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陛下,臣也觉得,这两天,就能有个结果了。釜山之战随时都有可能结束,善后工作,就比较棘手了……”沈延一抱拳,开口对朱牧回禀道。
可以这么说,大明帝国对进攻朝鲜半岛的预判,实际上是非常准确的。包括王剑锋等内阁大臣在内,许多人都笃定了大明帝国会在这场战争中获胜。
实际上,大家担心的第一个就是莫斯科公国在这个过程中倒戈,让大明帝国北部地区出现问题。
另外,内阁以王剑锋为首的大臣们,都害怕战争会在东南半岛扩大并且延续下去,最终无法收拾扩散成耗时日久的全面战争。
简单的说,就是大家都认为,单挑日本根本没难度,打锡兰最终引来英国,被消耗成全面战争,引发又一次反明浪潮,才是大明帝国顾忌的事情。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关朝鲜半岛内部的。因为朱牧扩军用的是从资本财阀手里借来的钱,所以朝鲜半岛理论上,是要用来“还债”的。
怎么一个还债的方法呢?就是大明帝国官方用俘虏还有征服的地区内包含的财富,来偿还借资本家的武器装备……
这件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朝鲜半岛上的奴役工作也早就已经展开。大明帝国的后续部队完全变成了治安军,正在帮资本家和财团们,维持糜烂的社会治安。
毫无顾忌的征召民夫,强制当地人服劳役,甚至直接抓人关进矿山等劳动点工作,这些都引起了朝鲜半岛原住民们的激烈抵抗。
但是,抵抗归抵抗,可这些抵抗却无法在大明帝国的军队面前掀起什么浪花来。因为随着大明帝国的部队开进来的,还有大量的汉族人口。
历史上那些扩张民族,很多都倒在了地广人稀,人口不足这道难题上。可比起游牧民族来,农耕文明从来就没有被人口难倒过。
大明帝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第一批移民就有辽东发配的叛军俘虏与其家属等100万人。
后续还有不少于500万人要被送到朝鲜半岛上去,这只是强制性的移民,不包括自愿去拓荒还有淘金的人口。
可以这么说,那些所谓的游击战还有人海战术,在大明帝国面前,根本就玩不转任何民族,在面对汉人的时候,都只能是可悲的少数民族罢了。
沈延现在说的问题,就是资本家引起的地方骚动问题,这种骚动没有10年都稳定不下来,所以自然是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
而作为兵部尚书的沈延,肩负着镇压朝鲜半岛上的叛乱职责,所以这个时候他也赶紧抓紧时间,对皇帝陛下诉苦。
“你说的这个,是避免不了的问题……抓紧时间向朝鲜半岛移民,是根本的解决之道。”朱牧也知道这个问题棘手,所以也只能给出一个方向上的意见。
只有当那里真正变成顺民还有汉族人居住的地区,才能避免出现历史上的种种反复这是历史给朱牧的教训,他学的很快。
尽管这种教训很血腥,也伴随着对朝鲜半岛上原住民的不公平,可一切都是早就被注定了的事情,容不得更改……
“陛下,要不要臣去告诫一下,让他们在朝鲜半岛上的吃相好看一些?”沈延突然开口,问朱牧道。
身份上,沈延是资本财团挺起来,作为代言人安放在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的人选。他代表的是身后的军火商和财阀,但他同时也是兵部尚书,是大明帝国的臣子。
如果他只是一个传声筒,那沈延也坐不到现在这个位置上。他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手腕。
他当然明白,一味的贪婪和索取,终究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也会让双方的关系生出嫌隙。这不是长久之道,有的时候是要学会自我收敛的。
而这个时候他提出要帮皇帝压一压,也能争取到皇帝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所以他才提出了这么一个不符合他身份的建议。
朱牧这个时候想着的是用资本的手,解决一下朝鲜半岛原住民的骑墙态度,他需要的是血腥镇压,和之后的救世姿态。
直白一些,就是他要等资本家先闹,闹够了他再出手收拾,借机打压一些人,拉拢一些人,甚至回收一部分撒出去的利益。
也正是因为朱牧有这种手腕,有这种走一步看三步甚至三十步的睿智,才能用得起王珏这样的臣子。
“不必了,那些人做什么,都不要插手!如果……”朱牧开口想要说一些什么,可是随后自己就打断了自己的话语。显然他改变了主意,放弃了要和沈延说的话。
沈延知道,皇帝要说的事情,一定是和他身后的人有关,所以他意识到朝鲜半岛上要起风了,下意识的垂下了眼皮。
这个时候,一个电报处的联络官走了进来,开口唱和道:“大喜啊!陛下!大喜!釜山大捷,朝鲜半岛大捷!”
