬分头行动。

    张鹏翼答应了沈廷扬,派出弟弟张鹏飞率300兵过来帮忙。但沈廷扬自己却遇到了麻烦。

    不比崇明和江南,花莲与岱山两地开始肯定都很艰苦,而老百姓不到刀架到脖子上,不会舍弃家业。

    沈廷扬的募股和移民工作进行的极其不顺利,他高估了明朝高级文官这个身份带来的号召力。

    江南目前的形势,建虏大半主力沿运河进逼杭州。南明降军中,田雄、杨承祖跟随博洛的大军南征,李本深、高进库、马得功守御南京至镇江一线,胡国桢调江北,张天福驻太仓,李成栋向松江府逼近。

    大体上,建州主力呈一前一后部署,博洛在前线,多铎在南京,尼堪在上游。

    李率泰率几百甲兵位于苏州,联系南北。前线与后方重镇之间的运河兵站,由四镇降军控制。

    运河之外的州府基本是传檄而定,昆山、嘉定、太仓、松江等地都有建虏的亲民官上任,迅速安定了地方局面。

    几百年来,苏松二府一直承受着明王朝在经济上的沉重压迫,苏松欠税多,是因为明朝分配给苏松的税收并不合理,他们承担了远超过中国其他州郡的不合理税收负担。因此江南士绅对明朝好感并不强,明朝前期他们甚至更怀念张士诚。

    南明一方,像方国安这样的溃军对江南富户痛下杀手,每到一地便进入最富的士绅人家,缚夫**。文官对此根本无力反对,甚至现在文官也有了军阀化的倾向,如崇明下江监军道荆本彻,军纪败坏,直接控兵,组织打粮。

    因为建州南下消灭乱兵,一开始,士绅对建州其实是持欢迎态度。

    与乱七八糟到处抢劫的南明溃军相比,建州还有一定的秩序,只要是不抵抗的州县,一般不会有大规模的抢劫强奸事件。

    士绅百姓都不支持明军,包括福山在内,崇明明军少数沿江地盘也都逐渐丢弃了。就连吴淞土著总兵吴志葵也无奈放弃了吴淞所城,吴淞的军户几乎没人愿意为明朝打仗。都是乡里乡亲,吴志葵只得把所城交给金山卫参将洪恩炳,自率部分亲信撤到崇明岛。在洪恩炳向李成栋投降后,明朝在南直隶大陆已无寸土。

    这让沈廷扬与守序的后续移民计划落实的很艰难,就在沈廷扬发愁的时刻,敌人来了个超级助攻。

    建虏相继攻克南京和杭州,很容易,得不到民众支持的明军几乎毫无抵抗能力。与明军比起来,天气更麻烦。江南实在太过湿热,建虏八旗兵适应不了南方气候,病死的比战死的更多。多尔衮开始浪了,他命令多铎六月撤军回北京,接着颁布剃发令。

    全体男性满服剃发,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没多少人在乎明朝,可剃发令就不一样了。

    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不是亡国,是亡天下。

    剃发令将两个同样腐朽的封建王朝之间的兴替变成了民族之战。

    建州已经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瞬间崩溃,江南一片烽火。与后世的日军一样,建州现在只能控制运河作为交通命脉,和主要的州府,乡下全是各路义军掌握。

    崇明明军迅速作出反应,淮河镇总兵张士仪沿江上溯。吴志葵重占松江,金山卫候承祖杀死建虏任命的官员,重竖明军大旗,与吴志葵汇合。

    黄蜚的野心更大,黄蜚文武双全,好结交文士。抗清义军纷纷来联络黄蜚,同推黄蜚为东南抗清盟主。恰好此时,郑芝龙也来信,约黄蜚同复江南。黄蜚热血上涌,打算从黄浦江向太湖腹地开进。

    黄蜚作为北方水师,他在江南一点根基都没有,现在失去了朝廷的支援,黄蜚迫切需要一块地盘。他看中了太湖,环太湖沿岸尽是中国最富庶的州县,依托强大的战船,黄蜚觉得在太湖上来回扫荡,不仅可以补充军需,也能打垮建州在江南的统治。

    吴志葵极力支持黄蜚,他向黄蜚承诺守住黄浦江一线。原本身处绝望的境地,现在突然闪现了一丝曙光,崇明的明军开始了全线反推。

    守序作为外人,没有能力影响到什么。

    现在黄蜚虽然大海船不多,可相对于黄浦江这条小河与太湖大澡盆,黄蜚的船还是太大了。

    守序找到黄蜚:“黄帅,我需要运输一些移民,能否把你的大船给我用用?我付钱。”

    黄蜚迫切需要银子来养兵,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守序。为了亲自掌握这笔银子,他派侄子控制30艘海船,接受了守序的雇佣。

    出兵日,吴志葵与黄蜚共同行动,吴志葵把大营设在上海县柳湖,保卫黄蜚的后路。

    觉华岛水师向明时和数部明军这次没有与黄蜚一起了。

    守序与几个明将并肩站在吴淞黄浦江边。黄、吴二部,水兵并家属两万人,战船上千艘。

    守序轻声说道,“向总镇,你们这次也不看好黄帅?”

    “劝不住。”向明时的语气里有些沧桑。

    守序脑子翁地一声,三两步走过跳板,冲上黄蜚的座船。

    向黄蜚深深一揖,守序道:“请黄帅把子女托付给我。”

    很莽撞,很无礼。诧异过后,明军士兵有人脸上浮现出愤怒的表情。

    黄蜚脸色隐情不定,“国主这是何意?”

    守序很坚持,“太湖狭小,战斗频繁,贵部携带家属多有不便之处。黄帅,我们并肩转战上千里,请相信我。不止黄帅,贵部诸将士如愿意,子女也可托付于我。”

    黄蜚沉默片刻,哈哈大笑。竟同意了。

    在黄蜚建议下,总兵胡学海、黄光志,参将涂旭初、唐世荣、薛去疾和诸官兵,留下400多个幼子幼女。

    夕阳西下,进军太湖的明军船队有十几里长,浩浩荡荡。

    守序抱起一个男孩,“你叫什么名字,父亲是谁?”

    孩子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叫薛诚,我爹是薛去疾。”

第28章

    六月二十二日,剃发令前。

    吴淞总兵李成栋前锋已抵吴淞所城。

    一路行来,李成栋尽力约束军纪,江南百姓很配合,行军像旅游一般惬意。

    全军有三百多艘船,满载金银财宝和美妇人,集结于嘉定东关。统领这只船队的是参将梁得胜,李成栋给他留下三百人看守全军战利品。

    像往常一样,梁得胜从光嘟嘟的女人们间爬起来,笑嘻嘻走进嘉定东关。这几日梁得胜的兵与嘉定居民相处很融洽,谈笑风生,生意做的不亦乐乎。自从有了辫子,这日子过得真美啊,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

    走着走着,梁得胜觉得气氛不大对,脸色越来越凝重。戎马一生,梁得胜有敏锐的嗅觉,调头回船队做了预备。

    当四周数千乡兵爆起时,梁得胜已在附近占据一座小山岗。弓箭鸟铳频频射击,打了半天,梁得胜付出阵亡84人的代价,杀死义军首领,击溃了他们。

    当梁得声回到船队时,欲哭无泪。义军抢光了金银财宝和美人,弟兄们战斗几个月来的收获全完了。

    亲兵战战兢兢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