听到这个消息,朱牧提着的一口气松了下来,他脸上带了笑容,站起身来,走过去扯过了电报纸,看了一眼就哈哈大笑起来。
沈延在一旁,也赶紧祝贺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朝鲜半岛,终于重回我大明治下了!”
朱牧把手里的电文丢在桌子上,笑容更盛道:“好!好好!如果王珏不负朕的希望,这一场,朕是不会输了!”
他一边说,一边大声的召唤:“来人!拟旨!给朕拟旨!赏张建军,赏杨子桢!封张建军的妻子诰命……杨家在京师的老爷子呢?请来见朕!朕要赐宴!”
479二倍之敌
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赏赐朝鲜半岛将士的圣旨还没有拟好呢,另一个让朱牧郁闷的事情就发生了。
在日本被赶出朝鲜半岛的同时,英国海军4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组成的舰队,先期越过了马六甲海峡,与前来接应的锡兰分舰队汇合。
这个消息是被锡兰方面当做广播新闻有意放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大明帝国的东南半岛军事行动施压。
显然,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王珏此时此刻正在焦头烂额的应对,希望可以抵消掉英国舰队加入战区的不利影响。
“楚与之这一次可难熬了。”王珏头疼的看着手上的消息,对目前的情况有些无可奈何。
他作为一名陆军将领,实在是无法帮海军方面分担压力。他也无法指挥海军作战,毕竟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区别,实在是太大了。
王珏一不懂潮汐洋流,二不懂舰队阵型组织,即便是他想去海军帮忙,估计海军也看不上他这个陆军上将。
况且,海军方面坐镇的老将军是不动如山的楚与之,也实在轮不到王珏去指手画脚。
“可不是么?也为难老将军楚与之了……今年都六十多了……”王琰站在王珏的身后,开口附和道。
前面的王珏看了王琰一眼,无奈的开口:“楚与之一旦顶不住英国锡兰两国舰队的压力,我们的侧翼就暴露了,到时候,沿海一线你的集团军,是要被压制的。”
“所以您让我的部队向中路靠,把海岸线留给了你自己的守备集群?”王琰看着可以说是自己半个老师的王珏,开口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王珏也没有遮掩:“我不放心把你留在劣势地区,我怕缪晟晔会在沿海利用海军反击,所以我决定亲自在这里等他!”
有一个事情他是没有说明的,他怕王琰第一次作战就遇到劣势情况下对阵缪晟晔的局面,一个人应付不来。
“我可以应付的!司令官!我认为我一手训练出来的第4集团军,也能胜任这个任务!”王琰皱起了眉头,开口对王珏说道。
笑了笑,王珏听自己的手下这么说,欣慰的伸出了手掌,在对方的肩膀上拍了拍:“我相信,只不过我要给你制造一个机会,一个与老将军司马明威一起升官发财的机会。”
他一边说,一边收回了自己的手掌:“我年纪轻轻已经是上将军衔了,元帅这个位置轻易是不能给我了,这是定数。”
大明帝国中兴之主天启大帝的军事改革中,元帅和大元帅就是最高军衔了。不同的是元帅是给带兵指挥的一线作战将领最高的赏赐,而大元帅差不多就是爵位一类的东西了,基本就是“回家养老”的意思。
所以,在王珏现在这个年纪上,封上将已经是非议颇多的一种恩宠奖赏了,再给个元帅就有些过了。
皇帝最忌讳的事情之一,就是赏无可赏的局面他无法行使自己赏罚的权力的时候,就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时候了。